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空法師嘉言錄(叁) 十 谕在家善信

  十、谕在家善信

  甲、示倫常大教

  ◎ 在中國,秦始皇用霸道,叁十幾年就亡國;在近代,希特勒用霸道,亦複如是;日本人用霸道對中國發動戰爭,八年就幾乎滅亡,最後無條件投降;這是在史實上證實霸道不能成就。在中國曆史上,建立王朝時間最久的是周朝,享國八百年,就是實行仁政,以“五倫”、“八德”來治理天下。而周朝末代的子孫,不遵守祖宗的教誨,不仁不義,最後招致亡國。倘若他們仍遵循祖宗的成規,周朝就不會亡國。(990222早餐)

  ◎ 《論語》曰:“禮之用,和爲貴”。禮就是日常生活的規範。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最可貴的是和。諺語雲:“家和萬事興。”中國自古以來,帝王統治國家、教化百姓,就是一個“和”字。(990223早餐)

  ◎ 和的基礎是孝,孝表現于外就是和,不和就是不孝。(990223早餐)

  ◎ 中國北京的故宮,是元、明、清叁代的皇宮,這叁代曆時將近五百年。皇宮裏有叁個最主要的建築物,一般人稱作“金銮殿”,其實它的匾額不是寫金銮殿。最大的殿,稱爲“太和殿”;太和殿後面,稱爲“中和殿”;第叁是“保和殿”。大清帝國用“太和、中和、保和”來治理天下,所以能享國兩百六十多年。到了末代,家不和,導致亡國;若子孫能一直保持和睦,至今仍是大清帝國。(990223早餐)

  ◎ 中國曆史上,每個開國帝王都是提倡孝道、和睦,子孫若能遵守祖宗的成法、規矩,國家就永遠不衰。反之,不遵守祖宗的成規,自家的兄弟姊妹、親戚、朋友不和,就是亡國的征兆。只要有不和的局面産生,政權絕對維持不到五十年;若爭執得很厲害,大概十年、五年就滅亡了。家庭、國家,乃至世出世間任何團體,皆是如此。(990223早餐)

  ◎ 中國人常講“童少年時要培福,奠定一生福德的基礎。少壯時要爲社會、爲人民服務,這是造福。晚年才是享福。”所以享福決定是在晚年,我們要把這個理念落實。人在晚年,漸漸老化了,如果沒有事做會打妄想,會生煩惱,這就是外國人所說的“老年是人生的墳墓”,跟中國人的想法不一樣。(990321~0325早餐)

  ◎ 在現前時代,沒有人會約束你,唯有自己約束自己。現在人不接受約束,所以父母不能教導兒女,老師不能教導學生。隨著自己的妄想、執著去行事,豈有不造罪業之理!造罪業,怎能免得了苦難?(990414早餐)

  ◎ 儒家的規矩在小學,跟現在的小學不一樣,儒家的小學是德行的培養,德行培養一定要從小開始。小孩聽話,教他守規矩,養成他的習慣。《禮記》裏所記載的,小學教的是生活教育,灑掃應對,孝親尊師。在學術上面,只是教導背誦經文,沒有講解。利用少年記憶力最好的時期,將所有古聖先賢的教誨統統記住,一生都不會忘記。無論在何時,在什麼環境,起心動念就會想到古聖先賢的標准,不會違越。讀書的用意在此地,不敢犯規,不敢做錯事。(990421早餐)

  ◎ 中國古聖先賢確實有智慧,看得深、看得廣、看得遠,所以極力提倡教育,將教育列在人生最重要的首位。人可以沒有吃的,可以沒有穿的,不能沒有教學。《論語》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是人生第一樁大事,所謂是“活到老,學到老,學不了。”生命就在學習當中,一世學不了,生生世世都學不了。(990428早餐)

  ◎ 古代教學的目的有叁:第一、是教導我們明了人與人的關系;即怎樣做人,怎樣與大衆相處,稱爲倫理教育。古人將人倫分爲五類,從最小的範圍|“夫婦”,夫婦同居一室。室外是家,家有“父子”、“兄弟”。家外是社會,社會有“朋友”,有“君臣”;君臣就是現在所說的領導與被領導。我們明白這些關系,這些關系中,有血緣的關系稱爲天倫,有道義的關系稱爲人倫。“父子有親”,是血緣的關系,是天倫的關系。“朋友有信,君臣有義”,這是建立在道義的人倫關系。(990429早餐)

  ◎ 儒家教人第一要明了人與人的關系。人與人相處,自然相親相愛,相敬相重,互相照顧,互助合作。《無量壽經》雲:“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之明訓。人是一個社會動物,不能脫離社會人群單獨生活的,尤其是與不同的族群在一起共同生活,自古以來就如是,到今天依舊不例外。所以多元文化是天然的,不是人爲的。能夠適應多元文化,就是健康的。違背多元文化,這個人心理跟生理都生病了。(990429早餐)

  ◎ 儒家教人第二要明了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我們的生活仰賴大自然的供應,衣食住行都離不開自然環境。所以如何跟自然環境相處,于是才有“仁民愛物”的教育。什麼叫“仁民”?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待別人要常常想到自己,別人用這樣心態對待我,我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接受,我就不可以用這種心態對待別人。這才是真誠大愛。不但愛一切人,還要愛一切物,這是對自然環境的愛心。(990429早餐)

  ◎ 儒家教人第叁要明了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世間許多宗教學者,敬仰上帝。中國這個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祭祀天地鬼神。在佛教裏,佛陀教導我們,每年初一,這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佛弟子第一樁事情做的是什麼呢?“供天”,要做這一堂佛事,就是對上帝的尊敬,以最真誠的心,奉獻給上帝。(990429早餐)

  ◎ 中國人常說:少年是培福,中年爲社會、爲大衆造福,晚年是享福。(990429早餐)

  乙、論家庭教育

  ◎ 中國古代有家教、有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就是私塾教育。《禮記》裏,“曲禮篇”、“內則篇”講得很詳細。教育一定要從少年開始奠定基礎,培養辨別真妄、邪正、是非、禍福的能力,有此能力,一生決定能夠建功立業,立于不敗之地。(990428早餐)

  ◎ 中國自古以來,是最重視教育的民族。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融成一個整體的教育,社會當然是安定、繁榮、興旺,國家必定強盛,世界一定和平。唯有真誠的愛心,良好的教育,才能夠救自己,救家庭、救社會、救世界。(990428早餐)

  ◎ 夫妻二人都去工作賺錢,兒女得不到父母的愛,心裏就會反常,這是沒有家庭教育的後果。家庭教育被電視取而代之,而電視的內容,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很少,幾乎都是殺盜淫妄,教人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小孩天天在家看電視,這個印象多深刻,他以爲這些是正常的,以爲做人就應該如此。(990428早餐)

  ◎ 現在學校教育沒有教倫理道德,社會上所看到的,幾乎就是電視上所演的。人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縱有善根也會變壞,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幾個人能夠不受環境的誘惑、影響?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對治的方法,從根本下手,就是家庭、學校、社會教育,要融合成一個整體,才能挽救社會,幫助一切衆生覺醒,回頭是岸,問題才能解決。(990428早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