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444· 天隱圓修禅師悟道因緣

  444.天隱圓修禅師悟道因緣

  常州磬山天隱圓修禅師,龍池幻有正傳禅師之法嗣,俗姓闵,荊溪人。圓修禅師幼喪父,日以賣菜爲生,奉養老母,閑時恒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成人後,圓修禅師曾經到附近一所寺院,聽一位法師講《楞嚴經》。經中講,“一切衆生皆由不識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回。”圓修禅師聽了,惕然有省,始知有生死大事,于是前往龍池幻有正傳禅師座下出家,二十四歲得度。受戒後,圓修禅師謹遵正傳禅師之教悔,精勤參究“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之話頭,不久,即有所入。

  一日普請(全寺大衆一起參加勞動),圓修禅師陪侍正傳禅師出窯搬磚。

  閑話之間,同修們紛紛談及四大名山菩薩出現神通廣大之事。

  正傳禅師說道:“者(這)裏也不少。”

  圓修禅師很驚詫,便進一步問:“如何是者(這)裏神通?”

  正傳禅師道:“快度磚來!”

  圓修禅師一聽,豁然有省。

  後來有一天,圓修禅師獨處寮房中,讀誦《楞嚴經》。

  當他讀到“佛咄阿難,此非汝心”這一處時,蓦然打失本參話頭,得明心性。

  正傳禅師北上京師住普照寺期間,圓修禅師繼續留在龍池,閉關閱讀古人公案。

  一天,圓修禅師讀到“雲門扇子”之公案,忽然性起大的疑情,百思不得其解。

  [該公案的具體內容是:有僧問越州乾峰和尚:“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未審路頭在甚麼處?”乾峰和尚以拄杖畫雲:“在這裏。”其僧後來前往雲門,請益文偃禅師。文偃禅師拈起扇子,說道:“扇子跳上叁十叁天,築著帝釋鼻孔,東海鯉打一棒,雨似盆傾。會麼?”]

  于是,圓修禅師便奮志參究。兩年後的某一天,圓修禅師正在座上用功,忽然聽見窗外一聲驢鳴,終于豁然大悟,遂當即作偈雲:

  “忽聞驢子叫,驚起當人笑。

  萬別與千差,非聲非色鬧。”

  于是,圓修禅師便出關,與同參密雲圓悟禅師,前往京師普照寺,省觐正傳禅師。

  正傳禅師道:“別來叁載,各呈似看。”

  圓修禅師道:“人說北地寒,我說南方暖。寒暖不知人,窮人知寒暖。”

  正傳禅師一聽,遂點頭稱可。

  第二天,圓修禅師又入室參禮正傳禅師。

  圓修禅師問:“曆曆孤明時如何?”

  正傳禅師道:“待汝到這田地,與你道。”

  圓修禅師便大喝一聲。

  正傳禅師道:“汝還起緣心麼?”

  圓修禅師一聽,拂袖便出。

  一日,正傳禅師因有事穿褊衣,舉起椅子作女人拜,然後告訴圓修禅師道:“汝上座,待我拜汝爲師。”

  圓修禅師一見,便哈哈大笑,遂呈偈雲:

  “木人提唱笑呵呵,更著衣衫誰識他。

  昨日瑊(jian,窺視)來是男子,今朝還作老婆婆。”

  正傳禅師覽偈已,笑道:“此偈甚惬老僧意。”

  于是令圓修禅師留在座下,充當書記,負責寺院文案。不久,又給予他印可。

  圓修禅師出世後,初住磬山,次遷法濟,後住報恩。曾上堂雲:“禅非解會,道絕功勳。妙體湛然,真機獨露。不可以心思,不可以意想。不可以言宣,不可以默照。不可以色見,不可以聲求。一念回光,便同本有。恁麼則釋迦老子睹明星時,見個甚麼來?者(這)裏透得,頓越叁祇,坐斷報化佛頭,隨時著衣吃飯,還有向上一路在。”說到這裏,圓修禅師蓦地豎起拄杖雲:“釋迦老子,在諸人眼睫毛上,放光動地,只是不得動著,動著則叁十拄杖。何故?不見道,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

  又有示衆法語雲:“今時禅門大變,總是個弄虛頭漢,教壞人家男女,不肯指點人做實地功夫,剛剛學些魔嘴說話,不顧本分中黑漆漆地。老僧這裏不比諸方容人打口令,謂之參禅。若要在此住,須將從前學來的,盡情吐卻,淨淨地本分參究一回,討個分曉始得。若不如斯,唐喪光陰,有何利益?”

  圓修禅師風儀磊落,賦性恬退,親炙龍池正傳禅師十八載,盡得其旨。住持磬谷期間,曾大雪五十余日,炊煙幾絕。圓修禅師處于饑餓獸之中,安之晏如。獨念法門衰晚,師道陵夷,乃力恢臨濟宗旨,大闡別傳旨趣,痛呵穿鑿,嚴辯正邪。四方向道之士,承風踵接,競喧宇內。

  後圓寂于崇祯乙亥年(1635)。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