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裏禅外悟人生▪P20

  ..續本文上一頁光法師言之。余複致書詢問,彼言確有其事也。

  叁、冤鬼不侵。四川釋顯真,又字西歸。在家時曆任縣長,殺戮土匪甚多。出家不久,即住甯波慈溪五磊寺,每夜夢見土匪多人,血肉狼藉,凶暴憤怒,執持槍械,向其索命。遂大恐懼,發勇猛心,專念阿彌陀佛,日夜不息,乃至夢中亦能持念。夢見土匪,即念佛號以勸化之。自是夢中土匪漸能和馴,數月以後,不複見矣。余與顯真同住最久,常爲余言其往事,且歎念佛功德之不可思議也。

  四、危難得免。溫州吳璧華勤修淨業,行住坐臥,恒念彌陀聖號。十一年壬戌七月下旬,溫州飓風暴雨,牆屋倒壞者甚多。是夜璧華適臥牆側,默念佛號而眠。夜半,牆忽傾圯,磚礫泥土墜落遍身,家人疑已壓斃,相率奮力除去磚土,見璧華安然無恙,猶念佛號不辍。察其顔面以至肢體,未有毫發損傷,乃大驚歎,共感佛恩。其時余居溫州慶福寺,風災翌日,璧華親至寺中向余言之。璧華早歲奔走革命,後信佛法,于北京溫州杭州及東北各省盡力弘揚佛化,並主辦赈濟慈善諸事,臨終之際,持念佛號,諸根悅豫,正念分明。及大殓時,頂門猶溫,往生極樂,可無疑矣。

  本文系弘一大師一九叁五年叁月在萬壽岩講

  ------------

  淨土法門大意

  ------------

  今日在本寺演講,適值念佛會期。故爲說修淨土宗者應注意的幾項。

  修淨土宗者,第一須發大菩提心。無量壽經中所說叁輩往生者,皆須發無上菩提之心。觀無量壽佛經亦雲,欲生彼國者,應發菩提心。

  由是觀之,惟求自利者,不能往生。因與佛心不相應,佛以大悲心爲體故。

  常人謂淨土宗惟是送死法門。(臨終乃有用)豈知淨土宗以大菩提心爲主。常應抱積極之大悲心,發救濟衆生之宏願。

  修淨土宗者,應常常發代衆生受苦心。願以一肩負擔一切衆生,代其受苦。所謂一切衆生者,非限一縣一省、乃至全世界。若依佛經說,如此世界之形,更有不可說不可說許多之世界,有如此之多故。凡此一切世界之衆生,所造種種惡業應受種種之苦,我願以一人一肩之力完全負擔。決不畏其多苦,請旁人分任。因最初發誓願,決定願以一人之力救護一切故。

  譬如日。不以世界多故,多日出現。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衆生。今以一人之力,負擔一切衆生,亦如是。

  以上但雲以一人能救一切,是橫說。若就豎說,所經之時間,非一日數日數月數年。乃經不可說不可說久遠年代,盡于未來,決不厭倦。因我願于叁惡道中,以身爲抵押品,贖出一切惡道衆生。衆生之罪未盡,我決不離惡道,誓願代其受苦。故雖經過極長久之時間,亦決不起一念悔心,一念怯心,一念厭心。我應生十分大歡喜心,以一身承當此利生之事業也。已上講應發大菩提心竟。

  至于讀誦大乘,亦是觀經所說。修淨土法門者,固應誦阿彌陀經,常念佛名。然亦可以讀誦普賢行願品,回向往生。因經中最勝者,華嚴經。華嚴經之大旨,不出普賢行願品第四十卷之外。此經中說,誦此普賢願王者,能獲種種利益,臨命終時,此願不離,引導往生極樂世界,乃至成佛。故修淨土法門者,常讀誦此普賢行願品,最爲適宜也。

  至于作慈善事業,乃是人類所應爲者。專修念佛之人,往往廢棄世緣,懶作慈善事業,實有未可。因現生能作種種慈善事業,亦可爲生西之資糧也。

  ┌小乘、

  ┌一勸大家應發大菩提心。否則他人將謂淨土法門是┤消極的、

  就以上所說┤複勸常讀行願品,可以助發增長大菩提心。 │厭世的、

  └至于作慈善事業尤要。 └送死的。

  因既爲佛徒,即應努力作利益社會種種之事業,乃若發心者,自無此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積極的。不起誤會。譏評。

