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離苦得樂的追求,就是「一切衆生都能成佛」的主要原因!

  離苦得樂的追求,就是「一切衆生都能成佛」的主要原因!

  

  佛說,每位衆生,一定會成佛。爲什麼?因爲,衆生有一顆心!(沒有「無心的衆生」)有了這顆心,就會有感受;有了感受,就會追求離苦得樂;既然有離苦得樂的追求,就會不斷尋找;日日夜夜,永不停歇地尋找,總有一天,一定會找到最正確的方法而離苦得樂。

  

  離苦得樂的追求,就是「一切衆生都能成佛」的主要原因!甚至,連一只小螞蟻,它的每個動作,都是爲了獲得快樂,遠離痛苦。我們也是如此。身體的動作如眨眼,都是爲了獲得快樂或離開不舒服而做的動作。生命從頭到尾,清醒也好,睡夢也罷,時時刻刻,無不爲了離苦得樂,無不爲了尋求最好的方法。因此,這顆離苦得樂的希求心,最珍貴,有了希求心,我們才能永遠有改變的機會!

  

  因爲永遠可以改變,經過無始、漫長的摸索,不斷修正,不斷改變之後,總有一天,這個最好的方法,一定會被我們找到!我們的行爲,會修正而走上「正的」道路。何謂「正」?也就是,我們會做那些能幫助我們究竟達成離苦得樂的種種行爲。我們的行爲,會一直改啊改,改到能達成離苦得樂的目標爲止。

  

  那麼,什麼才是最好的方法?這條正途,就是佛法!因爲,唯有佛法才能去除所有的業與煩惱。我們修道谛,修對治煩惱的方法,這就是最正確的路、最好的方法。

  

  也許,我們永遠遇不到也找不到這條道路?不可能!一方面,佛菩薩們都努力不懈地教導衆生這個最好的方法,另一方面,我們自己也努力追尋,不斷修改。因此,總有一天,一定能走上正確的道路!與離苦得樂相關的因果道理,就是我們應修學的東西。

  

  衆生的問題在于:錯認樂,錯認苦,還有方法,也都錯。這是個大問題。離苦得樂的希求,基本上是好的,錯只錯在我們看錯了苦樂,也認錯了方法。衆生的問題,就從這裏來。既然我們的希求與苦樂的認知上有問題,世尊于是爲我們指出錯誤所在:「你們認爲的樂,其實是苦。這就是苦谛。」佛陀因此宣說苦谛。

  

  集谛也是如此。我們總以爲貪瞋能帶來好的結果,因爲,沒有貪,就得不到好的東西啊;瞋,能幫助我去除仇人、不好的逆緣,它當然很有效。感覺好象貪瞋,才能幫助我們有意義的活著,有貪有瞋,活著才有意思!這就是我們對于貪瞋的感覺與認定。世尊說:「貪瞋帶來的東西,不能幫助你!它們帶來的是苦。貪瞋,是苦的因,這就是集谛。」

  

  煩惱、我執…等,都是集谛。我們總以爲,「我執」最愛我,也最保護我。世尊卻說:「這不是愛你!傷害你的,正是它!一切傷害的根源,就是它!」因此,我們的認知和實際上真實的情況,有落差、有矛盾。我們將貪瞋煩惱、我執等,視爲樂因,但其實它們是苦因。世尊說:「既然你們有離苦得樂的追求,就不應該視它們爲樂因!」

  

  輪回上的圓滿,在我們眼中,可真是再圓滿不過了!然而,世尊說,真正的圓滿,並不是這些!真正的奇妙與圓滿,正是脫離「這些」的那一刻!那才是真正的圓滿,此即滅谛,一個真正的樂的果報。

  

  現實中,我們要的,都是與滅谛相反的東西!我們根本不想脫離輪回,只想緊緊抓住輪回的快樂,認爲它才是最圓滿美妙的事情。世尊說:「不!不是這樣!你們必須脫離輪回,才能獲得真正的圓滿與快樂。」所以,佛宣說滅谛的道理。

  

  平時,如何與他人競爭、如何打倒仇家、受到欺侮如何報複回去…等想法與行爲,我們都認爲很應該、很有正當性,這麼去做,自己也覺得有成就感。事實上,真正應該做的是什麼呢?我們應該要包容、利益對方。這才是應該要做的。因爲這樣做,才能爲我們帶來真正的、究竟的、可靠的、圓滿的果報。報複對方,只會讓自己吃虧!因此,世尊說,應該慈愛衆生、利益衆生,不能傷害他們。這些,才是我們應該要去修的,此即道谛。

  

  如來藏 = 離苦得樂的希求 = 永遠能改變

  

  身邊的衆生身上,有許多優點,就算再壞,他還有如來藏!想到「如來藏」,不可以有這種「喔!是啦…幾十億年後,他會成佛!因爲他有這種如來藏的體性啦!」的想法。我們要實際一點!要想說:「他一定可以改變!因爲他心中有離苦得樂的希求,因此,他會不停追求,不斷尋找。這就是如來藏。」我們必須看到對方身上的這個如來藏。

  

  如此一來,我們永遠不必害怕!因爲他永遠有機會,永遠有「改變的機會」,這就是他的優點。如果他內心沒有離苦得樂的希求,才是我們真正要害怕的!因爲這樣就完全沒有改變的機會了!但事實不是如此。

  

  正因爲他有離苦得樂的希求,所以他才會罵我!正因爲他有這種離苦得樂的希求,所以我尊重他!因爲,從這裏看得出來他有「成佛」的機會、他有如來藏。我們應該用這種比較務實的角度去看待衆生身上的如來藏。

  

  再者,如果他很壞,我可以修菩提心啊,所以還是好的呀!好的優點,我們努力去增長它、培養它,大家互相提攜往上走;對于不好的缺點,應努力去除。能這樣子,就非常有意義了!

  

  能這樣想,對于衆生,就不會生起「想舍棄」的心。因爲,看來看去,都是珍貴的,沒有一個衆生不珍貴。光這樣去想,我們心裏就已經舒服極了!先不考慮這個衆生實際上到底珍不珍貴,假使自己能如上去想的同時,已經很舒服了…,有種柔軟、溫柔的感受,感到很安全。這種想法,對我們很有幫助。若能真的去互相幫助,那就更好了。

  《取材于雪歌仁波切講授《四聖谛》20080909臺東》

✿ 继续阅读 ▪ 如何不生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