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理門論述記·1卷▪P4

  ..續本文上一頁。內身有我(宗)。以能自動搖及有心識故(因)。法不能動搖無心識者。必定無我。猶如樹木(異喻)。以無順喻故。唯以反破內身無我之異喻爲方便。成立內身有我也。下指要論二喻事。以所作性因。于無常品見故。于常品不見故。具此二喻。方立義成。勝論對聲論雲。如如是我成立聲非是常。若是常者。應非所作性也。以上成要論順反二喻。方得與決定余爲因故。是故順成同喻。反破異喻。二種喻之方法。同爲一決定余非如數論。本唯以異喻。反破方便。爲別生決定余因也。如我破數論。唯以異喻。成立有我。反破方便之因。如我造破數論。論有六千頌。我已廣辨。數論唯立返破方便。爲別解因過故。今于此論中。且止廣谛倍論也

  造數論師。是黃頭仙人。本音劫比羅。此雲黃。以頭面黃口也。舊雲迦毗羅。音訛也。此師立二十五谛義。付樂弟子訖欲入真。弟子請雲。師可留身常住在世。複人若有不信二十五信。現身爲說。其教即可常行。師雲可爾。爲實一大石作琉璃。可數丈許。隱身在中。設人請者。時爲現身。後至陳那出世。造傳佉論。弟子不師救。仰推其陳。師那往其石所。書破二十五谛義。于其石上以封其上。經宿必重救之。陳那重破。複若不救。方出爲論。如是立破。有六千偈。具破二十五谛訖。其石大吼。今言破數論者。指彼所造六千偈。破僧佉論

  論如是宗法(至)及家者 宗法有二。一不極成法。謂聲上無常法。二極成法。謂聲上所化性。今牒上來所羅極成法。即是因法。故言如是宗法也。此因有叁種差別。一謂同品中有。二同品中非有。叁同品中通有非有。故言及俱。若不置及字。恐其有與非有。即且爲但。若安及字。即願有非有外別有其俱。然先頌中但言宗法。于同品謂有非有俱。以頌迮故。先頌中除及字。今長行中方置

  論此中(至)異品者 上來已辨宗法故。此下但釋同品名也。言此中者。謂宗法中。若品者。品謂品別。如瓶聲等是。宗法無常。所依品別也。言與所立法鄰近均等說名同品者。若瓶品上無常。與聲上所主無常法相似。故各鄰近均等。故說瓶爲同品類也。以一切體義皆名品別故也。若于空等品別法法上。所立無常宗無。說名異品也

  論非與(至)或異者 此下牒古師破。古因明師。釋異品名。兩師不同。初師雲。如立聲是無常。以瓶等爲同品。空等爲異品。其空等上。能違害宗。及同品上無常。說名相違。此相違說名異品。猶如怨家相害。名爲相違。及至暖爲宗。則以诠爲相違爲異名。第二師雲。如立聲是無常。但非無常已外一切皆名異品。今論主余。若所立無常宗無處。即名異品。不同初師與同品相違。複師與宗異故。名爲異品。故言非與同品相違式異也

  論若相違者應唯簡別者 如雲此更有暖(宗)以有火故(因)。諸有火處悉皆有暖猶如廚上(喻)。諸無火處並皆無暖(異)。此是正立。若雲此處有暖(宗)。以有火故(因)。猶如廚(喻)。若有冷處即無有火。如宙山處。此以有冷處。違有暖處。爲異喻故。此應唯簡別異法喻。異同法喻而已。其異喻不能返顯宗定隨因事其雲何。若對暖宗。以冷違暖爲異法喻者。其非冷暖處。不知定屬所品若雖有暖同喻。其非冷暖處。即無有火。若准相違異喻。諸有冷處。即無有火。其中庸處。既非有冷。複應有火。異喻乃返合有火雲因成不定過。爲如廚上有火處。以有火故有暖耶。爲如中庸處火故無暖耶。其有火之因不定故。不能定證有暖也。若不以與有暖相違。唯以有證爲異法喻者。便無有火之因不定過也。若言諸無火處即無有暖者。其诠處故中庸處並無有火。皆爲異品故。今其有火之因。定願有暖故。其有火因。無不定過也

  論若別異者應無有因者 此下破第二師。若汝以與宗異故名異品者。應無有決定正因也。何者。如立聲是無常。即聲上無我。與無常宗異。則是異品。然所作性因。于無我異品義中有。若爾此因便是不定因。以于異品有故便無。唯同品有異品無。故此決定因無有也

  論由此(至)違故者 由所立無處。是異品道理故。其所作性因。能正成無常。傍成無我及宮。故言等也。如言聲是無我。所作性故。如瓶等是。即此亦成立聲是無我。以所作性。與無我宗。不相違故。亦可無我與無常。相不違故。得同以所作性爲因也。何者。即聲無有常我可得故。亦得言無常亦得言無我。以一切無常法皆無我故。故不相違也。此意欲顯法無常處。名爲異品其無我不得名異品也。以即聲亦無我。非離無常處。亦于無我。有此因故。又釋。其所作性因。能正成無常。即不同相違名異品。彼不能正成故。何者。如聲是無常。所作性故。其虛空等常。是相違名異品。此相違異品。不能正顯聲是無常。以不簡別因故。謂于非相違菟角等中。猶格有因故。若如我釋。所立無處。名爲異品。亦即簡去其因。即顯彼所作性。正能成無常也。其所作性。正能成無常也。其所作性。若傍成無常。即不同複師與宗異故。名爲異品。若與宗異。名則異品。至無我亦與無常異。亦即異品。凡異品中。即無有所作性。若爾其所作性因。即不能傍證無我。若如我釋。所立無處。因遍非有。其聲亦無我。亦是所立無處。以無常法必無我故。是故所作性因。亦能傍成無我。言不相違者。同前二解也。所言等者等取宮。以道谛非者而是所作性故

