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流日夕藏高頂。雨氣經時鎖法龛。世謂池中多靈物。我來思與白龍談。
爲懷慶洪福寺德林老和尚祝壽
踏遍雲山返故廬。契經信宿話居諸。德由行積招提渺。道與時乘界外舒。
涉水龍遊難覓迹。平原鳳翥易呈圖。欣逢海屋籌添日。住世千年樂有余。
醫師姚靜軒請題
自從四大成形後。暑濕風寒亦累人。不有伽陀參造化。焉知般若轉乾坤。
慈心化作藥王樹。悲念溥爲壽世珍。更與一劑安樂藥。十方世界盡回春。
贈妙瑞禅人回川
趨步相尋到古滇。愧無辣棒好呈拳。紅爐點雪難留迹。正眼添沙枉度年。
白象頻頻輝晝永。青獅隱隱燦雲邊。天臺南嶽雖名勝。行願宏深是普賢。
大理羅刹閣
一泓清水浴丹花。半似明奁半似霞。賺得貪心狂子弟。誰知愛欲是冤家。
分明觌面原非實。雖欲從之無可撾。世事看來俱似此。幾人捏目不生花。
柱杖
采得一藤活似龍。半敲風雨半敲空。時來倒打天邊月。長夜誰敲大地鍾。
腦後見腮擒鹞子。頂門具眼捉飛熊。吾家雖有叁玄要。猶借犍捶拄太空。
因道者有流落江湖之句書此慰之
昔年流落在江湖。踏遍江湖一物無。兩袖清風誰著價。滿懷明月自歌呼。
獰龍避釣猶沖浪。彩鳳瞻羅莫下梧。雨露無私春富貴。乘風飄到帝天都。
重陽喜梅光羲居士至山
少陵詩思湧如泉。天矯飛龍挂碧天。四相飄揚雲叆叇。通身皎潔月婵娟。
登高本自從初地。眺遠還須上極巅。若使明朝遂此意。定攜禅杖賦新篇。
喜胡宗虞居士至山
心似六窗未得收。春來景色度岑樓。座間風雅皆高古。岩下殘慵匪濁流。
幾樹老松情不寂。半池活水與偏悠。山僧獨愧無多供。故遣飛花伴客遊。
贈一全上人
一臥溪山數十秋。不知白發已盈頭。詩能入骨情應碎。話到離群淚自流。
好事竟從閑裏過。故鄉多在夢中遊。那堪更聽檐前雨。點點聲聲滴未休。
遊滇黑龍潭
策杖尋幽曆亂峰。煙雲深處隱龍宮。波心遊戲魚千尾。崖畔舒情花幾叢。
梅老藓枝橫殿外。竹修翠幹舞庭中。主人似醉葡萄酒。遊罷歸來報晚鍾。
秋日同友遊雲臺山
金風吹動隱深秋。結伴攜筇過嶺頭。樹鎖寒煙天欲雨。霜飛紅葉日臨秋。
谷風習習心隨爽。泉水潺潺語共幽。會得雲臺真淨界。何須物外更貪求。
訪大興寺歸元大師
偶因訪友入林泉。杖錫飄然撥紫煙。松徑苔深禅院靜。枝頭葉密鳥聲喧。
臨池小構茅亭老。悟道孤高境界玄。此外不知何所有。門前青嶂插蒼天。
贈靜修戒兄
暫別家山卓錫泉。潛神靜慮臥雲煙。正偏不落言難舉。物我雙忘道自堅。
觌面相呈無剩法。當機一句具叁玄。漫將無孔笛兒弄。吹徹九霄天外天。
壽德恒禅人
四十九年住此山。那知世態有多般。醬鹽盡有一生足。勢利全無半點關。
道重已超空劫外。名高甯作等閑觀。有人問我山居事。花自芳菲水自潺。
說禅境偈示胡宗虞
慕道有如考古同。依他樣子莫朦胧。定中絕念沈昏寂。坐內無疑墮死空。
入定頑空賓作主。四禅死定主人公。愚夫豈識迷家寶。錯路修行枉費功。
附錄胡居士贈詩
叁生何幸到如今。缽盂林深得妙音。嚼細梅花方有味。破開竹節總無心。
胸中錦軸都霏玉。舌上紅蓮盡是金。別後雲山遮不住。幾回相憶幾回吟。
