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375· 海雲印簡禅師悟道因緣

  375.海雲印簡禅師悟道因緣

  北京慶壽海雲印簡禅師,大慶壽中和璋禅師之法嗣,俗姓宋,山西岚谷甯遠人,生于金國和壬戌年(即南宋甯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

  印簡單禅師生而有神悟,七歲時,他的父親教他誦讀《孝經》開宗明義章,印簡禅師突然問道:“開者何宗,明者何主?”他的父親一聽,非常驚詫,心裏明白他決不是塵世中人,于是便帶他去拜見傳戒顔禅師。

  傳戒顔禅師觀其根性,便教給他石頭和尚的《草庵歌》。

  [《草庵歌》的具體內容是——

  吾結草庵無寶貝,飯了從容圖睡快。

  成進初見茆草新,破後還將茆草蓋。

  住庵人,鎮常在,不屬中間與內外。

  世人住處我不住,世人愛處我不愛。

  庵雖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體解。

  上乘菩薩信無疑,中下聞之必生怪。

  問此庵,壞不壞,壞與不壞主元在。

  不居南北與東西,基址堅牢以爲最。

  青松下,明窗內,玉殿朱樓未爲對。

  衲被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

  住此庵,休作解,誰誇鋪席圖人買。  

  回光返照便歸來,廓達靈根非向背。

  遇祖師,親訓誨,結草爲庵莫生退。

  百年抛棄任縱橫,擺手便行且無罪。

  千種言,萬般解,只要教君長不昧。

  欲識庵中不死人,豈離而今這皮袋。]

  當教至“壞與不壞主元在”這一句時,印簡禅師便問顔禅師:“主在什麼處?”

  顔禅師道:“什麼主?”

  印簡禅師道:“離壞與不壞者。”

  顔禅師道:“此正是客也。”

  印簡禅師道:“主聻(呢)?”

  顔禅師沈吟良久,沒有吭聲。

  不久,印簡禅師便從中觀沼禅師受業,八歲落發,十一歲受具足戒。

  一日,印簡禅師陪侍沼禅師經行。

  沼禅師問:“法燈禅師(即清涼泰欽禅師)道,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誰力。汝作麼生?”

  印簡禅師于是拉著沼禅師的手,用力一拽。

  沼禅師道:“者(這)野狐精!”

  印簡禅師便“諾諾”。

  沼禅師于是喝道:“更須別參始得!”

  印簡禅師便回寮中,用功參究。

  一日,印簡禅師又入室外請益,幾次下轉語,皆不契旨。

  沼禅師于是開示他道:“汝所欲,文字語言耳!向去(從今以後)皆止之,唯身心若槁木死灰,今時及盡,用功純熟,悟解真實,大死一場,休有余氣。到那時節,瞥然自肯,方與吾相見。”

  印簡禅師于是依教,開始習定。

  印簡禅師十八歲時,元太祖成吉思汗率軍攻陷了甯遠城和岚城。一時,寺院四衆害怕元軍屠城,都紛紛逃散。唯有印簡禅師獨自留下,執侍沼禅師。

  沼禅師道:“吾迫桑榆(我已經是垂暮之人),汝方富有春秋,今此玉石俱焚,奚益?子可以去矣!”

  印簡禅師不忍,哭泣道“因果無差,生死有命,安可離師而求脫免乎?縱或得脫,亦非人子之心也。”

  沼禅師知道他求道之心誠忍,便告訴他說:“了向去朔漠,有大因緣。吾與子俱北渡矣。”

  第二天,守城金兵投降,元軍入城,大肆屠戮。

  元元史天澤見印簡禅師氣宇非凡,心無懼意,便問:“爾是何人?”

  印簡禅師道:“我沙門也。”

  史天澤又問:“食肉否?”

  印簡禅師道:“何肉?”

  史天澤道:“人肉。”

  印簡禅師道:“人非獸也,虎豹尚不相食,況人乎?”

  史天澤道:“今日兵及之下,爾亦能不傷乎?”

  [今日大兵所及,你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受傷害嗎?史天澤故意要挾印簡禅師,看他是否害怕。]

  印簡禅師道:“必仗其外護者。”

  史天澤一聽,非常高興。

  這時,另一位元將李七哥也湊上前,問印簡禅師:“爾既爲僧,禅耶?教耶?”

  印簡禅師道:“禅教乃僧之羽翼也,如國之用人,必須文武兼濟。”

  李七哥道:“然則必也從何而住?”

  印簡禅師道:“二俱不住。”

  李七哥道:“爾何人也?”

