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八頌》講記1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在這裏學習一下《修心八頌》。《修心八頌》是朗日塘巴尊者所造頌的,非常的重要。朗日塘巴尊者是噶當派的一位大成就者,他的修行非常有成就。《修心八頌》是他最主要的一種修持方法,今天我們在這裏也要學修一下。
這篇頌詞一共有八個偈頌,特別短小,但是內容全都是精華,非常的精美,所有修持的方法都包含在這裏,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我們今天能夠遇到這個法,而且有這麼殊勝的機緣,這也是往昔生生世世修來的福報,不是偶爾的機會。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好好地利用。
第一頌:
願我已生如意寶,饒益他衆之意樂,時時刻刻倍珍愛,輪回一切諸有情。
這一頌的內容,也可以說是珍惜人身。暇滿的人身叫做珍寶般的人身,珍寶般的人身非常非常難得。我們既然得到了,不能白白地浪費,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利用。
人身,尤其是暇滿的人身不是一般的難得,而是非常非常的難得。暇滿的人身能使我們得到非常非常大的功德和利益。依靠暇滿的人身,我們可以了脫生死,可以達到圓滿佛果。所以一定要珍惜。其實這個人身比如意寶還珍貴。如意寶只能滿足我們一些吃穿的需求,給我們一些暫時的利益,但是它不能讓我們解脫,不能讓我們成就,所以人身比如意寶還珍貴。依靠這個人身,我們可以成辦暫時的利益,也可以成辦究竟的利益。我們若是真正珍惜了如意寶般的人身,真正利用了珍寶般的人身,那麼,我們不單單能得到今生暫時的利益,而且還能得到究竟永久的利益。我們可以了脫所有的這些痛苦和煩惱,還可以獲得究竟的解脫,獲得究竟圓滿的功德。所以暇滿的人身非常非常珍貴,非常非常的難得,大家一定要珍惜。
現在很多人都根本不知道什麼叫珍惜人身,只知道吃喝玩樂,這都不是珍惜人身的方法,不是珍惜人身。你即便是吃得再好,穿得再好,擁有得再多,世間的成就再大,也並不是珍惜人身。
那什麼叫珍惜人身呢?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珍惜這個人身,利用這個人身呢?就是要“饒益他衆之意樂”,就是要成辦衆生的利益。讓衆生解脫,讓衆生快樂,這才是真正的珍惜人身,這才是真正的利用人身。我們能夠成辦衆生的利益,能夠爲衆生,能夠利益衆生的話,我們才能徹底解脫,才能圓滿成就。爲衆生的願望,並不是在口頭上說,而且是在內心的深處;不是在表面上,而是從骨髓裏有這樣的發心,有這樣的一種願望,我要爲一切衆生,我要利益一切衆生,這顆心叫菩提心,它非常的珍貴!我們有了如意寶般的菩提心,才能了脫生死,才能圓滿成就。
但是,菩提心不是你想發就能發出來的,也不是你想有就可以在相續中産生的,這是通過正確的方法修出來的。沒有一定的善根,沒有一定的福德因緣,無法能夠生起菩提心。那麼通過哪種正確的方法才能修出來菩提心呢?就是時時刻刻加倍地珍愛輪回一切有情衆生。也可以說是能夠時時刻刻、恒時培養對衆生的慈心和悲心,能夠保持對衆生的慈心和悲心,最後才能生起真正的出離心。這是倒著講的。順著講的話,時時刻刻能夠培養對衆生的慈悲之心,最終才能在自相續中産生真實無僞的菩提之心:饒益衆生之心,救度衆生之心,爲衆生發願成佛之心!在相續中真正能夠生起了無僞的菩提心,這個時候才算是真正的珍惜人身,才沒有白活,才沒有白白地浪費珍寶般的人身。
這一生一世,我們得到了人身,而且得到了暇滿的人身,可以說此時此刻是唯一解脫的機會,千載難逢的機會啊!真的,不能錯過!一旦錯過了這個機會,想再得到一次人身是不可能的。若是不能得到人身的話,連解脫的可能性都沒有,只能在六道輪回中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真的,實在是出脫無期啊!
