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陀如是說 (應作慈愛經)

  應作慈愛經

  (Karaõãyamettasuttaü)

  

  本經收錄于《小部》的《小誦9》和《經集1.8》。

  本經共由十首偈頌組成。開頭兩首半偈頌教導一位禅修者通過聽聞等而以世間智領悟到涅槃境界的寂靜之後,爲了善巧于自己利益,應當修行戒定慧叁學,應當具足有能力、正直、誠實、順從、柔和、不傲慢等十五種素質。接著的叁首半偈頌把一切衆生分爲七種不同的組合來散播慈愛。不但通過祝願衆生快樂安穩來散播慈愛,而且還通過不欺騙、不輕視,不互相以忿怒、嗔恚想而希望對方受苦來修習。就好像母親會用生命來保護自己的獨生子一般,把慈心無限量地散播到一切世界,並且在行立坐臥等姿勢中安住于慈愛。最後一首偈頌教導以慈心禅那爲基礎,修觀斷除邪見,具足出世間戒和正見,再繼續修行至斷除欲貪,最後證悟阿拉漢,不會再投胎輪回。

  如同《大吉祥經》一樣,本經作爲上座部佛教家喻戶曉的一部經文,也被編爲《護衛經》之一。在許多場合,比庫們喜歡通過念誦本經來作爲祝福之用。本經之所以備受重視,固然與該經優美的內容與實用的教導有關,同時也顯示出散播慈愛在佛教傳統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善求義利、

  領悟寂靜境界後應當作:

  有能力、正直、誠實,

  順從、柔和、不驕慢;

  

  知足、易扶養,

  少事務、生活簡樸,

  諸根寂靜、賢明,

  不無禮與不貪著居家;

  

  只要會遭智者譴責,

  即使是小事也不做。

  願一切有情幸福、安穩!

  自有其樂!

  

  凡所有的有情生類,

  動搖的或不動的,毫無遺漏,

  長的或大的,

  中的、短的、細的或粗的,

  

  凡是見到的或沒見到的,

  住在遠方或近處的,

  已生的或尋求出生的,

  願一切有情自有其樂!

  

  不要有人欺騙他人,

  不要輕視任何地方的任何人,

  不要以忿怒、嗔恚想,

  而彼此希望對方受苦!

  

  正如母親對待自己的兒子,

  會以生命來保護唯一的兒子;

  也如此對一切生類

  培育無量之心!

  

  以慈愛對一切世界

  培育無量之心,

  上方、下方及四方,

  無障礙、無怨恨、無敵對!

  

  站立、行走、坐著

  或躺臥,只要他離開睡眠,

  皆應確立如此之念,

  這是他們于此所說的梵住。

  

  不接受邪見,

  持戒,具足徹見,

  調伏對諸欲的貪求,

  確定不會再投胎!

  

  

  

  Sàdhu! Sàdhu! Sàdhu!

  薩度!薩度!薩度!

  

✿ 继续阅读 ▪ 佛教問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