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朝聖
——傳喜法師于大理開示
2009-04-13
前言:在雲南朝聖路上,導遊洪雨爲我們講了山寨版著名畫家淒美的愛情故事:畫家插隊落戶時與當地傣族姑娘同居,改革開放考上大學想偷偷走,姑娘深明大義,送他綠玉觀音菩薩放他走,畫家留言“等我回來”。後爲名利地位出國沒回來,他以西雙版納風情爲線創作中國現代重彩畫而成名,在雲南昆明師範大學藝術系執教,派人找到傣族姑娘時已是昏迷彌留之間,畫家爲傣族姑娘落葬,並把綠玉觀音菩薩陪葬,據說畫家回去後癱瘓了。同樣的故事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師父與衆不同的分析從中告訴我們許多真理。
做一個能升華的人
這就是真心的投入,必然會有這樣子的一朵花開出來。雖然他人在美國,在他妻子那邊,但是他的心,他的生命世界,所展現出來都是西雙版納,這是從他的生命層次裏面散放出來的藝術靈感,所以他的畫都是西雙版納。
他把愛情,人的生命的這種情感,已經升華到藝術的層次。可以說他真正的生命,他藝術的生命是來自于這個女的,所以也就陰差陽錯的安排這個女的在離開人間之前,就這樣鬼使神差的兩個人又見面了。雖然眼不一定睜開,兩個人怎麼樣去感動,但是還有超越他肉體的另外一種生命存在。那個驅使了他倆最後的會合,他給她埋葬了,這證明了還有更高級的一種生命層次,如果那個故事是真實的,就是這樣的鬼使神差的。
所以兩個人,夫妻就要在一起生兒育女,厮守著,這倒不是。但是作爲一種生命,比方說我無怨無悔的,我這樣。她給他挂觀音菩薩像的時候,其實她的心已經隨他去了,她留下來的只是一個肉體在那等著他。當他把觀音菩薩再還給她的身體,給她下葬到土裏的時候,其實畫家的心也隨著觀音菩薩的像入到土裏了。就好像現在他已經病了,躺在床上一樣看著她,其實他的心已經隨著觀音菩薩的畫像入土,兩個人在一起了一樣。這個層次又要比那個層次高一點,應該高層次的來看這個問題。
比如說真正升華到一種信仰,再加上空性的,那就好了,加上空性生命就究竟了,不加空性它總是人間的,或者是天道。一個高貴的情感是會生天的,但是沒有空性的話很可憐,下世他們還會這樣。
我們自己的生命狀況,不是我們自己能理解的,我們自己都不理解自己,認識不到自己。包括丁紹光自己,他的藝術才華從哪裏來的?我們做人就要做一個能升華的人,不要排徊不前進。怎麼能升華?就是佛教的叁無漏學:戒、定、慧。這樣一個人才能不斷升華,升華到後來,開花結果。
看破、放下、不走彎路
我常常看著那些花,它們作爲一個植物,長在天地間,老老實實也不會走路,根紮在土壤裏,葉子朝著天,最後它們開花結果了。我們人這麼高級的一個生命,會走、會思考,但是卻不懂得這個天底下的道,不能夠達到最究竟。
“自皈依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所以我們說的看破、放下是有目標的,不是說得不到,只是這樣講講。
一個苦行僧或者是世間能看破這些的人,他們其實已經升華到更高的層次,已經超越這些了。反過來說,一個生命要想成功,他必須要這樣子,要思考。有的人說我成功了再放下,成功了再放下已經慢半拍了。沒有成功的時候我就看破成功,我就不去追求,而是去追求究竟的那個成功,那個才不走彎路。
從修行上看,有善根的人他來到這個世間,很快他就恢複到以前的樣子,不走世間的路,就會很快的重新獲得成就。像DB法王是最成功的例子,他這一世就可以預計到下一世,我的爸爸、媽媽,我在幾幾年出生,下一生一回來,眼睛就瞪得大大的,知道自己的前世。也看到別人的,一點都不浪費的,他的生命完全不浪費的。
像巴渥仁波切四歲時,一接回來坐床就說:“我要閉關。”兩眼看著虛空法界,究竟的意義。我們顯宗裏所講的“妙湛總持不動尊”,他就皈依到那種狀態,這種生命就一點不走彎路的,這種就叫金剛總持,他們屬于佛一樣的。