現在你看我們做爲人不容易吧?人身都這麼苦,更不用說其它道的衆生的痛苦了。地獄的痛苦、餓鬼的痛苦、傍生的痛苦難以表達、難以形容,真的。佛在經中講的,大德們在開示中講的,都是大概地描述,大概地介紹。事實的真相難以表達,難以形容。所以大家不要那麼輕松,那麼放逸。輪回是不假的,因果是不虛的,到時候一定會後悔的,到時候一定會害怕的,但是也沒用,那個時候已經晚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謹慎,抓住這個機會,不要錯過。一定要利用這個人身,讓自己解脫。那怎麼才能解脫呢?前面說了,就是要發菩提心。若是有那樣登高望遠的發心,清淨無私的發心,才能打開我們狹隘的心胸,我們才能真正做到那種寬容,之前是不可能的。狹隘的心胸沒有打開,真的無法做到容納一切,圓融一切。所以發心非常的重要。
第二頌:
願我交往何人時,視己較衆皆卑下,誠心誠意有真摯,尊重他人獻愛心。
不管是在何處,不管和什麼樣的人接觸或交往的時候,都一定要把自己放在低處。我經常跟大家講,你把自己放在最低處的時候,你實際上在最高處;你把自己放在最高處的時候,實際上你在最低處。實際自己“較衆皆卑下”,和其他人,和其他衆生比較的話,自己是最卑劣、最下等、最低處的人。這是誠心誠意,不是虛心假意的。
現在這個年代,好多人都會裝模作樣,表面上都很禮貌似的,很尊重似的,實際上都是虛心假意。做爲修行人不能這樣,應該要誠心誠意,真摯真誠。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場合,不管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要尊重他人,要奉獻愛心。不管是對窮人還是對富人,不管是對高貴的人還是對卑微的人,不管是對親人還是對仇人,對好人還是對壞人,對善人還是對惡人,都一樣要有愛心。
從自己這個角度來講,分別念是自己的一種煩惱。諸法的本性是平等,都一樣。有好人、有壞人,有善人、有惡人,這是自己的分別、執著、煩惱。諸法的本性是清淨的,平等的,並沒有那麼多是非、沖突、好壞,都是自己的心,都是自己的業。明白了這個道理,這個時候你才會真正的恭敬,真正的有禮貌,真正的獻愛心。現在社會上也講愛心啊,禮貌啊,但是哪有真正的?你真正做到了嗎?
盡一份恭敬得一分利益,盡一份孝順得一分利益,盡一份愛心得一分利益。但是這可不容易啊!什麼叫真正的敬愛,什麼叫真正的禮貌?剛才說的,你在時時處處當中,都能把自己放在最低處,都能誠心誠意、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奉獻愛心,這才是真正的敬愛。真正做到了,有無量的功德啊!同時也積了無量的福德。內心真正達到那個境界的時候,還有什麼可以難的?還有什麼做不到的?
你現在就做不到,是嗎?若是在上師面前還可以,若是在領導面前還可以,在父母面前還可以,在親朋好友面前也可以,但是在其他人面前就不一定了。這樣一看,也不是真正的恭敬啊!你在一切衆生面前都能做到,才是真正的恭敬,不管與你交往的是什麼樣的人。我們好好地思考思考,我們在街上遇到那些乞丐的時候,我們是什麼心態?那個時候有沒有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我們認爲他是乞丐,他在討飯。我們從內心裏、從真心裏想的是什麼?就是自己最起碼也比他還強。就是這種心態。
我們做爲修行人,面對那些經常造業的惡人的時候,內心經常自然而然就想,我修行再差,也比他們強。然後就開始輕視他們,開始看不起他們。其實我早就跟大家講了:若是你有看不起的人,就說明你的慈悲心不夠;若是你有看不慣的事,就說明你的智慧不夠。你有什麼看不慣的事,或是心裏很煩的時候,真的是自己的智慧不夠。若是有足夠的智慧,圓滿的智慧,處處都是好處,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嘛!哪有看不慣的事,哪有看不起的人啊?在佛的境界裏,在大德們、大成就者們的境界裏,都是平等的。
第叁頌:
願我恒時觀此心,煩惱妄念初生時,毀壞自己他衆故,立即強行而斷除。
恒常觀自心;煩惱妄念剛剛生起的時候;立即、強行斷除。這裏強調的這幾個。