  論若法(至)似因者 此舉相違因過。顯所作性證無常。及傍成無我等無有過也。言若法者。謂因法也。若因能成相違所立者。如立言眼等必爲他用。即以積聚性故爲因。以臥具爲同喻。今積聚性因。亦聲成立。所立眼等。必爲積聚他用。即此積聚他用。是其所立。一即此所立前無積聚他用宗。正相違故。名爲相違。其積聚性因。與此相違所立爲因。故言若法能成相違所立。如此是相違過名似因也

  論如無違法相違亦爾者 此出相違過也。謂僧佉本立。必爲他用爲正宗。以積聚性爲正因。本所立宗。名爲無違。其積聚因。正能成立無違宗故。名無違法。即此積聚性因。不但成無違宗。亦能傍成眼等。必爲積聚他用。即此積聚他用。即此積聚他用。是其所立。與前必爲他用宗相返。故名相違亦爾。得宗名爲相違。當知前宗名無違也。以非得故

  論所成立法無定無有故者 此出亦爾之言也。謂如立眼等。必爲無積聚他用爲宗。以積聚性故爲因。于同品定有。所立無處。受品遍無。今相違因亦爾。謂所立必爲積聚他用宗。無處其積聚性因。定無有故。言所成法無有。即是所立無也。謂必爲積聚他宗是也。定無有故者。即是積聚性因無也。言積聚性因。能成前無違宗。于異品遍無。今成相違宗。亦于異品遍無。故言亦爾。此是真實相違因也。下舉不定。顯非相違因

  論如(至)有故者 言積並性因。能成積並他用。其因決定。非如瓶等因不定也。何者。如立聲是無常。所化性故。如瓶等似說。有人難言。聲應是瓶。以作性故。如瓶。此因即有不定過。故成猶豫。以于彼展轉無中有故。謂若立聲是瓶衣等。即爲異品。此所作性。于瓶無處衣上亦有故。或複難雲。聲應是衣。所作性故。猶如其衣。唯衣爲同品。瓶等即爲異品。此所作性。于無衣處瓶等上有故。言展轉無中有故。其所作性因。既于異品中有故。不定此一解。第二更雲。此文乘前正因。有此文也。謂前所作性故。能成無常。亦能立傍成無我。此因決定。非如瓶等因成猶豫。其文義如向解

  論以所(至)有故者 此釋出不定。連樂前文。總爲一時文也。謂以所作性現見離瓶于衣等有者。即是上文。于彼展轉無中有故。謂無瓶處異品衣中。有所作性因。故是不定。非離無常于無我等此因有故者。謂若以所作性。傍證無我。因即決定。即是釋上非如兩字也。何者。如立聲應是瓶。此亦縱許成宗也。以所作性故。猶如其瓶。其因于無瓶更衣等上亦轉。若聲是無常。所作性故。如瓶等無常。此因非是轉彼瓶等無常處。別于余無我上。此因亦轉。以瓶等若是無常。即是無我。無有離無常外。別有無我。有所作性因也。是故所作性因。若證無常。即能傍證無我等。其因決定。非如瓶等因。成猶豫等也

  論雲何別(至)處轉者 此外人問。其宗上因法。與瓶等同品等別故。故名別法。即瓶衣等。與宗法處。不名爲別處。今問意雲。如所作性。是聲宗家法。雲何宗家法。乃于瓶上立有耶

  論由彼相似不說異名者 論主答也。謂彼瓶上所作性。與聲上所作性。極是相似。總名所作性。不證有異名故。是故亦智相同品瓶等轉。此釋于同品定有性之言

  論言即是(至)有失者 言瓶上所作性。即是體聲上所作性。極相似故。故言即是。猶縷貫兩華。其縷一頭貫此華。一頭貫彼華。此亦如是總一所化性。一頭世聲上。一頭世瓶上故無有別法于別處轉失。以如其一故。若子細分折。其聲及瓶上所作性各別也。但可總說一所作性。名爲宗法也

  論若不(至)宗法者 外人複難雲。若瓶上所作性。不說聲上所作性異。雲何此所作性因。名爲宗法。亦應非宗法。以一頭所作性因。世瓶上故

  論此中但(至)宗法者 論主答也。謂此宗法中。但說定是宗法。然不欲說言唯是宗法。若言唯是宗法相。瓶上不得有此因性。但說于宗上同定是宗法。不言其因唯是宗法。以因有非宗法者。謂所作性同。一頭世瓶上故

  論若爾(至)名宗者 外人得難雲。若作所性。一頭世瓶上。亦得名因者亦可其所立無常。亦一頭在同品瓶上。亦應名宗

  論不然(至)相似者 論主答也。論汝外人所難。令瓶上無常。亦名宗者。此不然也。何者。別處說所成故。謂聲望瓶。是瓶家別處。于此別處。成立無常。其聲上無常。由敵論人不許是無常。今以因成立。即說聲上無常。爲所成立。此所立可名爲宗。其瓶上無常。立敵先成共許。不須成立。既不欲成立。何名所成。既非所成。故不名宗。若其所作性因。必須立敵共許。故言因必無異。以此因彼此同許。方成因故。由共許聲之與瓶。俱有此因故。方成比量。故不同所成立宗。不共許…

《理門論述記·1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