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自覺手冊
序
本書所介紹的是泰國隆波田禅師的動態內觀—動中禅。動中禅的特色是透過覺知自己肢體的動作來培養相續不斷的覺性。以不斷增強的覺性使妄念減少,最後超越身心的執著而滅除痛苦,得到解脫。和北傳的禅與大手印有異曲同工之妙。
願衆生安詳自在
內觀教育編譯組 1999.4
隆波田簡傳
圖 1. LuangporTheean
隆波田.吉塔蘇波或稱潘.印特佩悟,1911年9月5日生于泰國東北邊境洛伊省的布宏小鎮。他是清與姗的兒子,他的父親早逝。由于小鎮上沒有學校,隆波田在童年時並沒有接受正式教育。就像其他小孩一樣,他必須幫著母親照顧耕田。
十一歲時,他在當地的寺裏成爲沙彌,他的叔叔是該寺的常住。在十八個月裏,隆波田學習經典與不同的禅修方法,例如吸氣時默念「佛」,吐氣時默念「陀」以及數息法。在脫下僧袍後,他回到家裏。
根據習俗,隆波田在二十歲時回去受戒成爲比丘,再次向叔叔學習並禅修六個月。回複在家生活之後,他二十二歲那年結婚,並育有叁個小孩。在村裏,隆波田經常是舉辦佛教活動的負責人,受到當地人民深深景仰,並在叁次不同場合被推選爲村子的領導者。盡管身負重任,他還是繼續不斷地禅修。
後來他移居到同省較大的江翰鎮,以便孩子們上學。做爲一個貿易商,他駕著自己的船沿著眉公河往來于泰國與寮國間做買賣。這段時間內,他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禅修大師也增強了他對正法(真理)探究的決心。
此外,他發覺到多年努力的行善、做功德、練習不同的禅修方法,並沒有消除他的瞋心。最後,他決定開始尋求解決的方法。
一九五七年,隆波田年近四十六,離開了家並下定決心若不找到真理,就不回家。他來到了農蓋省的摩尼光寺練習一種簡單的肢體動作,但是他不像別人在心中默念「動、停」,只是覺知身心的動作。幾天裏,也就是一九五七年泰國舊曆八月十一日的早晨,他的心已完全到達了苦滅,不需要任何傳統的儀式或老師。
後來隆波田回到家,以在家老師的身份,用二年又八個月的時間將所找到的法教給他的妻子和親戚。而後,他決定再出家使正法更弘開。剃度典禮于一九六○年二月叁日舉行。
隆波田的教法流傳國內外。盡管身體狀況不佳,他還是獻身于傳法。一九八二年診斷出他有胃癌。他不顧病情,仍然繼續積極地工作直至生命終止。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叁日下午六點十五分于泰國東北的洛依省,隆波田安詳地離開人世,享年七十七。
隆波通禅師簡傳
1939 隆波通出生于泰國東北部。
1961 遵照習俗在22歲時出家,接下來的六年中,他研讀了傳統的佛學課程。
1967 他遇見隆波田,在隆波田的指導下,修習動中禅,30天內連續不斷地培養覺性,明了了身與心,之後9天他還是不斷練習,體驗到「苦滅」,對生與死不再有任何疑惑。
1985 南來寺﹙位于泰國曼谷近郊,爲最重要的動中禅之中心﹚正式成爲寺院,隆波田與比丘們舉行一次會議,會中指定隆波通爲南來寺的住持。
1989 隆波田逝世後,隆波田基金會成立,並由隆波通出任主席。
1992 開始,幾乎每年6月到10月間會在美國宏法,回泰國前,他也會到臺灣傳授動中禅。
1995 阿姜通與學員們成立美國隆波田基金會,爲一非營利機構。
遵循著佛陀傳統的教導—慈悲與滅苦,隆波通指導動中禅已有32年之久。他不僅帶給禅修的技巧,更由他的一舉一動親自示範,讓學生能輕松愉快的練習並感受到他對學生們認真的一面。不計時間,不辭辛勞,隨時能回答任何問題,幫助每個人明白何謂真理。尤有甚者,隆波通雖然身穿僧袍,但是他現代化、宏觀、開闊的胸襟與天真好奇的態度,卻是超越宗教、儀式和國籍……。
(泰語「隆波」意爲長老)
動中禅﹙動態內觀﹚介紹
動中禅是毗婆奢那(內觀)的一種,內觀是往內觀察自己身心的實相。動中禅是傳自泰國,練習時透過規律而重複的手部動作,並配合走動,培養出覺性,在行、住、坐、臥中,自己的一舉一行以及念頭都能曆曆分明,體驗身心的生滅變化,由此滅除內心的執著與煩惱,最後超越了生死的束縛,得到真正的自在。
人類痛苦的原因,來自于看不清念頭。念頭本身並不是苦。當念頭生起時,我們無法同時知道和看清楚它,以致于陷入思考之中,而後煩惱隨之而來,産生了痛苦。
動中禅是直接發展自己的覺性,知道自己身體的每一個動作,以及心念的起伏。
如果只是靜坐不動,當念頭起時,很容易陷入而不自知。因此我們要經常移動身體的部位,並且知道每一個動作。當念頭來時,我們將看清它。不斷培養這種覺知的能力,心的品質將會改變,開始步入正道,也開始走出痛苦,邁向涅槃。
由于是動態的禅修,練習者不必擔心盤腿方面的困擾,因爲允許坐中可以起來改爲練習行禅或立禅。
動中禅簡單而直接,任何背景的人都可以練習。學會後,立刻可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前言
潘.印塔佩悟,後稱隆波田.吉塔蘇波,在他弘法的叁十年中,指出了那不論國籍、宗教、性別、年齡毫無例外地潛藏于每個人的真理。如果修持正確,便能像佛陀一樣地看見、認識、明了這真理。
這方法是用來培養自覺,也就是清楚地覺知身體的動作、覺知心念的起滅。假使能正確而有恒地練習,「內觀智慧」將生起一直到痛苦的息滅。
我們議決將隆波田在不同場合的教導選輯成冊,以便提供有興趣的人士參考。
本書的內容包含了隆波田教法精要、實修方法以及如何解決可能發生的問題和障礙。修行層次也附錄于篇後以爲導引。
謹向所有對本書問世有功的人士致謝。
隆波田.吉塔蘇波基金
內容
導論
一
二
叁
四
五
六
第一、堷養自覺
自覺
規律的動作
往返經行
日常生活中培養自覺
持續練習如環鏈
總結重點
第二、走在正道上
基礎階段
看念頭階段
薦這
第叁、障礙及解決方法
緊張、暈眩、窒悶
昏沈
靜而不覺
觀的障礙(觀障)
喜障
顛倒障
總結重點
後言
一
二
叁
四
五
六
七
注意事項
附錄一
內觀目標
附錄二
佛在《葛拉瑪經》的開示
附錄叁
節錄自曼谷郵報(1993年1月4日)
人與念頭
動中禅
附錄四
爲何修行(隆波田請)
老師及教導摘要(隆波田請)
《給感覺者》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