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451· 漢月法藏禅師悟道因緣

  451.漢月法藏禅師悟道因緣

  蘇州叁峰漢月法藏禅師,密雲圓悟禅師之法嗣,俗姓蘇,號于密,江蘇無錫人。法藏禅師七歲時就鄉校讀書,一天,湖水暴漲,家人到處找他,不見蹤影,以爲他被洪水沖走了。就在這個時候,他卻乘著一只大龜,沖浪而來。鄉裏人都非常驚詫,以爲此子必爲神器。法藏禅師十五歲出家,十九歲受具足戒,一度究心教典,精析儒術。他曾經告訴人說:“十河九洛,象教總持,須從無文字處求之。”于是著《四書五經參同》。

  一日,法藏禅師閱讀古代尊宿之語錄,怃然歎曰:“宗乘中事,自問理會也理會得,說也說得,只是一事未在,敵他生死不得。”于是便在祖師像前燒香燃臂,自誓道:“倘得徹悟,願不惜身命,力弘祖道。”從此以後,法藏禅師開始行腳參方,遍扣名宿,時間長達八年之久。法藏禅師曾經參究過“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之公案,可是未能徹旨。後來,他便隱居于虞山之叁峰,“虛檐罅壁,草屋蘿牆,床下水流,庭前草沒,麥麸豆滓,掬水補衣。”在隱居期間,法藏禅師奮志用功,夜不倒單,曆盡了千辛萬苦。

  後來有一天,法藏禅師在庵中打坐,窗外有兩位僧人正在編夾籬笆,將一棵大竹子折斷,聲若迅雷。法藏禅師一聽,當即豁然大悟。

  爲了做好保任的功夫,法藏禅師開始閉關。在閉關期間,一日,法藏禅師推開窗子,恰好看見一只黃梅從樹上掉落到地上。他終于徹證了宗門妙旨。

  從此以後,法藏禅師便在叁峰開法接衆,晝夜持著一個竹篦子,啓發學人。一時名重叢林,人稱“叁峰罅鞴”。

  法藏禅師悟道後,並沒有經過明眼大德的印證。在接衆期間,他也感覺到這樣不太正規。于是,他在天啓甲子年(1624)秋天,前往金粟,禮谒密雲圓悟禅師。

  法藏禅師剛到金粟,正好趕上圓悟禅師上堂說法。

  圓悟禅師舉黃檗參百丈之因緣——

  一日,百丈禅師升座,爲大衆舉自己昔日參馬祖之因緣,當時黃檗亦在場。該因緣是這樣的:有一天,百丈禅師入室參馬祖,侍立在馬祖身邊。馬祖拿起繩床邊的拂子,高高擎起。百丈禅師問:“即此用,離此用?”馬祖將拂子放回原處。過了一會兒,馬祖道:“汝向後開兩片皮,將何爲人(你今後開口說法,將如何教人)?”百丈禅師于是也擎起繩床邊的拂子。馬祖道:“即此用,離此用?”百丈禅師聽了,也將拂子放回原地。這時,馬祖忽然振威一喝。舉完這則公案,百丈禅師告訴徒衆道:“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馬大師一喝,直得叁日耳聾。”黃檗禅師一聽,不覺吐舌。百丈禅師看見他這種表現,便問道:“子已後莫承嗣馬祖去麼?”黃檗禅師道:“不然。今日因和尚舉,得見馬祖大機之用,然且不識馬祖。若嗣馬祖,已後喪我兒孫。”百丈禅師贊歎道:“如是,如是!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于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之見。”黃檗禅師于是便禮拜。

  舉完這則因緣,圓悟禅師繼續說道“故臨濟叁度問佛法大意,叁度被打。濟後出世,惟以棒喝接人。不得如何若何(意思是說,不得用言語文字作種種解說),只貴單刀直入。”

  剛說到這裏,法藏禅師便從大衆中走出,大喝一聲。

  圓悟禅師道:“好喝。”

  法藏禅師于是又大喝一聲。

  圓悟禅師便道:“汝試喝一喝看。”

  法藏禅師一聽,便禮拜,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圓悟禅師接著又舉趙州和尚的一則接衆公案——

  有僧問趙州:“朗月當空時如何?”趙州和尚道:“猶是階下漢。”那僧便道:“請師接上階。”趙州和尚道:“月落後相見。”

  舉完這則公案,圓悟禅師便問:“且道月落後,又如何相見?”

  法藏禅師一聽,便徑直走出法堂。

  圓悟禅師當即便請他留在席下,充當首座和尚。

  第二天,圓悟禅師又上堂說法。

  法藏禅師便從大衆中走出,問道:“海衆雲從,慈霖普霪,現躍飛騰即不問,如何是驅雷掣電底句?”

  圓悟禅師大喝一聲。

  法藏禅師道:“恁麼則金粟花開,寶林果熟去也。”

  圓悟禅師又大喝一聲。

  法藏禅師于是便禮拜歸位。

  不久,圓悟禅師便將衣法和拂子傳付給法藏禅師。

  法藏禅師得法後,即歸叁峰,此後住持過淨慈、北禅、龍山、錦樹、真如、聖壽等道場,並複興了鄧尉聖恩祖庭。

  法藏禅師圓寂于崇祯乙亥年(1635),生前著有《五宗原》一書,曾在叢林中引起過極大的爭論。臨終前,法藏禅師上堂辭衆雲:

  “心休不說法,骨瘦上堂艱。

  分明都說盡,湖水洗山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