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布施波羅蜜

  布施波羅蜜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切

   佛法中有六波羅蜜多,爲什麼稱之爲六波羅呢?因爲只有通過這六種殊勝的方法,菩薩才能到達究竟的彼岸。前面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是方便,最後一度是智慧,是方便與智慧雙運之義。而六度中任何一度都含攝了其他五度,所以整個六度就象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一樣,缺一不可。以下我們就來粗淺地談一談關于六度。

  布施波羅蜜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布施的意義並非在于濟貧。如果是爲了濟貧,那諸佛的布施波羅蜜就還未圓滿,因爲現在還有這麼多的窮人呀。但爲什麼說諸佛的布施波羅蜜已經圓滿了?因爲他布施的心已經圓滿了。我們通過佛陀往昔舍身飼虎、爲鴿子而割肉與鷹,心無悔恨等等的故事,就可以知道佛陀的舍心和悲心已經真正圓滿了。所以布施的圓滿與否應看布施者是用什麼心態去行,而不在于物質上有多少。

   布施最低的限度應當是發起舍心。我們無論有多少財富,臨終時都帶不走,但我們這顆貪著之心執持于外境,不能放下,使我們流轉于生死,在無始的輪回中不得解脫。由于我們沒有舍心,善知識沒辦法接近我們,對佛的無量智慧和大悲也覺受不到。

   由是我們應該常常觀照執持的過患而發起舍心。告訴自己既然死時必定要舍棄一切,爲什麼現在不用來布施以積累善業功德呢?畢竟我們臨終時真正如影隨形的只有自己的善惡之業!

   首先不應以一種希望對方回報、帶有目的性的心態去行布施。今天舍出去一點,希望明天可以成倍成倍地回收,這樣的布施沒有太大的功德。因爲沒有舍心,你只是希望通過布施使自己的東西越來越多而已,這就象賭博和做生意。

   也不要用不歡喜心勉強布施,應把布施的東西觀想爲本來就屬于受者,如是歡喜無悔而施才是清淨的布施。

   在西藏,有句俗語:“你有什麼東西,請你布施給水裏的動物,牛羊和狗吧!奉勸你千萬不要布施給周圍的人。”爲什麼這麼說呢?其實這是在告誡那些布施時沒有舍心,希望對方回報的人。因爲你給了某人布施之後,將來那人如果不知恩回報,甚至對你不好,你肯定會覺得他忘恩負義,更增加了對他的嗔恨心。如此的布施反而成爲結怨的工具,還不如布施給動物的功德大,因爲你心裏起碼存有真正的舍心。

   有弟子曾對我說:上師你給我加持加持,讓我的股票多漲漲,我再爲佛法多做功德!

   你看,這樣的心態離布施的意義有多遠!什麼是財施?無貪之心才是最大的財施。

   作爲一位大乘的行者,單單有舍心還不夠,還應以菩提心去行布施。如果沒有菩提心,布施只能說是一種善行,而不能說波羅蜜,因爲它不能成爲引導衆生到達究竟彼岸的工具。

   真正最上的布施是通達了空性的布施,了達外境的一切原本如夢如幻,安住如如不動的本性中,雖然不斷地布施,心裏卻絲毫不起人我分別執著的念頭。

   一般的衆生做不到這一種布施,那就應真正想到每一位受布施者都是自己無始以來的父母,看到他們所受的苦,發願讓他們獲得暫時和究竟的安樂而行布施。最後還應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給一切衆生,心裏不執持布施的功德。這樣的布施才能稱爲布施波羅蜜。

   許多人往往以爲六度是顯乘的修法,不是密乘的修法,這是不正確的。密乘中任何一種修法都離不開六度,只不過在方便上與顯乘有所不同而已。

   在密乘中,往往把布施波羅蜜和禅修結合在一起。在修持中廣行六度。譬如把六道的衆生觀想在自己的周圍,把十方叁世諸佛祈請到自己面前的虛空中,然後再以自己的虔誠心和菩提心,把內、外、密的一切全部供養布施,並以悲心祈請,觀想上師、本尊、空行加被,淨除六道衆生的痛苦和業障。叁種曼達,會供等等都是圓滿自己布施波羅蜜的殊勝方法。

   所以我們應當明白:布施不一定是物質上直接的布施給衆生。當你未能真正體悟清淨現分,也就是原本清淨的自心之前,最好還是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修持上。先度自性的衆生(即自己的貪嗔癡),後度外面的衆生。不要沒有福報就到處奔波賺錢,來做功德。做功德要隨緣去做,自己有多少的能力就做多少。只要具足虔誠心,即便沒有錢財,一樣可以用觀想來圓滿你的供養、圓滿你的布施波羅蜜。現在佛法真正缺的不是錢,也不是幾個大殿,而是真正能靜下心來修持的人。

   也不要急著到處去講開示、講法。你能夠精進修持,再把修持的功德平等地布施給每一位衆生,這就是真正的法施了。

   可能有人心裏還在懷疑,這樣光靠觀想有用麼?應當知道八萬四千法門歸于心。一切的福德、罪過也都是從心生出來的。佛陀曾經說過你能生起一念代無量衆生受苦,給衆生畢竟的安樂,這一念就圓滿無量的功德了。所以顯也好,密也好,心圓滿了,那內、外的一切當下也就圓滿,六度也會一樣的圓滿。從究竟上講,六道亦是我們執著心態中的幻覺而已。在清淨現分中圓成佛道卻無佛道可成,度盡衆生卻無衆生可度,一切都遠離了二元的對立,所以對一個密乘行者來說,能夠離戲安住于大圓滿、大手印、大圓勝慧的境界中,那就是對上師叁寶最大的法身曼陀羅的供養,亦是對衆生最大的布施。其次的供養是如法地精進修持。再下一等是奉侍承事上師的供養,最下的供養才是錢財的供養。應當明白這一點。

  問:譬如對方以某種借口來向我要布施,實際上卻是要拿這些錢去做壞事,這樣的人是否應給予布施呢?

  答:不應給予布施。我們剛才已經說過布施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濟貧,而是爲了成就自己的悲心和舍心,你不布施給他,非出于悭吝,而是悲心。當你布施錢財而增加了對方的惡業,這樣的布施是不應取的。譬如對方是吸毒者,你布施錢給他不是害了他嗎?他拿著你的錢去作惡,你一樣也要負一定的因果。

   現在末法時代的衆生什麼樣的都有,什麼樣的事都可能發生。所以一定要先調查清楚,對方拿你的錢究竟是爲了什麼,再去布施。一方面我們不要有悭吝之心,另一方面,我們要把錢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讓它發揮最大的作用。

   此外,有些東西是不適合用來布施的。譬如上師賜予的法器和一些對你修法有特別幫助的東西。

   (未完,待續。以上爲 2000 年 3 月仁波且在晉江關于六度的開示,我們將陸續在網上刊登仁波且關于其余五度的開示,請留意。)

  

✿ 继续阅读 ▪ 關于持戒的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