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飲食上怎樣照顧持午法師才如法?

  在飲食上怎樣照顧持午法師才如法?

  摘自《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七十一)

   問:弟子在學會負責廚房的事務,請問老法師,他下面有四個小題。第一個是持午的法師在飲食方面應當怎樣照顧才如法?

   答:持午是過午不吃,對他的飲食照顧也是平常,只是時間把它控製在十一點半,決定不超過十一點半,他這個就達到了。在從前講破齋,如果超過十二點他就破齋了,你時間上照顧就可以了。

   問:第二,持午的法師要求傍晚六點鍾,把果汁和一些糖水隔了渣之後給他們喝,這樣做我們是否如法?

   答:如法。實在講,這在佛法講,他下午應當只是喝水,果汁有渣子,糖水沒有渣子,所以果汁要過泸。實在講,真正做到這一點,做得很嚴格,做一輩子也未必能往生。爲什麼?淨土叁經裏面沒有說往生一定要持午。這在佛法裏面只是小小戒,是應該要重視,但是如果你連弟子規都做不到,你連十善業都做不到,連五戒都做不到,這個東西只是形式。而且什麼?會給人家添很多麻煩。你能不能晚上喝開水就好了,何必去找人家麻煩?找人家麻煩也要有負擔,也要有因果。晚上不吃,沒有別的,是省事;你在侍候的人找麻煩,你不是多事嗎!你自己省事,找別人的麻煩,這個錯了。你總要懂道理,要明理。我不是叫你不持午,我晚上也不吃飯,而且我跟李老師那段時間,跟他老人家一樣,早飯也不吃,一天就吃一餐,決定沒有找任何人麻煩,這才是對的。

   問:第叁,我們應該准備多少樣的菜給法師?如果法師不滿意我們准備的菜,我們會不會背因果?

   答:你不會背因果,法師背因果。爲什麼?法師還有執著、還有分別,他如果今生不了道,他將來披毛戴角還,這是肯定的。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是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如果吃的東西還覺得不對味,還有挑剔,心裏不滿意,還生煩惱,你去看安世高的傳記,你就曉得可怕。安世高當年在世的時候,那是早世,前幾世,他有個同學,這個同學在我們想象當中應該是在佛陀在世的時候。出去托缽,托的飯菜不好吃,不合口味,心裏就有點難過,並沒有說出來,只是心裏頭不高興,就這麼一個原因,死了以後墮在畜生道。因爲他能講經,他有智慧,他又喜歡布施,講經有智慧,布施有福報,死了以後就變成蛇身,就是龍王,[共+阝]亭湖龍王就是他。

   安世高到中國來翻譯經,譯經完了之後就到[共+阝]亭湖去度他的這個同學,說這個因緣。到這個地方去之後,龍王就托夢給廟裏面的住持,說明天有個同學要來,好好的要招待他。明天安世高來了,就豐盛的招待,就知道了,龍王托夢給他,龍王廟。他就接受招待,然後給龍王說法,說法念咒,一般人也聽不懂。念完之後他就叫龍王出來,龍王不好意思,安世高說沒有關系,他說這是因果,你出來之後也是減輕你的罪業,讓大家看到果報。他就出來了,是一條大蛇,很大的一條蛇。他就給蛇說法,以後蛇就又退回龛裏面去。到第二天,這個蛇在廟後面死了,看到這條大蛇。所以那個地方叫蛇村。

   安世高就把過去的因果說出來,是一位法師,明經好施,就是因爲托缽供養,你看不好吃的東西,心裏有點難過,他沒有成正果,他墮在畜生道。因爲明經,他有智慧,所以這個廟神(龍王)很靈,靈感。他又喜歡布施,所以他的福報很大,一千裏範圍之內人家都來拜他,香火鼎盛,香火鼎盛是喜歡布施。你就想到,這一點點的瞋恚就招這個果報。所以,不可以有分別心,不可以執著!修行在哪裏修?就在這個,我們常講日常生活起居裏頭,把自己貪瞋癡慢的念頭斷掉。修忍辱,不好吃的也吃,慢慢吃成習慣就好了,什麼都是一樣。對人要平等,對事要平等,對這一切物也要平等,有一念分別心就不平等了,這個就錯了。古聖先賢做出這些樣子給我們看。我們想想,我們的智慧、福報、德行跟[共+阝]亭湖龍王比一比,能不能超過他?如果不能超過他,我們將來受的苦難就更苦了,比他不如!所以因果,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問:第四,供法師的菜是不是依《地藏經》所說的方法去做?

   答:可以。這一般最重要的,我們恭恭敬敬替法師做的東西,最重要是衛生,這個要顧到。就是要幹淨,蔬菜要新鮮、要幹淨,這頂重要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