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395· 恕中無愠禅師悟道因緣

  395.恕中無愠禅師悟道因緣

  臺州瑞岩空室恕中無愠禅師,昆山薦嚴妙道禅師之法嗣,俗姓陳,本郡臨海人。無愠禅師少時有出世之志,後從徑山元叟行端禅師落發,並于昭慶律寺受具足戒。此後,無愠禅師開始遊方,初往淨慈,禮谒靈石芝禅師,次往湖州資福,參一源靈禅師,末後投臺州紫箨(tuo)山竺元妙道禅師座下。

  初登紫箨山,無愠禅師隔著一條小溪,望見對面有一老僧正坐在磐石上,旁邊站著一位侍者,風度蕭然,如畫中之應真。無愠禅師猜想這位老僧必是妙道禅師,于是具禮展拜。後一打聽,果然如是。

  無愠禅師于是便跟著妙道禅師來到丈室裏。

  無愠禅師正要開口請問趙州和尚狗子無佛性之公案,妙道禅師卻大喝一聲。

  在這突如其來的一喝之下,無愠禅師通身汗流,疑情頓消,遂呈偈曰:

  “狗了佛性無,春色滿皇都。

  趙州東院裏,壁上挂葫蘆。”

  妙道禅師覽其偈,爲了進一步試探無愠禅師腳跟是否真的站穩了,便笑道:“恁麼會又怎得?”

  無愠禅師一聽,便拂袖而出。

  妙道禅師遂予印可。

  無愠禅師悟道後,曾經告訴同參們說:“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決不在言語文字上。我輩若不遇者(這)老和尚,幾被知解埋沒一生。他日設有把茅蓋頭(指卓庵住山傳法),當不忘所自。”

  無愠禅師最初出世于明州靈岩廣福禅寺,後移住臺州瑞岩淨土禅寺。

  無愠禅師曾經上堂雲:“心如工伎兒,意如和伎者。五識爲伴侶,妄想觀衆伎。大衆還識得心也未?若識得心便識得意,識得意便識得諸識,識得諸識便識得妄想。妄想滅則諸識滅,諸識滅則意滅,意滅則心滅,心滅則一切滅。所以道,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說到這裏,無愠禅師便大喝一聲,接著說道:“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有什麼過?”說完便下座。

  [工伎兒,隨著鑼鼓等樂器之節拍,表演各種雜技動作的演藝者。和伎者,調弄音樂以配合演藝者進行表演的伴奏者。]

  此外,無愠禅師曾自設叁關,勘驗前來參學禅客,契則留住,不契則逐出。這叁關是——

  “穩坐家堂,因甚主人翁不識?掀翻大海,掴碎須彌,平地上因甚擡腳不起?眼光爍破四天下,自家眉毛落盡,因甚不見?”

  無愠禅師對當時叢林中玩弄話頭公案、不務真修實證的虛假作法,多有指斥——

  “近代宗風不競,直指之要往往流爲戲論。踞曲錄床(禅床)稱宗匠者,要籠罩新學,以古人徹骨徹髓爲人直指句子,盡拈將來,如鄉村中老教授,教年少弟子讀上大人一般,者一句是對機語,者一句是肯他不肯他語,者一句是相應帶語,者一句是不落玄妙語,密地商量,以爲宗旨。一個傳一個,謂之傳法度生。如斯卑劣,不足枚舉。若是有志荷擔者,不必求人說禅病,但自退步,向腳跟下,密密體究,豈無到家時節耶?”

  無愠禅師住持瑞岩的時候,道譽日隆,江湖英俊,爭相參禮。當時大元統治者對佛教非常崇信,國內高僧大德多受其賞賜,唯無愠禅師獨不屑世榮,保持著衲僧的本色。

  在瑞岩住持了叁年之後,無愠禅師便辭去住持之職,獨居松岩頂上。洪武十七年(1384),無愠禅師應弟子居頂禅師之邀請,歸甯波翠山養老,兩年後便圓寂。春秋七十八歲。有辭世偈雲:

  “七十八年,無法可說。

  末後一句,露柱饒舌。”

  無愠禅師生前著有《二會語錄》、《叁庵雜錄》及《淨土詩》行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