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前世今生論▪P23

  ..續本文上一頁利益,心不惜造作種種貪、嗔等惡業;而身體也像心的仆人一般,只要能滿足自心願望,身體可以不顧寒熱饑渴及種種煩惱,刀山敢上,火海願趟,什麼事都可以做出來。身心即如是互相依靠,在它們的關系未終止之前,一直都會以這種方式而存在。

  不過,到了一定時候,身心決定會分離,從此即各自漂流、各奔東西,就像小鳥從蛋殼中破殼而出後,永遠就會與孵化自己的蛋殼分道揚镳一樣。身體與心識之間的關聯中斷之後,身軀就會融入五大而消盡;心識則繼續漂泊于無邊無際之輪回苦海。所以我們理應了知,身心之間暫時存在有一種假立的關系,不過這種關系也僅是暫時安立而已。

  至于說心是身體的一部分,或心需依靠身體才能重新産生等觀點,均屬無任何可靠依據的輕率言論。我們應該依賴可信、究竟的理證,完全、徹底地通達身心關系的本意。如果僅僅因爲看到心識的所依是身體,身體若作利作害時,能依之心識也會産生相應的變化,然後就據此認爲心是由身體所生的,或認定心身是一本體,則此種推理也未免有些太過牽強、過分。正如我們不能因爲看到水依靠盛水之器皿、鳥兒依靠樹木棲息等等類似能依所依的關系存在,而且一旦盛水器皿、樹木等所依發生變化,水、鳥兒等能依也隨之産生相應變化的現象,就可以推斷說産生鳥兒的因是樹木、盛水器皿亦是水的生因,或樹木與鳥兒、盛水器皿與水屬同一本體。因此,依據不確定的理由,說前後世並不存在,且將這種論調大膽地向全球世人廣爲推介,還說什麼這已是經過科學驗明過的真理,這種不顧及後果的宣傳才真真切切是對整個人類不負責任的表現!真心希望這些人能盡快停止自己的這類行爲。

  叁、結尾

  最後論述第叁部分的內容,也即結尾。

  以上通過破斥他宗、建立自宗這兩方面的論證,已將前後世存在之理簡略宣說完畢。這些道理是以佛教論典中早已闡釋過的基本原理作爲立論之基,然後又加上一些20世紀在美國等科技高度發達的國家內出現的事實,以及衆多科學家經過再叁觀察並加以確證的事例以爲補充而進行論述的。我本人在上述基礎之上,以公平的觀察、平和的語言,就如用手指指點山脈一樣簡單講述了前後世存在之理由與證據。本來在佛教各宗派與現代科學的觀點之間,尚有許多可以展開論述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來只有留待將來去分析、對比、研究了。願意對如意寶般的一切利樂之源——佛法奉獻出才智與生命的有智之士,都應該將佛教自宗的四大宗派與科學原理之間的關系了解透徹。在對其進行對比研究時,哪些是佛教與科學相同的地方、哪些是佛法超越科學的地方、哪些又是佛法遠遠超勝科學且能代表佛教本質特點的最獨特最究竟的地方,對這些問題不但要自己精通無礙,更要向別衆廣爲宣講,這項工作確實非常重要且必要。

  如果有人問:科學是凡夫依靠尋伺分別念而得到的一種理智結晶,何必要對它如此重視?從本質說,這話也不算錯,也正是因爲這個理由,所以作爲佛教徒的我們從不擔心科學道理與發展會對佛法造成本質性傷害。但如果我們能對科學原理及其應用方法增加了解,則大家對佛陀教法的信心與定解一定會愈發穩固、增上。如果自己已經通達了這方面的道理,然後又能將之理智地宣講給別人,那麼這種做法必會對自他帶來極大的利益與幫助,因當今時代,崇拜科技力量的人以及對科學家的言語隨聲附和的衆生本來就爲數衆多。

  從另一角度而言,像歐洲、美國等地的衆多科學界人士,其心胸一般都比較寬廣,他們非常喜歡深入並鑽研某些對他們來說本是很陌生的領域、課題,如果一種理論被證明爲有理有據,他們大多都會欣然接受。特別是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們對身外物質世界的財富畸形發展狀態已經生厭,講求內心省視的內心科學正方興未艾。在這種時代大氣候下,東西方人士對佛教,特別是對藏傳佛教的內涵、教義便日益重視起來。比如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裏的很多教授、學者、博士,通過再叁觀察及智慧思索後,紛紛發表了如下一些無偏袒之見的研究成果、結論:

