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次大戰時。現代若發生戰爭,其慘烈有甚于二次大戰時,以時代人心言,不如五十年前。現在表面上雖稱承平,而危機四伏,遠比昔時爲甚。一旦爆發,逃避都來不及。李老師往生的前一天下午帶幾個學生散步,把消息透露給同學說,他要走了,不想再住下去了,告訴同學說時局已經亂了,即使佛菩薩神仙下凡也救不了,唯一的一條生路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李老師最後的遺言。老師去世七年,觀察時局與老人家所說相符。如不認真遵行李老遺言,即是前面所說的善根淺薄。從電視報紙看,整個世界不景氣,人口愈來愈多,失業率增加,情況非常嚴重。我們現在有這麼一個安定的環境,若不認真念佛,就太可惜了。
94、心跳惡夢,乃宿世惡業所現之兆。然現境雖有善惡,轉變在乎自己,惡業現而專心念佛,則惡因緣爲善因緣。
心跳惡夢,這些現象是過去惡業種子在夢中現行,不必介意。《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夢中相是虛妄的,跟前森羅萬象也不是真實的。覺悟的人知道這是業習種子現行,善惡境界都不能脫離輪回。世尊在楞嚴會上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我們沒辦法轉境界,印祖叫我們專心念佛即能轉境界,在善惡因緣纏繞時,立刻提起念佛的警覺性。
95、當恪守淨宗列祖成規,持齋念佛,改惡修善,知因識果,植福培德,以企現生消除業障,臨終正念往生,庶不虛此一生,及親爲如來弟子耳。
嚴格遵守淨宗家風,老實念佛。持齋是吃素,不與衆生結怨仇,培養自己的慈悲心,改惡修善,要由內心裏去改。《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感應篇》,皆爲印祖一生所提倡者。如何培德植福,依此而行,在生能消除業障,臨終神志清楚,穩生安養。真心照教規去作,方不虛度此生,才是叁寶弟子。
96、但當志心念佛,以消舊業,斷不可起煩躁心,怨天尤人。
世出世間一切法是無量因緣所生。法相中講四緣,把無量無邊的因緣歸納爲四大類,即“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一切法無偶然而來,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熟讀《了凡四訓》即能真正認識因果。凡夫不了解事實真相,遇到一點挫折即覺得冤枉,怨天尤人。應知人生惡多善少,故一生中違逆之事多,稱心之事少。世間最重的業障所有經忏不能消的,念佛可以消掉。有人說:我念佛不少年,何以業障消不掉,這是念的不如法,第一心不真誠,第二念佛還夾雜,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符按法師提到的四緣是法相名詞,恐初機不易領會,茲簡單說明如下:
(1) 因緣。這是二法相生成緣。如種稻,谷子是因,長成爲稻是果。稻又可作爲種子,因成果,果又成因,故又稱爲親因緣。
(2) 等無間緣。這是二法相讓成緣,又稱爲次第緣。譬如排隊買票,前人走一步,後邊人跟一步,中間不可插隊。此二者互相銜接必須相等,即同類之義,故稱等無間緣。
(3) 所緣緣。這是二法相待成緣。譬如娶妻之人稱爲丈夫,如其無妻,他就沒有丈夫的資格。又如鏡子前面有一件東西,鏡中同時照見一件東西。若沒有這件東西,鏡中即無此件之相。此第一個緣字有攀緣之義,有能緣所緣,必先有所緣然後才有能緣,無所緣,能緣不起作用。
(4) 增上緣。這是二法相助成緣。譬如單獨一個稻種不能發芽生苗成稻,須有水土肥料日光灌溉幫助其生長,這些助緣謂之增上緣。
97、具縛凡夫,若無貧窮疾病等苦,將日奔馳于聲色名利之場而莫之能已。誰肯于得意烜赫之時,回首作未來沈溺之想乎?