恒常觀自心,不是偶爾的。我們有的人根本不觀自心,有的人雖然能注意到自己的起心動念,但不是恒常的。偶爾到屋裏、到佛堂坐下來,心靜下來了,真正要修行的時候,能做到觀心就不錯了。在外面,在別處,根本沒有觀心。恒常、恒時,時時刻刻觀察自己的心,觀察自相續。煩惱妄念初生時,這些煩惱也好,妄念也好,剛生起來的時候,別讓它發芽,別讓它結果。就在它生起來的時候,別讓它再膨脹,別讓它再發展,立即強製性地將它斷掉。因爲什麼?自己和他人等所有的衆生,若是煩惱生起來了,然後你任憑它發芽,任憑它結果,一、毀壞自己,二、毀壞他人,甚至會毀壞所有的衆生,壞自壞他。應該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若是你不觀察自相續,若是不立即斷掉妄念,斷掉煩惱的話,那就是自迷迷他,自壞壞他,一切都完了,真的,將來要感受無邊無際的痛苦啊!然而我們卻察覺不到。
無始劫以來到現在流轉輪回的過程中,我們所感受的痛苦,真的難以表達,無法表達。不說別的,僅僅是我們轉生爲人,困苦得沒有吃、沒有穿,光是痛哭流的淚水,若是現在能堆積的話,比四大海洋的海水還多得多。我們每個人光是轉生爲螞蟻的肢體,現在能堆積的話,比須彌山還高;我們墮落地獄裏光是喝的鐵汁,現在能夠堆積的話,比整個大海還大還多。這都是佛在經中講的。那些痛苦,我們都記不起來,都忘了。一講病苦啊,一講愛別離苦啊,求不得苦啊,都有點感受,是,確實是這樣。一講生苦,都沒有太多的感受,都忘了。我們生的時候,都經曆過好多好多痛苦。我們能看到,小孩生下來的時候,到這個世界來了,他的第一聲是什麼?就是哭聲,痛苦的聲音。若是沒有痛苦的話,他能哭嗎?非常的痛苦啊!所有的小孩都是一樣,剛生下來就是哭一陣。爲什麼呢?這就是生苦,生的過程中有好多好多的痛苦。可我們都忘了,根本想不起來。
所以一定要注意,要抓住這個解脫的機會。否則,將來一定會後悔的,一定會痛苦的。
第四頌:
願我身處惡劣中,造罪遭受劇苦時,猶如值遇珍寶藏,亦難得以愛惜之。
真正修行的竅訣都是這些,最難得、最最珍貴的都是這些。你看,惡劣中,遭罪,遭受劇苦,對一個修行人來說,這都是真正的如意寶藏,真正的珍寶藏,真正的機會啊!
若是遇不到惡劣的人,我們不可能受到欺騙、侮辱、傷害。我們遇到了惡劣的人,才有修行上最最殊勝的一些對境。誹謗、诋毀、傷害、侮辱、欺騙,這都是修行的竅訣,這都是鞭策啊,真正的鞭策,修行上的鞭策啊!《快樂之歌》我們也學過,還有那個《一切感恩歌》,那裏不是也講了嗎?若是我們沒有遭受這些欺騙、侮辱、傷害,怎麼消業,怎麼積福,怎麼開悟、證悟啊?你們認爲,上師給我們灌頂,給我們竅訣的時候肯定是說一些好聽的,給一些加持品什麼的。真正的竅訣,真正的灌頂並不是這些。你們看看帝洛巴和那諾巴的故事,瑪爾巴和米拉日巴的故事,還有好多大德高僧的故事。我們的傳承上師華智仁波切和他的弟子,龍欽巴大士和他的弟子無垢光尊者,都是在罵你打你。
我跟你們說過,若是自相續沒有成熟的話,給你再多的竅訣也沒有用,你也認識不到,對你不起作用。若是相續成熟了,哪怕罵你打你也是一種竅訣,也是灌頂!帝洛巴讓那諾巴偷東西,搶東西,讓他打人,讓他罵人,這都是什麼?這都是竅訣啊!若是我們真有修行,真有智慧的話,有人侮辱我們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竅訣;有人傷害我們的時候,這才是真正解脫的機會;有人诋毀我們、誹謗我們的時候,這才是真正的灌頂啊!難道不是嗎?讓我們發現自己的錯誤,讓我們改正自己的錯誤。俗話也有這種說法,若是你想報複,你想讓敵人不快樂的話,你就讓自己圓滿,培養自己的善心,增加自己的功德。你有功德了,有成就了,敵人最不高興的就是這個,這是對敵人最大的一種打擊和傷害。
從修行上講,我們也不是不知道生起嗔恨心的罪過,也不是不知道修忍辱的功德。若是沒有惡人,沒有敵人,沒有仇人,怎麼修忍辱啊?沒有對境啊!若是都對你非常的贊歎,非常的恭敬,非常的和睦,這樣怎麼修忍辱啊?沒有修忍辱的對境,無法修忍辱。我們若是沒有遭過這些罪,這些痛苦,我們怎麼發菩提心,怎麼發慈悲心啊?我們發慈悲心的時候,就得思維衆生的苦,衆生的難。衆生正在遭罪啊,正在痛苦啊,正在受折磨啊,思維這些,最後才能生起真正的慈悲之心啊!
我們都不知不覺地想逃避這些現實。其實做爲一個修行者,不應該逃避,應該面對,而且要以正確的心態,以清淨的心態來面對。猶如一位窮人,突然獲得了珍寶藏,他心裏會怎麼想,他會怎樣高興?同樣,我們遇到這樣一些逆境,一些困境,一些坎坷磨難的時候,心裏不但沒有煩惱與痛苦,反而還有這樣一個喜悅之心,感恩之心,快樂之心,那才是真正的解脫。愛惜,就是珍惜,珍惜這個機會。
今天就講到這。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修心八頌 講記1》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