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開明第叁十四
淨空法師講述
【心得開明(1)第叁十四】
《解》這一品是彌勒菩薩聽佛的教誨之後,心開意解,對世尊所講的道理都明了。所以品題爲心得開明。
《注》
(1)(開明)開解明了。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爲法王(1),尊超群聖(2)。 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爲一切天人之師。今得值佛,複聞無量壽聲(3),靡(4)不歡喜,心得開明。
《解》彌勒菩薩向佛說:佛所說的教誡,道理很深,方法非常善巧。一切衆生都蒙佛的慈悲恩惠,得到解脫叁界六道的痛苦。佛爲法王,智德慈悲超過一切聖人,最尊最上。佛的光明智慧徹照十方,沒有極限,所以普遍爲一切天人的導師。
彌勒菩薩非常慶幸今天能夠遇到佛,又能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得聞《無量壽經》。能使大衆心開意解,明了自性本具佛智。所以與會大衆沒有一個不歡喜的。
《注》
(1)(法王)“王”是自主、自在的意思。佛在一切法中得大自在,所以稱法王。
(2)(尊超群聖)“群聖”是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圓教初地以上的諸大聖人。佛爲九法界的導師,超越一切的聖人,而爲至尊。
(3)(無量壽聲)阿彌陀佛名號。又指此《無量壽經》。
(4)(靡)無。
佛告彌勒,敬于佛者,是爲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衆惡源。遊步叁界。無所挂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
《解》佛對彌勒菩薩說:恭敬佛的人,皆是有大善根的人。應當老實念佛,斷除疑惑心,拔除對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的貪著。杜絕貪嗔癡等一切不善心、嫉妒心、驕慢心、吾我心、诳妄心、輕人心、慢人心、邪見心、貢高心及種種罪惡的根源。雖然遊化叁界,卻無所牽挂、無所障礙。爲衆生演說成佛的道理及方法,度化那些還沒有覺悟的衆生。
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1)。洗除心垢。言行忠信(2),表裏相應。人能自度,轉相拯濟。
《解》佛說:你們應當知道,十方世界的人民,從久遠劫以來,輾轉六道,沈淪生死,憂苦不絕。佛在此又略舉出幾種苦,生時苦痛,老了也苦痛,病時最爲苦痛,死時極爲苦痛。而且身體臭惡不淨。無樂可言。這些都是眼前的事實真相。佛在此又勸勉大家,應該自己堅決果斷,洗除心中的汙垢,言語行爲要忠誠守信,表裏如一。這樣的人必定能夠自行度脫,也能輾轉互相拯濟,勸人斷惡修善。
《注》
(1)(決斷)堅決果斷。
(2)(忠信)“忠”是盡職盡責,“信”是講信用。
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閑耳。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永拔生死之本,無複苦惱之患。壽千萬劫(1),自在隨意。
《解》一心求願往生淨土,積功累德,斷惡修善。雖一生一世精進勤苦的修行,只不過是很短暫的時間而已。將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快樂,並且永遠脫離輪回,不再有憂苦煩惱的禍患。壽命無量,一切受用,自行化他,修行證果,都隨意自在。
《注》
(1)(壽千萬劫)在此表示無量壽。
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悔,自爲過咎(1)。生彼邊地(2),七寶城中,于五百歲受諸厄也。
《解》 佛勸我們,要各自努力精進專修,求心所願,往生淨土。不得懷疑反悔。有疑悔是自己的過失。將來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邊地城中。在五百年(指人間的五百年)之內,見不到佛、聽不到佛法,這是他們所受的苦難。
《注》
(1)(過咎)過失。
(2)(邊地)即下文所說的邊地疑城。
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解》彌勒菩薩向佛說:今天接受佛明白的教誨,決定專精修學,如教奉行,發願往生彌陀淨土。對佛的教誨不敢有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