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無量壽經簡注易解 法會聖衆 第一

  法會聖衆第一

  淨空法師講述

  ◎經文易解

  【法會(1)聖(2)衆(3)第一】

  《解》這一品經文,是說明當時親自參加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大會的聽衆殊勝。

  《注》

  (1)(法會)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的大會。

  (2)(聖)指聽衆中的聲聞(羅漢)、菩薩等人。

  (3)(衆)一般的大衆。

  如是我聞(1)。一時(2)佛(3)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4)比丘(5)衆萬二千人俱(6)。一切大聖(7),神通已達(8)。

  《解》這一部依據事實真相而說的經典,是我阿難親自聽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那個時候,佛在王舍城外的耆阇崛山中,參加此次大會的大比丘衆有一萬二千人,同聚在一起。這些人都是大菩薩、聖人,都有超出常人的智慧、能力,對于世間一切的人、物、事、理都能通達明了。

  《注》

  (1)(如是我聞)“如”是事實真相的代表字,“是”依事實真相而說的稱爲“是”,“我”是阿難尊者的自稱,“聞”指此經是阿難親自聽佛所說的。

  (2)(一時)是佛講這部經的時間,也就是衆生根性機緣成熟的時候。

  (3)(佛)釋迦牟尼佛。

  (4)(大)生大解、破大惡、證大果。

  (5)(比丘)有叁義:1、乞士—乞食養身,乞法養心。2、破惡—破貪、嗔、癡等煩惱惡。3、怖魔—魔的驕慢嫉妒心很重,時時擔心別人超勝過他;比丘發心修道,一心希求出離叁界,所以魔見了心生恐怖。

  (6)(俱)同聚。

  (7)(大聖)已經斷了妄想、分別、執著的人。

  (8)(神通已達)智慧能力廣大無邊,于一切事理明了而沒有障礙。

  其名曰,尊者(1)憍陳如(2),尊者舍利弗(3),尊者大目犍連(4),尊者迦葉(5),尊者阿難(6)等(7),而爲上首(8)。

  《解》他們的名字是尊敬的憍陳如長老,他代表此經是第一法門;尊敬的舍利弗長老,他代表此經是第一智慧;尊敬的大目犍連長老,他代表此經是神奇通達第一;尊敬的迦葉長老,他代表禅宗;尊敬的阿難長老,他代表禅宗以外的教下。

  《注》

  (1)(尊者)尊敬的意思。是對有智慧、有道德的人的稱呼。今人稱爲“尊敬的”。

  (2)(憍陳如)印度話,翻譯成中文是“明了”的意思。他是佛最初說法時,第一位成就的學生。他在本經排名第一,代表這部經是佛說一切經中的第一經。

  (3)(舍利弗)印度話,“舍利”是身相美好的意思;“弗”是兒子的意思。“舍利弗”的意思就是身相美好之人(他的母親)的兒子。他是佛陀學生當中智慧第一,在這裏表示第一等的智慧才能明了這一部經。

  (4)(大目犍連)印度話,中文是“采菽”的意思。“菽”是豆類,說明他們世代務農,所以用“采菽”爲姓。“大”是區別同姓。他是佛陀的學生當中,具有神奇通達的能力的第一人。在本經代表學習這部經,就能得到很強的能力。

  (5)(迦葉)印度話,華譯“飲光”,是贊歎他的光明超過別人的光。他出生在大富貴人家。是佛陀學生當中苦行第一。也是禅宗的初祖,在這裏代表念“阿彌陀佛”是最高的禅功。

  (6)(阿難)也是印度話,華譯“慶喜”,就是慶祝歡喜,因爲佛成道的喜訊傳到他家時,正好他出生,所以用“慶喜”爲名。他是佛的堂弟,出家後是佛的侍者,他是多聞第一。在這裏代表“教下”(在中國佛法十大宗派裏,除禅宗以外,其他宗派都統稱爲教下)。

  (7)(等)指在坐的還有其他很多位的上首。

  (8)(上首)座席的上位,也就是聽衆的前排(首席)。

  又有普賢菩薩(1),文殊師利菩薩(2),彌勒菩薩(3),及賢劫(4)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解》還有普賢菩薩在此大會中代表淨密不二,文殊師利菩薩代表禅淨不二,彌勒菩薩代表當來的承傳,以及賢劫這個大世紀中,先後有九百九十五位將要在此世間出世成佛的這些菩薩們,都來參加這一次的大會。

  《注》

  (1)(普賢菩薩)“普”是遍一切處,“賢”是最妙、最善。此菩薩心願行及身口意,無一不平等;且普遍對一切人、事、物真誠純一妙善,所以稱號“普賢”。“菩薩”是印度話,對宇宙人生真相明了的人稱爲菩薩。普賢菩薩在此代表“密淨不二”。

  (2)(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是印度話,中文叫做“妙吉祥”,就是能夠明心見性。他在菩薩衆中,代表智慧第一。表示能夠歡喜相信本經所說的道理與事實,就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在本經代表“禅淨不二”。

  (3)(彌勒菩薩)“彌勒”是印度話,中文叫做“慈氏”,這是他的姓。他的印度名叫做“阿逸多”,中文譯爲“無能勝”,合起來就是“慈悲無人能勝過他”,就是具足大慈大悲,沒有人能超過他。他現在是菩薩,再過五十七億六百萬年以後,將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成佛。他也是本經主要的聽衆,所以將來成佛時,必定弘揚這部經。

  (4)(賢劫)“劫”是古代印度人的計時單位,有大、中、小叁種計算法。以我們這個世間人壽最長八萬四千歲爲標准,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再從十歲起,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這樣一減一增叫做一小劫。二十個小劫爲一個中劫,四個中劫爲一個大劫。這裏的“劫”是指大劫,我們稱作“大時代”。

  “賢劫”,在這一個大時代裏,有一千尊佛先後出世。已出世的有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四位。以及將要出世的如上所述的彌勒佛、現在參加這個法會的菩薩們,將是另外先後在此世間出世的九百九十五尊佛。在這一個大時代裏有這麼多尊佛出世,這種現象是非常希有的,所以稱爲“賢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