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402· 碧峰寶金禅師悟道因緣

  402.碧峰寶金禅師悟道因緣

  五臺山碧峰寶金禅師,世稱金碧峰,缙雲如海真禅師之法嗣,俗姓石,乾州永壽人。寶金禅師六歲時依雲寂溫禅師出家,落發受戒後,一度遊諸講肆,聽習經論,窮究性相之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寶金禅師發現自己在修行上卻並沒有多大的長進,遂感歎道:“叁藏之學,皆標月指耳!”于是便棄經教的學習,開始遊方參學,後入蜀,投缙雲山如海真禅師座下。

  一日,寶金禅師入室請益。真禅師特地爲他開示了入道之要。寶金禅師聽了,疑情大起。于是奮志參學,晝夜精勤,未曾稍懈。寶金禅師曾一度入峨嵋山隱修,日以松柏爲食,脅不至席。其間,他經常入定,或數月不起。他曾經在一棵大樹下打坐,適逢大雨,溪水暴漲,將寶金禅師淹沒了。村民原以爲寶金禅師肯定被淹死了,可是七天以後,前往觀看,卻發現寶金禅師仍在那裏,宴坐如平時,只是衣服浸濕罷了。

  回到寺院後,一日,寶金禅師偶然提著竹筐,來到園中摘菜,不知不覺間,他又進入了定境,坐在地上凝然不動,叁個時辰以後才醒來。大衆都非常驚詫。

  真禅師問:“入定耶?”

  寶金禅師道:“然。”

  真禅師又問:“何所見?”

  寶金禅師道:“有所悟。”

  真禅師道:“悟處如何?”

  寶金禅師便舉筐示之。

  真禅師道:“不是。”

  寶金禅師于是將筐放在地上,拱手而立。

  真禅師又道:“不是!”

  寶金禅師便大喝一聲。

  真禅師于是一把揪住寶金禅師的胸口,厲聲道:“道!道!”

  寶金禅師便握起拳頭,對著真禅師的脅下便築。

  真禅師道:“未在!此塵勞暫息耳!必使心路絕,祖關透,然後大法可明。”

  寶金禅師不得已,只好退下,繼續用功參究。

  一天,寶金禅師正在山間經行,忽然聽到伐木的聲音,一時汗下如雨,頓然大悟。他感歎道:“古人道,大悟一十八遍,小悟無數。豈欺我哉!未生前事,今日方知。”

  于是寶金禅師喜踴躍,徑直來到丈室,請求真禅師印證。

  真禅師聽了寶金禅師的通報,並沒有急于給他印可。

  寶金禅師于是掀翻禅床,拂袖而出。

  第二天,寶金禅師又入丈室,參禮真禅師。

  真禅師沒有說話,卻在地上畫了一圓相。

  寶金禅師一見,便用衣袖拂去。

  真禅師于是又畫一圓相。

  寶金禅師便在圓相中間畫了一橫,然後拂去。

  真禅師接著又畫了一圓相。

  寶金禅師便在圓相中間畫了一個十字,然後又拂去。

  真禅師並不理睬,又畫了一個圓相。

  寶金禅師于是便在圓相中畫了一個□字,接著又拂去。

  就這樣,真禅師前後共畫了叁十個圓相,寶金禅師皆一一以筆畫作答。

  真禅師最後呵呵大笑道“參學悟道者,世豈無之?能明大機用,甯複幾人?”

  說完,便爲寶金禅師授記、印可,並令他前往北方,大弘道法。

  在此之前,寶金禅師曾于定中,看見有一處高山,風景極爲秀麗,山中重樓傑閣,金碧絢爛,有很多菩薩,行道其中。寶金禅師忽然聽到有人招呼他說:“此秘魔岩也。爾修道其中,何遽忘之?”

  寶金禅師辭別真禅師後,遂北遊五臺。

  一日,寶金禅師在途中碰到一女子,蓬頭垢面,衣衫褴褛,赤足徐行,後面跟著一條大黑狗。

  寶金禅師走上前問道:“何之(去哪兒)?”

  女子道:“入山。”

  寶金禅師又問:“入山何爲?”

  女子道:“一切不爲。”

  話音剛落,那女子便不見了。

  寶金禅師于是詢問同行者,是否看到剛才那個女子,大家都說沒有。

  這時,有人提醒道,那女子莫非就是文殊菩薩的化現?

  于是寶金禅師便留在五臺,依山卓庵而住,名曰“靈鹫庵”,以侍來者。

  不久,寶金禅師便道聲大震,僧俗聞風,千裏歸湊,多時竟達上千人。

  大元至正年間,寶金禅師曾奉诏入禁說法。那天晚上下大雪,宮中有人看見,有一條紅光,從寶金禅師的室中直透霄漢。皇上驚歎不已,遂賜寶金禅師金襕袈裟。第二年,北方大旱,寶金禅師奉诏祈雨,有大應驗。皇上非常高興,又賜他“寂照圓明大禅師”之號,並诏住海印寺。

  洪武初年,寶金禅師一度被诏至京師,住大天界寺,陪候皇上問法,深得皇上之敬信。

  洪武五年壬子(1372),寶金禅師臨終示疾。弟子一再請他作辭世偈,寶金禅師道“叁藏十二部,尚爲故紙,吾言何爲!”說完便端坐而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