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四00卷▪P4

  ..續本文上一頁是你的定功、你的清淨心、你的慈悲心、你的智慧起作用了。

  

  清涼大師下面的文很好,「聖道如火,能燒惑薪」。聖道就是指大乘佛法,大乘佛法的智慧像火一樣能燒,惑是迷惑,薪是柴火,用柴火做比喻,能燒煩惱,就是能滅煩惱。大乘佛法的智慧能斷煩惱,能斷貪、能斷瞋恚、能斷愚癡。煩惱再多總不出這叁類,叁類煩惱要是斷掉了,你就是究竟圓滿的佛陀,爲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斷。

  

  六道凡夫叁類煩惱統統具足,見思煩惱,什麼叫見思煩惱?見是講見解,錯誤的看法,很多人事物看錯了;思是思想的錯誤,想錯了。對于一切人事物、對于宇宙種種現象,看錯了、想錯了,這叫見思煩惱。第二種叫塵沙煩惱,塵沙是比喻煩惱無量無邊,從什麼地方生的?從妄想分別裏面生的,無量無邊的煩惱。第叁類叫無明煩惱,對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白,迷惑,所以叫惑。這叁大類的煩惱。

  

  如果我們的思想見解正確,完全沒有錯誤,六道就沒有了,這時候叫證阿羅漢果。你看聖道,阿羅漢是聖道,小聖,超越六道輪回。你再能把塵沙煩惱斷掉,無量無邊塵沙煩惱斷掉,你就超越十法界,羅漢、辟支佛、菩薩,你超越了,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裏面,你看看,見思煩惱沒有,塵沙煩惱沒有,他只有無明煩惱,無明煩惱就是還會起心動念,但是決定沒有分別執著,所以他得大自在。無明,大乘教裏面講有四十一品,就是四十一個等級,愈往下面這個起心動念愈嚴重,愈往上面愈淡薄。最上面的等覺菩薩只剩一品,極其微細的起心動念太微細、太微細了,我們沒法子想象。那個微細的念頭斷掉,那就是究竟圓滿佛果,這要靠聖道。

  

  聖道就是聖教,爲什麼不講聖教要講聖道?聖教裏面沒有修,聖道裏頭有修,聖教落實就叫做聖道。所以經典,儒家《四庫全書》,佛法的《大藏經》,聖教;我們要依照這個教來學習,那就叫聖道,這要懂,真幹!真幹,你走的就是聖道,佛的道是戒定慧、是聞思修;儒的道是孝悌忠信,「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我們要真幹,要真把它落實,從自己做起,不要怕吃虧,不要怕上當。

  

  古人講的話非常有道理,「吃虧是福」、「難得糊塗」,話很有道理,很有哲理在裏頭。看似糊塗,實際上他不糊塗;看到是吃虧,實際上他真的占便宜。凡人看不出來,凡人只看眼前,聰明人有前後眼,他能看幾十年之後,能看到來生來世,那你得大福報!眼前吃虧將來得大福報,眼前不肯吃虧,將來這個大福報得不到。大福報是了生死、出叁界,人人都向往,但是並沒有走這個道。貪瞋癡慢、是非人我、名聞利養,你還是放不下,你還是搞這一套,這一套是輪回道。大家都爭的,大家都認爲是正確的,你要把它放下,眼前好象吃虧了;你再遠一點看,占便宜了,原來你超越六道了,你念佛往生淨土了,無比的殊勝,諸佛菩薩都贊歎。

  

  再看下面,「暖頂已前,皆名未熱」。智慧沒開,就好象鑽燧取火一樣,火沒有燒起來,雖然有溫度,熱了,但是沒有燒起來,所以叫未熱。熱是火燃燒起來才行,暖是有溫度,頂是溫度已經相當高了,火沒出來。這個位次在佛法叫加行位,智慧沒開。通常講,菩薩位次是《楞嚴經》上講得更詳細,比《華嚴》講得還詳細,《華嚴》講五十五個位次,《楞嚴》講六十個位次。還有這位從哪來的?就是四加行。四加行在什麼地方?是在十回向跟十地的當中。十回向後面有四加行再登地,登地才開慧,智慧真正開了。這個說法通常都在別教,天臺這四教藏通別圓,別教,這我們就很容易理解。

  

  因爲開智慧是明心見性,智慧開了之後叫法身菩薩,天臺大師講的分證即佛。沒有開智慧,在四加行還是屬于相似即佛,像佛不是真佛。就好象取火一樣,暖了,火沒有燃燒出來,有了火星,沒有燃燒,所以都不算是成功,必須火燒起來了。火燒起來了,這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成佛就是分證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從什麼地方看?他的用心就是菩提心,我們今天講真誠,他決定沒有虛僞的心;清淨,他決定沒有染汙的心;平等,決定沒有高下的心;正覺,決定沒有迷惑的心;慈悲,絕對沒有自私自利的念頭。這叫真心,這是佛心,是你自己的真心流露。從此之後永遠都是用真心,生活是真心,工作是真心,待人接物都是真心。

  

  這菩提心反過來就是輪回心,我們今天是什麼心?真誠沒有了,虛僞,虛情假意;清淨沒有,染汙,貪瞋癡慢,貪瞋癡、自私自利,清淨心沒有;平等心沒有,總認爲我比別人高,人家都不如我,你有高下心,有傲慢;智慧沒有,正覺沒有,迷惑顛倒;慈悲沒有,自私自利,念念都是想著什麼?損人利己,所以這是輪回心,六道凡夫是輪回心。輪回心舍掉了,真心還沒有現前,這就是未熱;是有一點功夫,不是沒有功夫,妄心伏住了。這個時候是什麼?相似的真心,不是真正的,接近。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知道了,你才曉得應該怎麼修法。

  

  修要有相當長的時間,我前面講的這個非常重要,親近善友。善友在哪裏?經本是善友,你每天讀經就是親近佛菩薩,依照經典修行,那你就是親近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教我的,我統統理解,我統統能夠做到。我讀《論語》親近孔子,我讀《孟子》是親近孟子,我向他們學習,他是我們的老師,是我們的善友。學孔子就成孔子,學孟子就成孟子,學釋迦就成佛,學什麼像什麼,一定學成功。這比喻裏頭,火就發起來了,火就燒得很猛烈,這才能照耀十方,才能夠普度衆生。

  

  「已熱而息,火尚不生,未熱數息,雖經年劫,終無得理」。火燒燃了,燒燃也會熄掉,爲什麼?你功夫不繼續的話,煩惱習氣又現行,這退轉了,所以決定不可以間斷。如果說沒有熱,那就是我們現在沒有熱,常常中斷,你怎麼能成功!這樣子經年累月,決定沒有得到的道理,這一句說得好。

  

  「故遺教對此,明水長流,則能穿石」。這就像滴水可以穿石頭,爲什麼?常常滴,經年累月那個石頭上就滴個洞,再久的時候穿了。長時熏修就有功,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就有功。如果不用這個方法,我們一生想成就太難太難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一四00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