題槟榔嶼極樂寺妙蓮師翁手建
琳琅極樂新成寺。傑閣層樓碧映紅。檐蔔花開香霧裏。菩提樹在白雲中。
說來有法原無法。參透非空卻是空。最愛僧房閑坐處。一窗明月半簾風。
雞山大王廟
包括靈泉老地皮。抗流清處個中奇。胚胎蚌貝分還合。吞吐龍光即亦離。
尺木庭前花爛漫。鎖煙橋畔雨參差。當年庭尉今何在。四壁蕭然獨有詩。
題蒼山鳳眼洞
蒼山何日鳳來臨。飛去飛來歲月深。觸目乍驚天宇闊。養心一任夜潮沈。
磴危尚恐迷高下。洞奧何勞問古今。六诏昔年歌有道。八方瞻望不凡禽。
秋深閱藏有感
秋深無處不煙霞。坐對浮圖意更賒。冉冉殘雲篩露冷。潺潺流水出山叉。
焚香靜夜披文句。掩卷回光印自家。大意觀來無半滿。文言之外有拈花。
贈自慧大師
祖德傳燈不記年。試觀喬大引莺遷。芳型不落南華後。妙道曾傳西意前。
精進可能鵬比翼。沈潛應有月明天。拈花公案今陳迹。但祝君能一力肩。
贈香山宗亮和尚
香山泉石自清奇。卓錫高僧尚戀之。心學尋源宗馬祖。禅燈久照寂無師。
螺峰寶閣開新面。古渡遺風觸舊思。晤坐中霄談靡倦。花陰已轉上廊時。
贈性慧上人
生平性癖拙于詩。每遇詩人又學詩。自聽法雷驅睡意。更將甘露滌塵思。
錫飛西土振東土。燈續微師又妙師。莫道談經空色相。應知頑石點頭奇。
因護法居士過訪夜話
楖欐橫擔不問家。春歸草色漸芳華。當窗喜見梅添雪。搔首方知鬓上花。
詩苦未谙工與拙。山空那計路偏賒。霜鍾叩擊松間夢。竹外風移翠影加。
牛頭山感懷
迥出層雲展畫圖。青獅白象點玄珠。當年快睹禅宗盛。自後猶聞道力敷。
四祖不傳真面目。二師只話本來無。緬懷豈是佳山水。令我情深古丈夫。
贈覺乘上人
月落星輝氣尚豪。興來不用覓香醪。半窗竹色留青影。一枕松聲吼怒濤。
身世虛浮如蝶夢。人情輕薄笑鴻毛。寄言林下參禅客。惟有廬山遁迹高。
大覺寺小憩
薰風拂拂過山家。爲入松陰路轉斜。臨水不聞魚戲藻。到門猶見鳥銜花。
定心有覺推支遁。法眼無偏羨永嘉。小坐竹亭塵頓息。何勞飲我趙州茶。
暹羅龍蓮寺養病
自入龍蓮養病痾。風光恰似老維摩。束腰尚乏叁條篾。補衲還余半畝荷。
竹簟無塵清夢少。蕉窗有興夜吟多。明朝若得青蓮約。緩步深山問鳥窠。
居仰光時與陳雲昌極相契來訪不值
鳥道千尋不易攀。緣何得透白雲關。知君精進能忘倦。顧我疏慵未改頑。
藓石那堪題妙偈。枯藤卻愛點佳山。莫嫌小院無精供。獨有清溪疊翠鬘。
送淨參上人回閩
曾聞老子道如龍。說似吾兄更不同。動若春山騰紫氣。止如秋水映寒空。
青蓮舌吐談多妙。皓月當胸意自融。遊罷泸西歸去後。門前定有向南松。
過崆峒山
鑿破雲根一徑通。禅棲遠在碧霞中。岩穿雪竅千峰冷。月到禅心五蘊空。
頑石封煙還太古。斜陽入雨灑崆峒。山僧不記人間事。聞說廣成有道風。
五臺山
名山勝概自天開。一萬菩薩住五臺。積雪千年僧入定。祥雲一朵□初回。
奇哉金色清涼界。樂也曼殊智慧才。前後叁叁是多少。喜師行腳不徒來。
夜泊洱海
數年不作海天遊。今夕乘風一泛舟。似箭靈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