  哥倫比亞大學的羅伯·索曼博士(RobertA.F.-Thurman,Ph.D)說道:“西藏具有最卓越的內在科學文明。”“藏人今日對世界的最大獻禮,就是他們無與倫比的內在科學知識,以及由此推究出來的整套人類心智轉化術。”另一位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寇曼博士(DanielGoleman,Ph.D)則評價說:“在西藏佛教裏,有整套富麗堂皇的內在科學。”“我確信在東方心理學中——西藏佛學是最優異的例子——可以找到的精神健康模型,真正遠較我們對精神健康的概念更深入、更廣博。而令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我專業的訓練上,以及我讀過的心理學課程中,對于這種已經使用了兩千年以上的心理學,卻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正像上述學者理解的那樣,在西方,一些有智之專家、學者及對藏傳佛教稍有了解之人士,均未把藏族文化當成迷信、陳舊的落後東西大加鞭撻,他們反而認爲從佛教文化的角度出發,應該承認藏族是世界上所有民族當中最好、最理想的一個民族。當他們這樣做贊歎的時候,一方面,我們自己應深刻理解本民族所擁有的藏傳佛教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因而別人的譏毀或贊揚都不值得爲之生嗔或生喜;另一方面,當科學已成爲了當代文化生活領域中皇冠上的那顆明珠,或登上了人們想象力的最高峰時,而且所謂的科學高峰並非是以財富、實力等爲衡量標准的,這樣稱贊科學是因爲科學理論已遠超人們日常生活經驗之範圍,在這種前提條件下,掌握了科學理論的科學界人士並未如那班不深入佛理之人一般看待佛法,因此說作爲佛教徒,我們更應該以清淨心弘揚、傳播如是珍貴之佛教文化,這一點實在大有必要。

  以上介紹的西方科技界人士對藏傳佛教的看法,都是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堪稱公允、合理的觀點,這些如金子過秤一般的評價,決非似兒子誇贊父親的碗非常清淨似的自我標榜自己文化的話語。西方還有許多學者議論道:“西方的大學教授若能與藏地寺院裏的智者長期共同研討,必將對人類的知識結構帶來實質性影響,必會推動人類的認知向更廣大、更深邃的領域邁進。”所以我們理應了知,當佛教所宣說的道理涉及到一些非常奧妙、甚深的問題時,其超越科學的地方何止萬千由旬!

  以上借行文之機,順便說了一些對正文也許能起到補充說明之用的題外話。

  現在再將以上所講述的道理簡略歸納如下:

  前後世存在之理本來就被很多外道及當今衆多的宗教派別、門類所共同承認,比如在古老的基督教教義中就承認前後世存在的合理性,即就是在目前通行的聖經章節中,仍然可以極清楚地看到有關輪回與因果的描述。在基督教成爲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主權者爲方便管理人民起見,自6世紀中才開始明定輪回之說爲異端,並大力消除主張輪回轉世的歐理真教派(Origen)的信徒及相關文獻。

  再來看看追隨落後傳統的一些科學界人士的看法,他們認爲如果不具備大腦,那麼人們根本就無法耳聞目睹身外的一切聲色,同時也不會依靠心進行任何形式的思維,甚至連這一明清的心都不可能存在。但當今世界卻有成千上萬的人站出來據理力爭道:“在瀕死體驗及脫體經驗的狀態下,心識與大腦已沒有任何關聯,但這些經曆過此等境界的人依然眼可觀色、耳可聞聲、心能思維,這些很多人都已親身感受過的事實,怎麼唯獨你們視而不見?”

  宗教界人士亦對此發表看法說:“幾千年來,我們已用千言萬語闡述過這一問題,這些關于前後世的實例都是人們親眼所見的事實,不承認之人最好不要輕易毀謗揭示事物本質的真理。”而科學界中那些心胸寬廣、智慧超群者則議論說:“我們應該敞開胸懷、打開增進智慧的大門,否則,人類的理智就只能裹足不前。西方學者在對心識的認識上的確可謂智慧淺薄,心識其實不一定必須從大腦中産生,因此說前後世不存在的說法無有任何能站得住腳的理由與根據。”

  綜上所述,叁方面人士在對待前生後世的問題上大多都持有一致且究竟的看法、觀點,但可惜的是,至今仍有個別人被陳舊的思想觀念所縛,他們的心理疙瘩始終也無法解開。不僅如此,這些人往往還要想盡辦法說一些不符合事實真相的話。但無論如何,就像上文論述過的那樣,新科學理論始終都未能找到駁倒前後世存在之理的論據與理由。具體說來,在涉及到心識的領域內,任何科學儀器都無法對之進行測試、衡量,想借科學之名義以否定前後世的人們因此而把自己推到了一種非常尴尬的處境中,即就是欲對之進行誹謗也無從得到證據。

  不論你持的是新觀點還是舊思想,也不管你是從科學抑或宗教的角度看待事物與問題,僅僅依靠、抓住某些片面觀點並死守不放都是一種不合理的行爲,我們應該依據正確的理論以抉擇事物的真相。前後世決定存在的道理我們已經翻來覆去地用大量的論據論述得非常清楚明了,如果還拒絕承認它的合理存在,這其中的原因恐怕就只能從臺灣學者陳勝英所著的文章中去尋覓了。陳先生曾如是論述道:“一般而言,人們對于前世這個課題所采取的態度可大略分爲幾大類:1.堅決反對,這包括一些學術界及基督教界的人士;2.不反對也不贊成,任其自然……;3.贊成或不反對,但也不支持……;4.不預設立場,願意去研究和嘗試……;5.極欲親身一試,……。坦白說,堅決反對前世觀點的人,所占的比例最少,但他們的理由卻很充分:衛道衛教衛學術,害怕前世輪回之說會攪亂現代人的倫理觀,動搖他們的信仰,腐蝕人們對科學的信念,誤導人們進入不正確的思考,或引導人們排斥科學對現代人類的壟斷與權威,……”

  坦率地說,這些人的擔心純屬多余,因爲前後世存在的理…

《前世今生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