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過佛菩薩的生活

  過佛菩薩的生活

  淨空法師講述

  我在晚年唯一的事情,就是將《華嚴》介紹給大家,將淨土法門介紹給大家。《華嚴》是屬于解分,也就是建立共識,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但要契入華嚴境界,一定要靠淨土法門。

  所謂入華嚴境界,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過佛菩薩的生活。能過佛菩薩的生活,就是真正完成佛法的教學目標-超凡入聖。這不是做不到,怕的是不肯做,沒有機會做。現在這個機緣逐漸成熟,只要自己肯做,都能做得到。中國民間都羨慕神仙,而佛菩薩的生活超過神仙太多了。我們這一生有緣分遇此機會,一定要掌握住,決定不能空過。

  《華嚴》是佛教的根本教義,古人稱爲根本法錀,一切經教都是《華嚴》的眷屬,只有《華嚴》才是完整的教學。過去方東美先生將之比作“佛學概論”,這個說法,現代人都能理解,所以他晚年在輔仁大學博士班開“華嚴哲學”。我們現在藉著他的足迹,更向前邁進一步,我們突破哲學、宗教,落實到實際生活,這樣我們才得受用,也就是將《華嚴》變成我們實際生活。我在新加坡開講《華嚴》,就是用這個理念,所以展開經卷,字字句句都是我們現實生活,這才真正認識世尊以及諸佛圓滿的教學。

  我有此想法、看法,是受方東美先生的啓蒙,另外也受歐陽竟無大師的啓示。他說:“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爲今世所必需”。必需的是什麼?是如何過一個幸福、美滿的日子。于是我們在《華嚴經》上找到了,它確實帶給我們真實美滿。從這裏,我們體會到、也觀察到,佛陀真實的智慧,無盡的慈悲。

  近幾年來,我提出修學的綱領:“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就是大乘經教裏所講的“大菩提心”;“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就是“大普賢行”。這二十個字,都是學習《華嚴》得來的,這是全經的綱領,教我們如何存心,如何生活。普賢行就是菩提心的落實,行門最後一定要結歸到念佛,就是《華嚴》末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樣才得到真正的圓滿。

  【菩提心】

  我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去享福的;若存享福的心,就不能往生,因爲享福還是貪心,貪圖那裏福報大、壽命長。所以,一定要將貪嗔癡的念頭斷除。貪心不能往生,唯有菩提心才能去得了。菩提心是真正覺悟的心,希望自己得到圓滿的成就,然後幫助許多尚未覺悟的衆生成就,這種心就是菩提心。《無量壽經》的“叁輩往生”,其往生條件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所以發心幫助別人,舍己爲人,老實念佛,這種人就決定得生淨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