被煩惱纏繞的凡夫,假如沒有貧窮疾病等苦,不見得是好事情。貧窮疾病中是在受報,報盡就好了。如無此苦,恐又要去吃喝玩樂造罪業。苦人沒有時間金錢,自然可以避免許多罪過。誰肯在得意時想到將來會墮落。得意時難免損人利己。俗語說:樂極生悲。視其損害他人的淺深接受果報,不只現世受報,死後墮落叁途才是可悲。
98、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
我們學佛爲什麼得不到好處?工夫爲什麼不得力?即因爲未由恭敬中求。普賢十大願王第一願就是“禮敬諸佛”。在課誦本或許多忏法中第一句是“一心恭敬”。一般人只是在口頭上滑過而已,故毫無效果可言。內真誠則外恭敬,表裏一如。佛法真實利益是消業障,業障一消,則煩惱、憂慮、牽挂、分別、妄想、乃至于身心疾病都沒有了。增福慧,自己聰明伶俐,對人對事對物比過去看得清楚,一切作爲作得很恰當,這是慧。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必須把業障消掉,障礙排除才行。
99、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念佛不懇切、不真誠,心中還夾雜著妄想,是死難尚未臨頭。在《淨土聖賢錄》中讀到張善和的往生記錄,他過去生中修集善根非常深厚,到臨終遇到善緣。但是這一生不幸作了一個屠夫,殺了不少牛只。臨命終時看見許多牛頭人向他討命債。果報現前,惟心志尚清楚,生大恐怖,大聲呼救。恰好有一出家人路過其門,聞之,即燃著一把香,令他急念阿彌陀佛,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念了幾聲之後,牛頭人不見了,阿彌陀佛來了,他就走了。因爲他的心真誠懇切,所以有這麼大的效果。從此一公案亦可證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均能兌現。世間一切苦比不上叁途,餓鬼畜生苦比不上地獄。《地藏本願經》說,地獄之苦,說之不盡。如不往生西方,遲早地獄有分,不能不警惕,即使下品下生亦能證叁不退。
100、末法衆生,無論有善根無善根,皆當決定專修淨土;善根有,固宜努力,無,尤當笃培。
善導大師講,九品往生總在遇緣不同,如遇緣殊勝,即能上上品往生。我們今天的緣無比殊勝,超過任何一個時代,如不能上叁輩往生,真叫冤枉。現代的佛教典籍容易得到。《無量壽經》譯本有五種,無人能遍讀五種版本。《無量壽經》是淨宗第一經。會集本有四種,夏蓮居老居士民國二十一年發願會集,集五本之大成,比王龍舒、彭二林、魏源他們所會集的都圓滿。此夏編會集本在臺灣只印了叁千余本,許多人未見過,道源老法師對五種譯本未全讀過,亦未見到夏編會集本。臺中李老師九種本只見過五種,尚有四種未見過。今天我們把九種版本印成一冊,此乃無比殊勝之緣。現在我們所缺欠的是善根。善根是真正相信發願,福德是真肯念佛。我的善根很薄,學佛之初不相信淨土法門,老師雖然苦口相勸,我不好意思同他頂嘴而心裏不服。後來經過研究《華嚴》、《楞嚴》、《大乘起信論》之後才相信淨土是歸宿。特別是《華嚴》,古德說:“華嚴、法華是無量壽經之導引”,這話說的一點不錯。我勸人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不要研究經論,有人還不相信,也不服氣。他說:法師叫我們不要研究經典,但是他自己曾經學了許多經典,他這是愚民政策。其實他那裏曉得我的真意,我實在不願意同學們再走我的冤枉路。我耗費了叁、四十年才回頭,吃了虧上了當之後才找到這個法門。假如我老早聽老師的話,一心專攻念佛法門,到今天無論走到那裏,人家會稱呼我是阿彌陀佛。
101、汝須自知好歹,修行要各盡其分,潛修默契方可,急急改過攝心念佛。
弘一大師在關房中摘錄祖師大德的警句,用這一段文字作總結,意義非常深長。修行要各盡其分,根性利者可學教參禅,總不如念佛穩當,中下根性,學教參禅得益非常有限,不如老實念佛。出家人的本分是“遠紹如來,近光大法”。在家人本分是“弘法利生,護持佛法”。僧團作到六和敬,佛菩薩必來護持。修行的態度無須要表現,工夫隨其自然成就,無須與他人爭勝,學愚,自覺一切不如人,自然不會貢高我慢,還要改過遷善,攝心念佛,勇往直前,永不懈怠。
一九九四年元旦草于西雅圖時年八十八
《弘一大師晚晴集講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