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466· 山茨通際禅師悟道因緣

  466.山茨通際禅師悟道因緣

  南嶽綠蘿山茨通際禅師,磬山天隱圓修禅師之法嗣,俗姓李,通州人。通際禅師幼時,他的父親曾經碰見一位看相的先生告訴他說:“爾子骨格太清,年未必永(壽庚必不長)。”因此,通際禅師年稍長,他的父親便令他出家。

  通際禅師初侍東隱若昧法師,從其學習經教有年。後聽經有省,遂辭師遊方參學。一日,通際禅師聽說圓悟禅師住金粟接衆,法席興盛,遂前往參禮。

  初見圓悟禅師,通際禅師便問:“客散堂空時如何?”

  [“客散堂空”比喻妄想已盡,一念不生。]

  圓悟禅師道:“是甚麼時節?”

  [這一問讓人防不勝防。既是客散堂空,該如何應對?]

  通際禅師一聽,便大喝一聲。圓悟禅師拈拄杖便打。

  通際禅師于是又大喝一聲。圓悟禅師又打。

  通際禅師遂起身禮拜,說道:“今日起動和尚”。

  不久,通際禅師又來到磬山,投天隱圓修禅師座下請益。

  通際禅師道:“昔日聞風,今朝觌面。觌面一句,請師分付。”

  [自性無形無相,雖觌面相逢,要且難睹,非言語之所能诠。又如何能以語言分付?這一問可謂綿中藏針。]

  圓修禅師道:“你試道看。”

  通際禅師便禮拜。

  圓修禅師道:“也當不得。”

  通際禅師一聽,便轉身退出。

  過了幾天,圓修禅師見到通際禅師,便問:“只如百丈于馬祖喝下,得個甚麼?”

  [該公案的具體內容,參見“百丈懷海禅師悟道因緣”章]

  通際禅師道:“若有所得,即鈍置馬祖也(顯得馬祖不靈利不聰明)。”

  圓修禅師又問:“他道叁日耳聾聻(呢)?”

  通際禅師道:“某不可更作野狐精見解。”

  圓修禅師一聽,便休去。

  爲了進一步勘驗通際禅師,一日,圓修禅師問道:“古人道,有句無句,子如何會?”

  [“有句無句,如藤倚樹”之公案,參見“疏山匡仁禅師悟道因緣”章。]

  通際禅師道:“石長無根草,山藏不動雲。”

  圓修禅師又問:“如藤倚樹聻(呢)?”

  通際禅師道:“吾常于此切。”

  圓修禅師進一步追問:“樹倒藤枯,又作麼生?”

  通際禅師一聽,便低頭走出丈室。

  過了幾天,圓修禅師又舉“四藏鋒句”诘問通際禅師。

  圓修禅師問:“如何是就理藏鋒?”

  通際禅師道:“梁皇殿上道不知。”

  圓修禅師道:“如何是就事藏鋒句?”

  通際禅師道:“今朝雨露階前濕。”

  圓修禅師道:“如何是理事俱藏句?”

  通際禅師道:“行不出戶,坐不當堂。”

  圓修禅師道:“如何是俱不涉理事藏鋒?”

  通際禅師道:“八角磨盤空裏走。”

  圓修禅師知道通際禅師已徹,便印可道:“此四轉語,可紹先覺。雖然,也是搕七搭八。”

  通際禅師得法後,初住南嶽綠蘿,後移住南源。

  住持綠蘿期間,通際禅師曾上堂雲:“山僧這裏,也不論玄,也不論妙,也不論禅,也不論道,只要你們生死心破。生死心若不破,便是閻王老面前吃鐵棒的公招(公驗、證據)。所以雲,“參須實參,悟須實悟。”閻羅大王不怕多語。不勞久立,珍重!”

  住持南源期間,通際禅師亦有上堂法語雲:“諸方有玄妙禅,有性理禅,有細膩禅,有逐日常進禅,有休去歇去禅,有大法小法禅,與人理會,與人咬嚼。山僧此間,且無如許多禅,只有遠祖百丈大智禅師,留得一把鈍鐵鋤頭,逐日要諸人使用。使用得純熟,若到力忘于己,手忘于心,目前不見有可開之田,腳下不見有可立之地,猛然鋤轉山河大地,百雜碎,露出當人雙眼睛。大衆,即今把柄在阿誰手裏?”說到這裏,通際禅師蓦地擲拄杖雲:“當陽拈出大家看。”

  崇祯戊寅年(1638),通際禅師登南嶽,見祝融這個地方風景秀麗,遂于擲缽峰下結庵而居。此地乃虎穴,多有猛獸出沒。通際禅師了不爲意。後來桂林王聽說此事,心生敬意,欲親至問道,遂遣內臣請師入宮。通際禅師堅決推辭不得,只好遁走。桂林王不悅,便令手下人放火將通際禅師隱居之庵燒掉了。桂林王燒庵的時候,在庵前的一棵石榴樹前禱告雲:“南來僧果有道耶?樹即冬實。”桂林王禱告完不久,樹即開花結實。桂林王由此對通際禅師更加敬信,于是派人找到通際禅師的隱居處,親自折節步行叁百裏,前往禮谒通際禅師,並爲他重新建庵供養。

  通際禅師圓寂于宗祯甲申年(1644)。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