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良知就是知恥、知愧、知恩

  長樂先生:

  有時候,當我們標榜自己是愛國主義者的時候,也許應該先扪心自問一下,我們的愛國,到底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忠義至誠,還是一種排除異己的方法?是虔誠無私地奉獻,還是肆意揮霍占有欲的擋箭牌?

  星雲大師:

  《阿含經》說:“以欲爲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姊妹親族輾轉共诤。……以欲爲本故,王王共诤,民民共诤,國國共诤;彼因共相诤故,以種種器杖轉相加害,或以手杈、石擲,或以杖打、刀斫。”可見,只要所謂“愛”的情緒裏面摻雜了私欲,那麼,無論是“愛人”,“愛事業”,還是“愛國”,恐怕都暗藏著巨大的隱患。而這種以“欲”爲基礎的“愛”所演變成的家族、社會、國際間的爭鬥,自古以來,釀造了多少悲劇。

  樂先生:

  在巴比倫花園那道因曆經戰火摧毀而殘破不堪的牆上刻著一首詩:

  多謝命運對我的寵愛和詛咒

  我已不知道我是誰

  我不知道我是天使還是魔鬼

  是強大還是弱小

  是英雄還是無賴

  如果你以人類的名義把我毀滅

  我只會無奈地叩謝命運對我的眷顧

  在伊拉克戰爭中,“鳳凰”把這首詩做成了一個一分多鍾的短片。一邊是*古老的民居和文化,一邊是美軍轟鳴的戰機、軍艦和滾滾推進的大軍,巨大的時空落差和強烈的環境對比,讓人對戰爭與生命産生了無數的困惑、無奈與疑問。直到戰爭結束,盤旋在他們心頭的,還是那些隆隆戰機掠過古老的*土地和*人頭頂的強烈震撼。在這裏,我們不僅看到安拉的子民在默默承擔命運的“眷顧”,像荒漠一樣忍受世代的苦難,也看到戰爭無法戰勝時間的荒唐;戰爭既有正義的因素,也有殘酷的株連。許多觀衆來信說,這個短片直刺人心,催人淚下,甚至比對戰爭的直播還有力量。

  當今世界上,那些把矛盾、對抗、沖突不斷推向高峰的生化武器、航空母艦、洲際導彈之類,足以毀滅地球的高科技武器,不就是人類私欲膨脹的結果嗎?

  對于我的愛國、“鳳凰”的愛國,國外曾經有一些議論,說我們是民族主義者。我們知道,雖然“民族主義”是貶意的字眼,但即使在美國國內,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也總是不分你我。“鳳凰”人的愛國主義也是多元的。我們不是文化自我中心主義者,也不認爲自己是上帝的代言人,負有“領導”世界、“拯救”世界的責任,我們既熱愛自己的國家,又尊重其他國家人民的民族感情。

  星雲大師:

  其實愛不愛國,不是智力測驗,不是評定什麼的標准,也不是鬥一時之意氣,更不是戰爭的借口。愛國,就是我和我的祖國的關系嗎?或許關系好,我就大聲說自己愛國;關系不好,一氣之下,我說我不愛國了。但不愛國又能怎樣呢?我可以擺脫一個中國人的身份嗎?背井離鄉或者離家出走的孩子,就表示他真的不愛自己的父母嗎?

  長樂先生:

  中國社會是封閉得太久了。在漫長的封建曆史進程中,我們的血脈裏其實已經浸漬了很多難以擺脫的封建意識。雖然五四運動以來,中國把“四書五經”等先人留下的印迹當成了自我掙紮時的發泄對象,但卻忽略了封建意識在我們心裏根深蒂固的影響。

  當我們回頭看的時候,每一個在中國長時間生活的人,都能體會到進步和發展的沈甸甸的分量。

  星雲大師:

  世界大同要全民和諧,自己本身要有力量。現在中國人才濟濟,中國人的智慧已經爲全世界所贊歎,只要再加把勁,成爲世界的強國,有了力量,想要和平、和諧、慈悲喜舍……也就有辦法了。

  長樂先生:

  作爲傳媒人,我理解的愛國,首先得有良知,這是從業的基本和根本。良知是一種天賦的道德觀念,又可歸爲“叁知”,就是知恥、知愧、知恩。有羞恥心,人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能知愧,知過即改,善莫大焉;知恩,則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是一種品性的證明。良知決定你走的方向,還會決定你走多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