鍾鳴斷續隋唐寺。漁唱滄浪蘆荻洲。欲問前朝爭戰事。恐驚波底老龍愁。
寄妙岩同參
歲使人歸說大名。始知駐錫在杭城。廿年契闊音書杳。兩地想思感概增。
禅友同參皆老大。離群索處費經營。何時再集東林寺。重把詩文仔細評。
梅開在冬至後一日
天道循環豈數哉。一陽初複透叁才。梅花早布人間信。葭管時飛琴上灰。
按候應知陰已往。占雲可決泰將來。這般默露天心處。獨有禅翁預解懷
廈門虎溪與會泉上人夜話
溪連海氣逼虛空。一道懸崖小路通。山色重重圖畫裏。人家隱隱霧煙中。
鹭江水靜月鋪白。雪嶺楓高霜染紅。更感會公多雅意。烹茶相對話無窮。
壽北京龍泉寺道興和尚並柬心學老和尚
王城鬧市現神通。繞座香雲知幾重。叁度圓光成戒品。兩朝名宿印心宗。
禅參趙老庭前柏。壽比黃梅嶺上松。但識曹溪真的旨。大千都作一華封。
題雞足山雷音寺
茲山若非祇樹林。昔人何以號雷音。江風怒吼叁天力。泉水清冷十地心。
馴鴿不驚雲外虎。毒龍偏護水中禽。寄言海內波旬衆。莫與吾師較淺深。
天臺山石梁橋
兩山連系架空來。豈有飛虹費剪栽。不信凡夫能著力。焉知菩薩顯奇才。
神工妙出人工外。鬼斧精于鐵斧開。鎖納名山諸勝概。橋流不去莫驚猜。
題智藥叁藏開辟曹溪寶林山即今南華寺
鳥瞰高峰聖域圖。形如象鼻護禅都。預知英俊如林木。曾飲溪流淨缽盂。
鏡樹原無真面目。碓房應有探骊珠。精靈山水誠如此。向往情殷古丈夫。
拈鍾板韻
自設禅堂萃若英。四時鍾板甚分明。威儀整肅隆朝野。規矩森嚴冠一精。
從上綱宗今此振。由來慧命自茲清。奈何末運徒兒戲。終日釘铛禮不誠。
憶初發心日有感
六十年余被業牽。翻身直上白雲巅。眉間挂劍清叁界。空手攜鋤淨大千。
識海幹枯珠自現。虛空粉碎月常懸。撩天一網羅龍鳳。獨步寰中接有緣。
赴佛嚴大會柬德潤禅人
憶昔隨流繞法堂。爭知地老與天荒。乘風捕虎雲生足。入海摛龍月滿窗。
劫外優昙初發蕊。天邊月桂正芬芳。于今重履清涼地。萬象森羅擁法王。
懷普照和尚
爲歇狂猿詣遠山。誰期早捷白雲間。調同湛露盈禅室。念切紅輪落照關。
猊座高張重遣興。法燈朗耀疊開顔。歸懷欲敘寒暄事。不覺霜飛入鬓斑。
懷普陀頂山文質和尚
昂首青霄數幾人。阿誰徹骨沒錐貧。曾經濁浪心逾靜。早侍巾瓶印更親。
坐斷千山茅屋月。喚回大地洞中春。光輝祖室無多讓。一段馨香久播塵。
秋夜萬蕭國良
少小相親弟與昆。蘭陵堂下樂天倫。豪吟子美詩千首。狂飲青蓮酒一樽。
漫道琴書難有托。終憐兒女未成婚。醒來獨見屋梁月。清韻悠悠繞夢魂。
訪友
雨過青山景色宜。登臨正及菊花時。半山先入王維畫。海氣全收杜甫詩。
出塞笳聲悲斷續。排空雁字望依稀。我來絕頂頻惆怅。卻欠良朋酒一卮。
戒期牡丹忽開
聲聲羯鼓自天來。催得丹花曉夜開。素粉高堆童子面。輕脂淡染美人腮。
爲嫌吳宛風煙地。來伴山僧定慧臺。獨笑靈雲無視聽。誤將桃萼歎奇哉。
結茅終南山
遠離城市隱山阿。爲愛山阿樂趣多。春鳥啼時花燦爛。秋蟬鳴處月婆娑。
高情嶺上松千樹。免俗廬邊竹幾窩。我欲棲…
《虛雲和尚法彙—詩歌偈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