  關于淨土宗修持法,于諸書皆詳載,無俟贅陳。故惟述應注意者數事,以備諸君參考。

  本文系弘一大師一九叁二年于十一月在廈門妙釋寺講

  ------------

  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

  ------------

  近印光法師嘗雲:飛機炸彈大炮常常有,當此時應精進念佛菩薩名號。

  ┌不應死者、可消災免難。

  └若定業不可轉,應被難命終者,即可因此生西方。

  以上法師之言,今略申說其意。

  念佛(阿彌陀佛),常人惟知生西,但現生亦有利益。古德嘗依經論之義,謂念佛有十大利益。念觀世音名號,常人皆知現生獲益,故念佛菩薩可避飛機炸彈大炮,亦決定無疑。

  常人見飛機來,惟知懼。空怕、何益。入地洞上山亦無益。惟有誠心念佛菩薩。

  于十分危險時,念佛菩薩必懇切,容易獲感應。若欲免難,惟有勤念佛菩薩。

  危險時須念,平日亦須念。因平日勤念,危險時更得力。

  業有二種,以上且約不定業言。倘定業不可轉,必須被難命終者,雖爲彈炮所傷、亦決定生西。

  常人惟知善終(即因病)乃生西,但爲彈炮所傷亦可生。因念佛菩薩誠,佛菩薩必來接引。無痛苦生西。

  須知生西後,無苦但樂。衣食自然,居處美麗,常見佛菩薩聞法,乃最好之事。故被傷生西,可謂因禍得福。

  無論何人,皆應求生西方。即現在不應死者,暫免災難,亦不能永久安樂。

  娑婆苦。今生尚輕,前幾生更苦。此次苦尚輕,以後更苦。故欲十分安全,不可專顧目前暫時,必須放開遠大眼光,求生西方也。

  若約通途教義言,應觀我身人身山河大地等皆虛妄不實,飛機炸彈大炮等亦當然空無所有。如常人所誦之心經金剛經等皆明此義。心經雲: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金剛經雲: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若再詳言,應分爲空假中叁觀,複有次第一心之別。但吾人僅可解其義,若依此修觀則至困難,即勉強修之,遇境亦不得力。故印光法師勸人專修淨土法門也。因此法門易解,人人皆可實行。

  故勸諸君須深信淨土法門。又須于印光法師前所說者,深信不疑,安心念佛菩薩名號,不必憂懼也。

  此次與日本抗戰,他處皆多少受損害,惟泉州安然。此是諸君念佛誦經之力,故能免一時之危險。但後患方長,不可安心,必須精進念佛菩薩,俾今生命終時,決定生西。乃是十分安全之道也。

  略說。勸念佛菩薩,求生西方。至要至要。

  本文系弘一大師一九叁八年于泉州開元寺所講

  ------------

  勸人聽鍾念佛文

  ------------

  近有人新發明聽鍾念佛之法,至爲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下,修淨業者,幸試用之;並希以是廣爲傳播焉。

  凡座鍾挂鍾行動之時,若細聽之,作叮當叮當之響(叮字響重,當字響輕)。即依此叮當叮當四字,設想作阿彌陀佛四字。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叮字爲“南無”,第一當字爲“阿彌”,第二叮字爲“陀”,第二當字爲“佛”。亦止用叮當叮當四字而成之也。又倘以其轉太速,而欲遲緩者。可加一倍,用叮當叮當叮當叮當八字,假想作阿彌陀佛四字,即是每一叮當爲一字也。或念六字佛者,以第一叮當爲“南無”,第二叮當爲“阿彌”,第叁叮當爲“陀”,第四叮當爲“佛”也。繪圖如下:

  四字佛六字佛

  普通念法丁 當 丁 當丁當丁 當

  ┃ ┃ ┃ ┃┃┃┃ ┃

  阿 彌 陀 佛南無 阿彌 陀 佛

  遲緩念法丁當 丁當 丁當 丁當 丁當 丁當 丁當丁當

  ┃┃┃┃┃┃ ┃┃ ┃ ┃

  阿彌陀佛南無 阿彌 陀 佛

  所用之鍾,宜擇叮當叮當速度調勻者用之。又欲其音響輕微者,可以布類覆于其上。(如晝間欲其響大者,將布撤去。夜間欲其音響輕者,將布覆上。)

  初學念佛者若不持念珠記數,最易懈怠間斷。若以此鍾時常隨身,倘有間斷,一聞鍾響,即可警覺也。又在家念佛者,居室附近,不免喧鬧,若攝心念佛,殊爲不易。今以此鍾置于身旁,用耳專聽鍾響,其他喧鬧之聲,自可不至擾亂其耳也。又聽鍾工夫能純熟者,則叮當叮當之響,即是阿彌陀佛之聲。鍾響佛聲,無二無別。鍾響則佛聲常現矣。

  普陀印光法師“覆永嘉論月律師函”雲:“凡夫之心,不能無依,而娑婆耳根最利。聽自念佛之音亦親切。但初機未熟,久或昏沈,故聽鍾念之,最爲有益也。”

  注:此文原載世界居士林林刊第十七期,題上有“論月大師”四字。“論月”即老人別署。老人盛倡此法,而閱者不多,謹錄于此。

  本文系弘一大師一九二七年春于杭州吳山常寂光寺講

  

《禅裏禅外悟人生》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人生之最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