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十叁卷)▪P4

  ..續本文上一頁,那才行。如果遇不到覺悟的人,他念念放在心上,來討債、討命,那就沒法子!在佛家文字記載裏面,漢朝的安世高大師,安世高的傳記,在《高僧傳》第一卷,他到中國來還兩次命債。過去生中,他也是誤殺殺了兩個人,這一生當中來特地還兩次命債。這兩次也是誤殺,他誤殺別人,人家也誤殺他。

  這是菩薩示現告訴我們,成了佛、成了菩薩也沒有法子,還是要還命債,欠錢還要還錢,欠命還要還命。不能說你成佛、成菩薩,就可以不要還,沒這個道理,因果律就被推翻。作佛、作菩薩還不免,何況我們凡夫?凡夫還債、還命不甘心,不甘心惹得麻煩就大,還來還去沒完沒了,就有這麻煩。討債、還債,討命、要命的沒完沒了,生生世世搞這個事情,苦不堪言。佛菩薩好在哪裏?他統統清楚明了,他有宿命通、他有他心通、他有天眼通,宿世的因緣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一筆帳一筆帳就了了,以後再沒事。他是心甘情願的還,被人殺殺得也心甘情願,決定沒有報複心,帳到此地結了。凡夫這個帳結不了,就是說不甘心、不情願,還有報償之心,冤結得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非常可怕。

  諸位要是細細體會到這一些事相,然後你才知道爲什麼叁寶要尊敬,爲什麼叁寶功德利益這麼大,你就能夠體會到一些。唯有叁寶能夠給我們真正解決問題,生生世世不能解決問題,碰到佛法都能解決,這是世間任何法門所做不到的。我們知道自己處在貧窮下賤,處在這個地位,曉得這是自己過去生中造的惡業,所感得的果報。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就有方法來挽救,挽救的方法是忏悔。“覺知宿業”,這是你明白了。“覺知宿業”,不靠佛法,沒法子。世間法裏面也有,雖有不究竟。世間有學問的人、有德行的人,還有一些宗教家,他們也知道因果報應的一些事理,也懂得修忏悔法,可是他們知見不圓滿、不究竟,因此他的忏悔多半屬于事上,能有幫助是小幫助,不能夠徹底解決問題。徹底解決問題一定要幫助人出叁界,這才算徹底。不能夠脫離六道輪回,總是麻煩在後頭,眼前緩和一點,事情沒完沒了,這才知道佛法無比的殊勝。下面佛教給我們方法:

  【志心瞻禮地藏菩薩形像。】

  關鍵在“志心”,以真誠的心、清淨心,真誠清淨心就是忏悔法。由此可知,地藏菩薩形像是我們忏悔的一個增上緣。你爲什麼會把業障消除掉?是因爲你志心。你平常用心是用的妄心,今天對著佛菩薩形像是真誠心。

  【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薩名,可滿萬遍。】

  “一七”,七是一個圓滿的數字。你找出時間好好的修七天,七天當中執持菩薩名號,這就是一般所說的打地藏七,或者是讀《地藏菩薩本願經》,念地藏菩薩名號,七天,一七日中。真正結期念佛,實在講是七天七夜不能中斷,功德利益非常殊勝。七天七夜,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根性利的人就得一心,得一心超凡入聖。前面我們看到光目女、婆羅門女,她們用念佛的方法一天一夜,那是根性利的,一天一夜就得一心。得一心就是菩薩,就不是凡人,所以她能夠去參觀訪問地獄。地獄鬼王,她請教鬼王,這什麼地方?鬼王告訴她:這是地獄。我怎麼會來?鬼王告訴她:能夠來地獄兩種人,一個是菩薩,一個是受罪的人。由此可知,她一日一夜,她念到事一心不亂,才有能力去訪問地獄。這是《彌陀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根利的人一天,一日夜就得一心,根性劣的人七天,七日七夜也能得一心。我們現在念佛堂念佛的同修,別說一個七,連著打七個七,都得不到一心,什麼原因?念佛不如法。最麻煩的事情就是夾雜,他念佛的時候還有妄念夾雜在其中,這就不如法。果然要沒有妄念,真正達到這標准,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七天七夜真能成功。

  我們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裏面,宋朝的瑩珂法師,《淨土聖賢錄》上有。他是一個破戒的出家人,他的習氣很重,他自己清楚,知道將來一定要墮地獄;造的罪業太多,自己沒有辦法控製自己,心隨境轉,那有什麼法子?他就是有這一念自知之明,“覺知宿業”,他的好處就是這四個字,他知道他自己將來一定墮地獄,想到墮地獄就恐怖、就害怕了。如何能不墮地獄?請教他的同參,這些同參就給他一本《往生傳》。他看《往生傳》,每看一篇自己感動得都流眼淚。看了之後,他自己發心,決定求往生,把房門關起來念阿彌陀佛,叁天叁夜不睡覺、不吃飯,連水都不喝。叁天叁夜志心瞻禮,真誠心就感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來了。他是叁天叁夜,真的人也受不了念倒下去,在昏沈睡眠當中夢到阿彌陀佛來,他是夢中。他就向阿彌陀佛要求求往生,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陽壽還有十年,你好好的用功,十年之後你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他真的有自知之明,他說:我的習氣很重,十年這麼長的時間,經不起外頭誘惑,又不曉得造多少罪業,那還得了嗎?我十年壽命不要,我現在跟你去。阿彌陀佛聽了之後也點頭:這樣好了,叁天之後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很高興,這一下驚醒過來之後,這事情不假,就向大衆宣布他叁天以後往生。跟光目女、婆羅門女境界完全相同,叁天叁夜。所以《彌陀經》上講,若一日到若七日不假,問題你能不能志心?你能不能不夾雜?

