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449· 無明慧經禅師悟道因緣

  449.無明慧經禅師悟道因緣

  建昌(治所在今江西南城縣)黃龍壽昌無明慧經禅師,建昌廪山蘊空常忠禅師之法嗣,俗姓裴,撫州人。慧經禅師出生時難産,他的祖父爲之誦《金剛經》,遂得分娩,因而起名“經”。慧經禅師生得形儀蒼古,天性淡然,無有所好。九歲入鄉校,讀孔孟章句。一日,慧經禅師問鄉校老師“浩然正氣是個甚麼?”鄉校老師感到非常詫異。慧經禅師從十七歲開始棄學,對世間功名之事,了無意趣,向道之心卻日漸濃厚。二十一歲那一年,慧經禅師偶然來到一居士家,見案頭上有一本《金剛經》,遂展卷閱讀,忻然如獲舊物。從此以後,他開始斷葷腥,決志出家。父母不能奪其志,遂從其願。

  當時,蘊空常忠禅師正在本邑廪山開法接衆。慧經禅師于是投其座下,請求剃度。常忠禅師一見他,便道:“著急作麼?待汝瞥地(指開悟見性),我爲汝師。”于是慧經禅師便留在常忠禅師身邊,服勤叁載。

  在常忠禅師座下參學過程中,慧經禅師對《金剛經》中的四句谒,常存疑問。一日,慧經禅師偶然見到傅大士的一首偈頌,中有“若論四句偈,應當不離身”二句,當下不覺釋然。當時慧經禅師才二十四歲。

  後來,慧經禅師又讀《大藏一覽》,至《宗眼品》,始信有教外別傳之旨,但是他對禅宗五家之差別頗多疑惑。他一度獨自參究,迷悶了八個月,終于有所悟入。于是他急切地想遊方參學。

  不久,慧經禅師便辭別廪山常忠禅師,來到峨嵋山,卓庵隱居。他自誓道:“不發明大事,決不下山。”在峨嵋山,慧經禅師勤苦參學了叁年,人們竟不知道他的蹤迹。他曾經登上峨嵋山的絕頂,顧盼足下峰巒如聚,遂作偈雲:

  “踏上雲頭第一峰,眼中廣博小虛空。

  當時欲見無由面,今日相逢處處同。”

  在住山期間,慧經禅師一日閱讀《傳燈錄》,看到下面這樣一則公案——

  僧問興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

  慧經禅師不明其意,疑情頓發,于是日夜提撕,以至于廢寢忘食。一天,慧經禅師在庵前搬一塊石頭,那石頭的一端埋在土裏,堅不可移。慧經禅師使盡平生力氣來推它。就在這個時候,他豁然大悟,遂作偈雲:

  “欲參無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

  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師關。”

  慧經禅師于是徑直回到廪山,將自己所寫的悟道偈,呈給常忠禅師。常忠禅師覽其偈,遂給予印可,並爲他落發授戒。當時,慧經禅師二十七歲。

  從此以後,慧經禅師便執侍于常忠禅師身邊,朝夕溫研,殷勤請益,躬耕勞作,鑿石開田,不憚勞苦,影不出山者二十四年。

  慧經禅師五十一歲才開始出世接衆,初住寶方,後一度遊方,又複歸寶方。一時門庭興盛。座下弟子最著名者當推無異元來。

  慧經禅師氣柔而志剛,心和行峻,不修邊幅而容儀端肅,嚴霜煦日,不怒而威,接人單提宗門向上之事,遠近參請如銀山鐵壁,未嘗輕易印可一人,以真參實究爲要。年逾七十,猶混迹勞侶,耕鑿不息。其平生佛事,不離钁頭邊,故人稱“壽昌古佛”。

  當時益王仰慕慧經禅師之名,欲前來齋香修敬。慧經禅師漠然不答。知事僧擔心這樣怠慢益王,會牽連叢林安全,于是請求慧經禅師順乎時宜。慧經禅師呵斥道:“吾佛製,不臣天子,不友諸候。爲佛兒孫,而違佛製,是叛佛也。吾豈作叛佛之人哉!”益王聽說之後,對慧經禅師益發恭敬,感歎道:“去聖時遙,幸遺此老!”

  曾有檀信出錢,請求寺院僧衆爲他個人做佛事。慧經禅師知道後,呵斥那位居士道:“汝邀一時之刹,開晚近流弊之端(指出家人趕經忏獲得錢財),使禅坊流爲應院,豈非巨罪之魁也!”慧經禅師嚴守叢林古製如此。

  大明神宗萬曆四十五年(1617)臘月初七,慧經禅師從田間幹活回來,告訴大衆雲:“老僧自此不複作矣。”大衆聽了都非常驚愕。除夕之夜,慧經禅師上堂,囑咐大衆雲:“今年只有茲時在,試問諸人知也無?那事未曾親磕著,切須痛下死功夫。”第二年正月十叁,慧經禅師示微疾圓寂。春秋七十一歲。臨終時,有辭衆偈及舉火偈。

  辭衆偈雲:

  “人生有受非償,莫爲老病死慌。

  可笑無生法忍,將何業識消亡。

  一時雲淨常光發,佛祖聊安此道場。”

  舉火偈雲:

  “無始劫來只這個,今日依然又這個。

  複將這個了那個,這個那個同安樂。”

  慧經禅師曾有念佛法要,把禅淨二法結合在一起,講得非常到位。現錄之如次:

  “念佛人,要心淨,淨心念佛淨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淨定。

  念佛人,要殷勤,淨念相繼佛先成。佛身充滿于法界,一念無差最上乘。

  心念佛,絕狐疑,狐疑淨盡即菩提。念念不生無系累,十方叁界普光輝。

  念即佛,佛即念,萬法歸一生靈焰。靈焰光中發異苗,自然不落諸方便。

  念佛心,即淨土,淨念諸佛依中住。念佛心勝萬緣空,空心早上無生路。

  念佛人,要心正,正心一似玻璃鏡。十方明淨物難逃,萬象森羅心地印。

  念佛人,要真切,切心念佛狂心歇。歇卻狂心佛現前,光輝一似澄潭月。波瀾浩蕩不相幹,凡聖示現離生滅。

  念佛心,聽時節,時節到時心自悅。似遭網,打破大散關,如失珠,抒教黃河竭。見有是利不思議,非爲饒舌爲君說。

  念佛心,須猛究,直下念中追本有。非因念佛得成佛,佛性自然常不朽。剔起眉毛須自看,瞥然親見忘前咎。

  念佛人,有因由,信心不與法爲俦。參禅講解全不顧,直下心明始便休。露地牛耕翻大地,漫天網收攝貔貅。生擒活捉威天下,越祖超宗異路頭。普勸念佛參禅者,莫把家親當怨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