發菩提心彎路亦成解脫緣
還有菩薩呢,要示現在人間,也跟世間的人一樣的迷惑,一樣的造業,但是最後把人們帶到解脫的路上去,這種叫菩薩。有一些顯現的像佛,有的顯現跟衆生同語、同業,以四事來攝持衆生,做衆生不請之友,最後結緣,解脫。
我們要反省自己,我們佛是做不了,我們要發菩提心做菩薩,我們一輩子所走的彎路都不要緊,那是我們跟衆生結的緣,最後只要我們能解脫,所有跟我結緣的衆生我都令他解脫。那彎路也就不叫彎路了,變成了解脫緣。
生命最後一關
最後那一關最重要,要知道解脫是什麼很重要,所以這就分成了即身、臨命終、中陰身,分成這叁種。
如果這一生就很精進的,追求第一時間證悟,那就是即身,這一生就成就。
還有一種雖然也知道方向,但是還沒有修證到,如果有善知識臨命終時的加持,顯現法性,放光到極樂世界去。
還有一個中陰身,那是因爲這一生也不知道正確的方向是什麼,也沒好好地去修行。好在他跟善知識結上緣了,有依止了,或者別人依止了,他沾上。比如說你們到廟裏來寫牌位一樣的,他生前又不認識我,但是別人給他寫了個牌位,以這樣的因緣,大悲鐵鈎,中陰身攝受。
曆史的愧疚
因爲大理這個地方被元朝被入侵,之前它一直是一個非常好的氛圍,皇帝全部都信佛,甚至自己都出家,十二個皇帝有好幾個出家了。用的文官、武官很多都是出家人,全部是以佛來治理國家,而且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江堆寺是忽必烈賜的,我們那個寺院裏祖師喜繞降措,江堆王的印也是他給的。在當時來說,雖然不像巴思巴尊者一樣,幫著他打,開疆拓土。因爲巴思巴尊者他的叔叔很厲害,文殊菩薩化身一樣的,所以他很小就證悟到很高,神通很大,出去打仗的時候,忽必烈都帶著他,打到哪裏,巴思巴尊者就帶到哪裏。當攻城越地的時候,也是巴思巴尊者先修護法,別人沒辦法對抗的,天兵天將。有時候他們真正士兵還沒打,他一修法,整個城就看到天上的天兵天將降下來,所以他們很多都不打自降了,沒辦法對抗的。當時忽必烈到這屠城,把整個大理城都滅掉了,本來它一直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在元朝的手裏才把它統一掉。我到這邊內心裏還有一點內疚,以前跟元朝還有點關系,我們江堆寺的名字就是他賜的,江堆王。
就像去印尼一樣,我們也有一種罪惡感,印尼在五百年前佛法就被滅掉。誰滅掉的呢?叁個裏面,兩個是我們漢人。鄭和他是中國人,我們都知道,但是到了印尼我才知道他是什麼宗教的,他是伊斯蘭教徒。鄭和在下西洋過程當中,最後就用武力征服那些國家,印尼的佛教就是被伊斯蘭教徒摧毀的,但是這叁個伊斯蘭教徒裏面,兩個就是我們漢人。踏到那方國土,心裏內疚,弘法就更是要努力。
神聖的梅裏雪山
前面正好是梅裏雪山,所有的這些空行,勇士,跳舞唱歌,我就在觀想著供養梅裏雪山。我從來不喝酒,那天喝兩杯酒,也是在供養梅裏雪山,喝酥油茶,吃糌粑,他們在供養,我也把整個身心融在這裏面供養。“夢幻香格裏拉”這臺戲,它把藏民族很多的特色融合一起,這是人類在這方土地所開放出的生命之花,用這個供養給神。
這一個物質的地理,它有它的四季,有它的風雨雷電,它也形成了一個人格化的生命,稱爲叫山神。他的人格化的生命,年齡更長久。就像我們來一次,或許過幾十年來一次,或許再過幾十年,我們已經不在了,但是梅裏雪山還會高高地屹立在這裏,它的生命還在。
爲什麼我站在那裏會落淚?我到了梅裏雪山頂禮的時候,忽然一下淚水就湧出來了,我就想到它曾經見到蓮花生大士,它在蓮花生大士面前承諾怎麼樣護持佛法。一千多年之後,我又來到這個地方看著它,它見過蓮花生大士,我又來到它的懷抱裏,談不上什麼,就自然而然的流下淚來。
甚至一個山神,一個天神,它見過釋迦牟尼佛,它聽過佛親自講法,它在佛陀面前承諾過什麼。它不僅看著我們,還看到以後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這樣的意義。我們爲什麼要朝聖?真理的人格化是佛,那山的人格化它就是神,它是有生命的,確實是有生命的。