  印簡禅師道:“佛師。”說完又補充道:“吾親教中觀(指沼禅師)亦在于此。”

  史天澤、李七哥二位將領,見印簡禅師年齡雖小,心裏卻無所畏懼,應對非凡,于是便相邀前往見印簡禅師的師父中觀沼禅師。

  沼禅師誨語諄諄,令二將非常歡喜。二將贊歎道:“果然有是父有是子也!”于是二將禮沼禅師爲師,並與印簡師結爲金石之交。

  沼、簡師徒二人後得到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恩重,並奉诏住持興安香泉院。太祖後來又賜沼禅師“中觀慈雲正覺大禅師”之號、印簡禅師“寂照英悟大師”之號,並以官給奉養。

  沼禅師和印簡禅師後北渡朔漠,來到赤城。當時印簡禅師才十九歲。同年,沼禅師圓寂。臨終前,沼禅師作偈贈給印簡禅師,偈雲:

  “七十叁年如掣電,臨行爲君通一線。

  泥牛飛過海東來,天上人間尋不見。”

  沼禅師作完偈,便無疾而終。

  荼毗後,印簡禅師收好師父沼禅師的頂骨舍利,並化緣建塔供養。塔修好之後,印簡禅師又乞食守塔,以盡師徒之誼。

  在守塔的時候,一天晚上,印簡禅師忽然聽見空中有人喊他的名字,他當即瞥然有省,于是便遷入叁峰道院,接著空中的那個聲間又告訴他說:“大事將成,毋滯于此。”

  于是第二天黎明,印簡禅師便策杖南行,前往燕京。途中經過松鋪的時候,忽然天下大雨。印簡禅師便縮在一處懸崖底下避雨。

  就在他用石頭擊火的時候(古人沒有火柴,用燧石敲擊取火),印簡禅師豁然大悟。他用手摸著自己的面門,欣喜地說道:“今日始知眉橫鼻直。信道(真正確信)天下老和尚不寐語!”

  到了燕京之後,印簡禅師便前往大慶壽寺參禮中和璋禅師。璋禅師是容庵海禅師之法嗣,五祖法演禅師的第六世孫。此前的一天晚上,璋禅師曾夢見一異僧,策杖而來,徑趨丈室踞坐。第二天,璋禅師便通知知客師道:“今日但有僧過,當令來見老僧。”到了傍晚,印簡禅師果然來到大慶壽寺。

  璋禅師一見印簡禅師,便笑道:“此夜來所夢者。”

  印簡禅師便問:“某甲不來而來,作麼生相見?”

  璋禅師道:“參須實參,悟須實悟。莫打野榸(zhai,枯木根)!”

  印簡禅師道:“某甲因擊火迸散,乃知眉橫鼻直。”

  璋禅師道:“吾此處別(我這裏與你所見不一樣)。”

  印簡禅師道:“如何表信?”

  璋禅師道:“牙是一口骨,耳是兩片皮。”

  印簡禅師道:“將謂別有!”

  璋禅師道:“錯!”

  印簡禅師大喝一聲:“草賊大敗!”

  璋禅師于是起身便走。

  第二天,璋禅師又舉:“臨濟兩堂首座齊下喝,僧問:“還有賓主也無?”濟曰:“賓主曆然。”汝作麼生會?”

  印簡禅師道:“打破秦時境,磨尖上古錐。龍飛霄漢外,何勞更下槌!”

  璋禅師道:“途路之樂,終未到家。”

  印簡禅師又道:“精靈千載野狐魅,看破如今不值錢。”

  璋禅師道:“如是如是。”

  印簡禅師便佛袖而出。

  璋禅師後令印簡禅師充當書記,不久,又爲之印可,付以法衣。

  璋禅師道:“汝今已到大安樂地,宜善護持。吾有如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密付于汝,毋令湮沒。”遂作偈雲:

  “天地同根無異殊,家山何處不逢渠。

  吾今付與空王印,萬法光輝總一如。”

  印簡禅師悟道後,曾應王臣之請,兩度奉诏住大慶壽寺。元世祖忽必烈曾向印簡禅師請問過佛法,並從之受菩薩戒。此後諸帝,對印簡禅師亦皆禮遇甚厚。

  在此期間,印簡禅師利用自己的道望和地位,做了許多保護佛教、維護漢文化的善舉。比如他曾經勸忽必烈“宜求天下大賢碩儒,問以古今治亂興亡之事”。當忽必烈問到受了菩薩戒之後如何修行時,印簡禅師開示道:“信心難生,善根難發。今已發生,務須護持,專一不忘。不見叁寶有過,恒念百姓不安。善撫綏,明賞罰。執政無私,任賢納谏。一切時中常行方便。皆佛法也。”

  印簡禅師圓寂于憲宗七年(1257),春秋五十七歲,谥圓明大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