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于忍辱的開示

  關于忍辱的開示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

   論雲:世出世間的一切成就無不成于慈忍;世出世間的一切失敗無不來自于不忍。

   遇到好的境界就歡喜執著,遇到不好的境界就抱怨喪氣。這樣的人不僅學佛,就是做世間的事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另一方面,衆生無始以來流轉于生死苦海之中,妄執有一個“我”在,爲了保護這個虛妄的“我 ”,彼此互相殘害,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妄受無量大苦。我們作爲佛弟子,既然懂得世間的一切原本就是虛妄,就不應當再與衆生計較,一方面我們不應當再傷害他們、與他們結惡緣;另一方面還要能忍受他們的傷害與功擊,慈悲寬容他們,同他們結善緣,以圓成佛道。所以我們要修忍辱波羅蜜。

   許多人往往把忍辱波羅蜜單純地理解爲忍受別人的傷害,這種理解是不全面的。

   忍辱不單單是對逆境,其實順境有時更容易令我們動心,更不容易忍。有些人別人譏諷也許能忍,別人稱贊他幾句,就不知身在何處了。所以對順忍也應當下一番功夫才行。對一切好壞、損益、苦樂、得失等一切順逆境界心裏不起嗔恨貪欲等執著之念,而能以慈悲心坦然忍受,這樣的功夫才能稱爲忍辱波羅蜜。

   在修行的過程中,必須遭遇的身心的苦樂、外境五欲六塵以及饑寒交迫之境,我們要能安心忍受,不産生退卻之心。密乘行者在修氣脈明點過程中要經曆各種不淨現分,必須承受種種身心的苦樂;對于自己修證的覺受、神通和功德能夠秘而不宣;特別于上師的口耳傳承能堅信彼爲正法,而深信不疑。這也要修忍辱(安受苦忍。功德忍。甚深法忍)才行。

  對一切緣起之法不起任何分別執著念頭 ,連忍與不忍之心亦不可得,這是忍辱的最高境界。

   當一個人習慣了別人的贊譽時,別人的批評就一點無法接受,一句不好聽的話就會大發脾氣。也有弟子說:“ 上師,我有什麼缺點,請上師對我說。”我不敢說,你沒有忍辱的心,說了你不僅不知改正,反而對上師叁寶生起了邪見怎麼辦。

  忍辱說起來容易 ,但要修起來卻十分困難。凡夫沒有下一番功夫是根本就不可能的。真正要修忍辱,首先要先學會把一切事都與世間人相反來看,世間人認爲不好,你都歡喜地接受。別人不喜歡批評,喜歡贊美;你反過來,喜歡批評,不喜歡贊美。別人都希望自己好;你就把不好的歸給自己,把善樂都給衆生。剛開始可能會覺得困難,但慢慢總能習慣成自然,對一切境界都能用智慧來透視,不會再被它欺騙,忍辱波羅蜜也會慢慢成就。應當多思惟忍辱的功德和不忍的過患。

  具足信心的密乘行者應把一切順逆之境都視爲上師的加持和恩賜,這也是密乘行者修忍辱波羅蜜的最殊勝方便。

  對于逆境,行者應想這些違緣逆境是上師的加持,激發我更深感輪回的苦;另一方面,自己無始以來造作的種種惡業,曾經傷害過無數的衆生,與無數衆生結過惡的因緣。而今幸得上師的加持,使我得以重業輕報的機會,能以現世的一點苦而消無量劫本應在地獄中受的苦,爲什麼不甘心承受呢?對于傷害自己的衆生,應把他視爲善知識來成就自己的忍辱。

  對于現世所遭的一絲一毫的順境和安樂,更應視爲上師的恩惠,念上師的恩,更增加對上師的信心。若能以這種堅定信心修忍辱,自然能破一切我慢煩惱,轉逆緣爲修行的方便。

  問:明明知道發脾氣不好,可是還是常常會忍不住,上師能否傳我一個不生氣的方法

  

  答:衆生都有煩惱。沒煩惱那就是聖人了。嘴上發脾氣可以,但心不能生氣。如果心生氣了也不能耿耿于懷。有些人早上生的氣到下午,甚至明天那口氣還堵在那裏,有的一氣就是十天。這樣自己修行的功德林不一把火燒光才怪呢.

  能做到不生氣最好,如果做不到,那就應當少生氣。生氣就只能在 10分鍾以內生氣,超過10分鍾就不能再生氣,生氣過程中要趕緊忏悔,趕緊祈請上師,告訴自己我這樣生氣除了懲罰自己以外,根本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我何必生氣呢?

  然後,從對方的立場來看看,想想我如果在他的立場,也許也會這麼做。這樣慢慢訓練,減短時間,今天生氣 10分鍾,慢慢可以把生氣控製在1分鍾之內,直到以後做到任何事來了,心都能平靜地對待。

  無始以來的業障習氣深重,有時即使是一個人坐在那裏都會生氣。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我們無始以來生的氣存在第八意識的銀行裏,積久了還會加息。現在上師給你 10分鍾生氣的時間,超過了這時間就不能再生氣了!

  

✿ 继续阅读 ▪ 關于精進的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