  我們今天念佛功夫不能成就,實在講現在懷疑是比較上少,但是不能說沒有,那個懷疑你自己都不知道。什麼原因?你對于念佛往生的道理跟事實真相,沒有透徹了解,你的疑心沒斷,沒透徹了解。真正透徹了解不懷疑,不懷疑對于世間決定沒有留戀,所以對世間還有留戀,表示他還有疑。斷疑生信,講經說法的目的就在此地,真正幫助大家斷疑生信。然後功夫就是不夾雜,果然做到不夾雜、不間斷,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不生病的;瑩珂不生病。清清楚楚念佛往生,這事情到近代都有很多人,我們怎能說不相信?他們爲什麼做得到?不生病是業障忏掉,志心就能忏除業障。我們還要生病是業障,你不肯認真去忏除業障,所以你還有病魔纏身。真心忏悔,業障就消除了。業障病,忏悔能夠好,你真正忏悔那個功德,你冤家債主也離開,他也得好處、得利益。所以忏悔法門說老實話,八萬四千法門統統屬于忏悔法門,“忏悔”兩個字含盡菩薩修行一切法門,沒有一個法門不是忏悔法門。後面是講所得的果報:

  【如是等人,盡此報後,千萬生中,常生尊貴,更不經叁惡道苦。】

  這果報。所以現前貧窮下賤,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業因,知道業因回過頭來修菩薩道。如果說是,這是講過去爲人奴婢,你要受主人的支配,你自己不能自由,得不到七天七夜時間來修行,平常修行也好。而修行裏面最殊勝無過于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沒有障礙,一切時、一切處心中只有阿彌陀佛,憶佛念佛也不妨礙你的工作。你該做什麼事情,你還照常做,你還做得更好,做得更圓滿。心裏面一切放下,一心念佛。有能力可以讀經,沒有能力讀經,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我們在近代看到不少,就受持一句阿彌陀佛,往生的瑞相殊勝無比,功德利益我們親眼見到。所以一定要念佛,念佛是第一功德,念佛無邊殊勝的福德。業障消除了,福報自然就現前,業障沒消除也不在乎,認真努力去修學,來生一定有殊勝的果報。不但不墮叁惡道,還能夠超越六道輪回,還能夠度許許多多的衆生,真的是自行化他。轉罪報之身成菩薩身,豈不是跟菩薩應化,應以奴婢身得度者,即現奴婢身而得度之,不是一個樣子嗎?問題是你自己是不是真的覺悟,真的覺悟就以這個身來修,就以這個身來證果,就以這個身度化一切衆生。你念佛成就,往生自在,你要能表現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你把這一家人都得度。

  過去在香港東林覺社的主人,老太太,念佛往生度她一家人。何東夫人,她們一家都是信仰基督教,只有老太太念佛,不過她的兒女很孝順,也很聰明,雖然是信仰不同,她們家裏很自由,都很尊重。老太太吃素念佛,她的兒女、媳婦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彼此也能互相尊重。老太太往生的時候,跟她的兒子、媳婦說:我們一生信仰彼此都沒有幹涉,都很尊重。她說:我今天要往生,我向你們有個要求,你們念佛送我。兒子、媳婦也通人情,行!我們念佛送你。老太太真的是坐著往生,家人念佛送她走。看到這情形才曉得佛教不是假的,兒子、媳婦全部都念佛,全部都回過頭來。她度她的家人很有耐心,最後表演給你看;平常不勸你,一句話不說,很尊重你,最後表演一招給你看,看看你基督教能不能坐著走?能不能預知時至?這個方法把她一家人度過來。不但度了一家人,影響到整個社會。這不是一個普通人家,記者來訪問,報紙上一登,你看看影響多少人?這才真正叫有智慧。度家親眷屬有的是方法,你要真正懂得,你要真正表演給他看。現在人講他不相信,做出一個樣子來給他看,他不能不相信。

  注解裏面,在五十六面,諸位看看,這是引用佛經上,《辯意經》上所說,第一行五十六面第一行。“佛告辯意,有五事得爲尊貴,衆人所敬”,這都講業因,你只要肯修,你就會得福報。第一個是“施惠普廣”,就是多布施,修布施,以平等心、清淨心修布施,你得尊貴身。第二“禮敬叁寶及衆長者”,這就是護持佛法,尊敬師長。第叁“忍辱無有嗔恚”。第四“柔和謙下”,處事待人接物應當有的好態度。“第五博聞經戒”,對于經典通達,對于戒律他也明白了解,他能夠遵守,他能夠去做到。這是佛在經上講五種得爲人尊敬,在社會上有尊貴地位果報的業因。所以你不修因,你怎麼能得果報?你想得殊勝的果報,你要懂得怎樣修殊勝的業因;業因果報,絲毫不爽。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講到此地。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十叁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