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斷苦樂與共的朋友是善心人。
居士子,可以通過四種方法來判斷好言相勸的朋友是善心人:能勸阻作惡,引導向善,使聽聞未曾聞,告知往生天界的方法。居士子,可以通過這四種方法來判斷好言相勸的朋友是善心人。
居士子,可以通過四種方法來判斷休戚與共的朋友是善心人:[在你]倒黴時不高興,有成就時感到歡喜,阻止[別人]說[你的]壞話,稱許[別人對你的]贊美。居士子,可以通過這四種方法來判斷休戚與共的朋友是善心人。”世尊這樣說。
接著導師又這樣說:
“周濟援助的朋友,苦樂與共的朋友,
好言相勸的朋友,及休戚與共之友。
智者應如此知道:有這四種的朋友;
應當恭敬與結交,如母親與親生子。
智者具足諸戒行,猶如火光般照耀。
勤勉積集財富時,應如蜜蜂采花蜜;
財富逐漸多積蓄,亦如蟻垤逐漸積。
能夠如此集財富,適合作爲居家士;
善分錢財爲四份,他實結交諸親友。
日常受用一份財,兩份用來營事業,
第四份則應儲蓄,以備危難急用時。”
保護六方
“居士子,聖弟子如何保護六方呢?居士子,應知道有這六方:應知道東方是父母,應知道南方是師長,應知道西方是妻兒,應知道北方是朋友,應知道下方是奴仆、工人,應知道上方是沙門、婆羅門。
居士子,兒子應以五種方式對待東方的父母:曾受養育的我將孝養他們,幫他們做事情,維護家財,繼承遺産,先人去世後將捐贈布施。
居士子,作爲被兒子以這五種方式對待的東方父母,也應以五種方式慈愍兒子:勸阻作惡,引導向善,讓[他]學習技能,爲[他]迎娶合適的妻子,在適當的時候分與家財。居士子,作爲被兒子以這五種方式對待的東方父母,也應以這五種方式慈愍兒子。如此則東方受到保護,安穩、無災患。
居士子,弟子應以五種方式對待南方的師長:起立,奉侍,順從,服務,恭敬學習技能。
居士子,作爲被弟子以這五種方式對待的南方師長,也應以五種方式慈愍弟子:使受到很好的調教,使受到很好的教育,傳授一切技能知識,在朋友之間推薦[他],在各處都保證[他]安全。居士子,作爲被弟子以這五種方式對待的南方師長,也應以這五種方式慈愍弟子。如此則南方受到保護,安穩、無災患。
居士子,丈夫應以五種方式對待西方的妻子:尊重,不輕慢,不邪行,讓與主權,贈送裝飾品。
居士子,作爲被丈夫以這五種方式對待的西方妻子,也應以五種方式慈愍丈夫:妥善整理工作(家務),善待傭人,不邪行,守護所得,娴熟且不懈怠地做一切事情。居士子,作爲被丈夫以這五種方式對待的西方妻子,也應以這五種方式慈愍丈夫。如此則西方受到保護,安穩、無災患。
居士子,良家之子應以五種方式對待北方的朋友:贈送禮物,柔和的語言,有益的行爲,自他平等相待,誠實不欺。
居士子,作爲被良家之子以這五種方式對待的北方朋友,也應以五種方式慈愍良家之子:放縱時能挽救,放縱時能挽救其錢財,有危難時能作庇護人,發生意外時不舍棄,尊重其後代。居士子,作爲被良家之子以這五種方式對待的北方朋友,也以這五種方式慈愍良家之子。如此則北方受到保護,安穩、無災患。
居士子,主人應以五種方式對待下方的奴仆、工人:隨能力安排工作,發給食物及薪酬,生病時給予照顧,分享珍馐美味,適時放假休息。
居士子,作爲被主人以這五種方式對待的下方奴仆、工人,也應以五種方式慈愍主人:早起,晚睡,只拿取給與的東西,妥善地完成工作,稱贊[主人的]名譽。居士子,作爲被主人以這五種方式對待的下方奴仆、工人,也應以這五種方式慈愍主人。如此則下方受到保護,安穩、無災患。
