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帖1:星雲大師的雲水日月
星雲,江蘇省江都縣人,1927年出生。1939年于志開上人座下剃度出家。1949年春天遷徙臺灣。幾十年間,他堅持弘揚人間佛教,並于1967年5月16日在高雄開創了佛光山,進而弘法于世界。
星雲大師的理論與太虛大師一脈相承。20世紀二叁十年代太虛提出“人間佛教”思想時,星雲還是一個孩童。1928年,太虛大師在巴黎創建了中國的佛學院,成爲把漢傳佛教帶向世界的先驅。在國運飄零的年代將本土文化成功推廣到海外,這是需要成熟的准備工作、完善的思想基礎和持久的推動力的。“人間佛教”被認爲是佛教改革中“最自覺適應近代社會需要的主流。”太虛說:“人間”一詞乃包括曆史所載交通所及之全地球人類而言。何謂“人間佛教”?即表明“並非教人離開人類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裏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來改良社會,使人類進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
1947年前後,太虛圓寂。1949年,星雲去了臺灣。半個多世紀裏,他俯身佛土耕耘,身體力行地光大了“人間佛教”的理念和實踐,輝煌了佛光山並把帶有深厚中華文化印迹的佛教文化帶向世界。佛光山的佛教推廣有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四大旗幟,他並沒有把共修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文化、教育和慈善分別放到了前叁位。在20世紀70年代,他在美國洛杉矶建立了西來寺,這是中國的佛教史上的一個裏程碑。此後,星雲大師的事功不斷從臺灣本土輻射到全世界,不分地域、種族、政體,廣建寺院、學校、福利院、基金會、診所,開辦媒體,普及佛教知識。他一直潛心推進佛教的現代化、科技化,在現代事業的經營上更是獨辟蹊徑,成效卓然,時時處處懷著回饋社會的願心。正是星雲大師雲水日月般的行迹,使得“佛光普照叁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星雲大師不僅與中國的儒、道相容與共,與*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也和睦相處,參與其他宗教的重要法事和儀軌活動,進行布施、募捐。他認爲宗教都是兄弟,應該互相體恤,並非哪家信徒最多就是最大最好。所以當他拜會美國天主教,歐洲教宗,以及在馬來西亞回教國家爲8萬人講演,受到了真摯的歡迎與敬愛。
倡導“地球人”思想的星雲大師,1992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成立,現已在五大洲75個國家,成立一百七十多個協會,信衆兩百多萬人,成爲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
星雲大師說,所謂“人間佛教”,說到底是要人幸福。他是用看得見、聽得明、摸得著、做得到的方法,讓人得到自在,平安,善美。如此,悲天憫人的佛教,還帶來了“人間佛教”的歡喜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