完美的配合
修行修到後來,越修越柔軟,跟這個世界完全地融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之後再轉變它。把你自己修好了之後,那你跟這個世界融在一起,你再來轉這個世界,把這個世界就轉成像你一樣。
佛就這樣修行的,他把正報、依報全部轉成極樂世界一樣,阿彌陀佛就是這樣修出來的,他正報、依報全部成就了就是極樂世界。他的世界也可以顯現這樣物質的世界,然後衆生可以生在裏面,生在他的功德裏面。
就像一個皇帝一樣,他是一個明君,他如果修養很好就能夠德化一方,他就能造福于人,就這個道理。那反過來,他是一個罪惡的東西的話,那糟糕了!這個地方的風水、人民都因他而遭殃。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造聖人的,叫“文以載道”,如果你沒有在中國文化裏看到宗教的特點的話,那沒有理解到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本身就很神聖的,儒、釋、道是完美的配合,從它個體上或許它有差異,你從曆史上了解它或許會有紛爭,但是整個中國大地上,儒、釋、道是完美的配合,完成了對老百姓、對官僚的淨化。
哪怕皇帝再高,他也敬神,像印度一個皇帝要登座了,要四大海水給他灌頂,得世間善神的擁戴。中國一個皇帝要登座了,他要到泰山來告玉皇大帝:“人間我掌管了,祈禱您護持我!”所以他叫真命天子。他爲什麼叫孤家寡人?這麼神聖的天意只有我知道,我肩負著天下。是這樣一種精神,他是敬天的。
以前的考試,他也是文章裏看,你有沒有這個味道?你有這個味道,有這個靈性,就可以選拔出來做人民的父母官。
不和合就是魔的東西
我們這個團體也是整個的一個生命一樣,大家要防護,不要摧毀。業障很重,現在已經淨化了。金剛體性我們現在還沒有,有時候還是要提防著那些魔的破壞。從高的層次上來說這也是對我們的一種檢驗,我們有沒有護念好自己,有沒有把正念提起來。
和合是很重要的,反過來說不和合是什麼?不和合就是魔的東西。爲什麼合好是對?不和合不對呢?和合,佛光本身就是普照的,合和就說明你已經很陽光了,提防那個陰暗的東西鑽到我們心裏來。
我們如果這次朝聖變得很光明,這個光明不單你自已受用,還有那麼多苦難衆生等著你呢!直接的就是家裏人,你最關心的人還等著你的光明照耀他,把他的魔力退掉。
修行如牧牛
特別像我們剛剛起步,修行比較難的,真修行好了,輕車熟路了,很方便的。我們禅宗裏面用牧牛圖來比喻,十幅牧牛圖。
剛剛牧牛的時候,牛在哪還找不到,隔著遠山之外聽著牧童的笛聲,這就好像大家知道佛教好,佛教到底好在哪?不知道。
當慢慢看到牧童的影子,牛的影子。第叁個不單看到牛,還能接觸到牛了。第四不單接觸到牛,還拿到牛的缰繩,騎在上面開始牧牛。
到後來才慢慢清楚,牛吃草,它已經不會去吃莊稼了。放牛的人唱唱牧曲,欣賞欣賞風景,最後人物兩忘,我們和這個境界對立的心態完全就打破掉,最後是人牛雙忘,可以想象那是多高的境界啊!
反過來說,我們六道輪回就落到自己貪、嗔、癡的境界裏面,佛菩薩早就逍遙自在了,在叁界中逍遙自在,佛菩薩看我們很奇怪,不要說佛菩薩,天人看我們就覺得很可憐,佛菩薩看我們,除了悲憫,還是悲憫。
解疑釋惑:
信衆:這兩天我夢到有很多蛇,我心裏想不能殺生,以前都把它殺掉。實在太多了,我抓在手上,它回過頭來咬我,我怕傷害到其他人,就把它殺了。第二天醒來,我後悔的不得了,昨天晚上我殺生啊!
師父:這也是很祥瑞的夢,說明你對自己的嗔恨心已經關注了,那個蛇就是自己的嗔恨心,你殺它就等于說,你對嗔恨心已經知道了,覺悟了,你以後能夠控製你的嗔恨心。
《爲什麼要朝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