居士子,良家之子應以五種方式對待上方的沙門、婆羅門:以行動表達仁慈,以語言表達仁慈,以內心表達仁慈,不關閉門戶,供養必需品。
居士子,作爲被良家之子以這五種方式對待的上方沙門、婆羅門,也應以六種方式慈愍良家之子:勸阻作惡,引導向善,以善意慈愍,使聽聞未曾聞之法,淨化已聽聞之法,告訴往生天界的方法。居士子,作爲被良家之子以這五種方式對待的上方沙門、婆羅門,也應以這六種方式慈愍良家之子。如此則上方受到保護,安穩、無災患。”世尊說了這些。
接著導師又這樣說:
“父母是東方,師長是南方,
妻兒是西方,朋友是北方,
工仆是下方,沙門等爲上;
能禮此諸方,堪爲居家士。
智者具足戒,柔和有才智,
謙卑不頑固,如此得名譽。
勤奮不懈怠,危難不動搖;
智慧不斷壞,如此得名譽。
攝取于朋友,寬容離悭吝,
教導再教導,如此得名譽。
布施及愛語,及于此利行,
于諸法同事,處處應如此,
攝取于世間,如栓令車行。
若無此攝取,母不獲其子,
尊敬或供養;父與子亦然。
智者正觀察:因爲此攝取,
所以得偉大,他們應贊賞。”
如是說已,新嘎喇居士子對世尊這樣說:
“奇哉!尊者,奇哉!尊者。尊者,猶如扶起跌倒的東西,顯露遮蔽的東西,爲迷路者指示道路,在黑暗中持來燈光,讓明眼人能夠看見顔色。正是如此,世尊用種種方式開示法。尊者,我歸依世尊、法以及比庫僧,願世尊接受我爲近事男,從今日起直至命終都歸依!”
——教誡新嘎喇經結束——
下篇腳注部分:
19 本篇的所有十部經文都是以全譯的方式直接譯自巴利藏經。
20 如是我聞:在佛陀般涅槃當年,有五百位大阿拉漢集會憶誦佛陀的言教,由佛陀的常隨侍者阿難尊者誦出經藏。阿難尊者在每誦出一部經時,即以“如是我聞”開始,意爲“我是這樣聽聞的”。
21 尊者:巴利語bhante,意爲可敬的人。是人們對佛陀以及比庫的尊稱。現在,一般稱呼上座部比庫爲bhante或“尊者”。
22 癡迷者:指癡迷女色、癡迷酒肉、癡迷錢財的人。
23 勤勞的人對于天氣冷或熱,不會考慮它們甚至比一根草還重要。
24 因其有難才做事:平時無事就不會來幫助,只有當他自己遇到困難時,才爲朋友做點事情。他幫朋友做事不是因爲友誼,而是因爲有事相求。
25 我們可以用例子來說明這四種人:“昨天我有很多好吃的東西,可惜現在都吃完了。”爲以過去的事情來奉承。“我最近都很忙,如果明天能抽空的話,也許會過去幫你的。”爲以未來的事情來奉承。“你這件衣服太適合我了,再也沒有其他這麼適合我的衣服了。”爲以無意義的事情來招呼。“這件衣服本來是想送給你的,不過,看!紐扣掉了。”爲挑現有事物的毛病。
26 沙門、婆羅門:指出家修行的人。
27 先人去世後將捐贈布施:在父母去世後的第叁天開始,將以他們的名義捐贈布施,然後將功德回向給他們。
28 不邪行:對配偶忠貞不貳,不在外拈花惹草或紅杏出牆。
29 這四種行爲又作: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30 近事男:又作淨信男。意爲親近、奉事佛法僧的男子,即信仰佛教的在家居士。女的叫做近事女。
《佛陀如是說 (教誡新嘎喇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