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無准師範禅師悟道因緣
臨安徑山無准師範禅師,夔州臥龍破庵祖先禅師之法嗣,俗姓雍,四川梓潼人。師範禅師幼時極聰穎,九歲出家,經書過目成誦,尤其喜好宗門語要。南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師範禅師得受具足戒,准備南遊參學。適逢母親病笃,師範禅師不得不回家省親,割股療救。第二年,始至成都,于正法寺參加坐夏(夏季安居修行)。
當時正法寺,有一位老宿,名堯首座,是瞎堂慧遠禅師之法嗣。師範禅師于是向他請益坐禅之法。
堯首座道:“禅是何物?坐底是誰?”
師範禅師一聽,疑情大起,于是晝夜參究堯首座所說的這句話。
後來有一天晚上,師範禅師上廁所的時候,剛一提起這個話頭,便恍然有省。
第二年(紹熙七年),師範禅師便來到鎮江之金山,投退庵道奇禅師座下參學。道奇禅師是別峰寶印禅師之法嗣。
初禮金山,道奇禅師便問:“遠來何爲?”
師範禅師道:“究明己事。”
道奇禅師又問:“生死到來時如何?”
師範禅師道:“渠無生死。”
道奇禅師一聽,便喝道:“參堂去。”
過了一段時間,師範禅師又前往甯波育王山,參禮佛照得光禅師。當時師範禅師才二十歲,因爲貧窮,無錢剃發,被人稱爲“烏頭子”。
初禮育王,德光禅師便問:“何處人?”
師範禅師道:“劍州。”
德光禅師又問:“帶得劍來麼?”
師範禅師一聽,便大喝一聲。
德光禅師笑道:“者(這)烏頭子也亂做!”
在德光禅師座下學了一段時間之後,師範禅師又前往靈隱。當時,破庵祖先禅師爲首座和尚。破庵祖先禅師是密庵鹹傑禅師之法嗣。
一日齋罷,師範禅師陪同祖先禅師遊觀石筍庵。
庵中道者向祖先禅師請益道:“胡孫子捉不住,願垂開示。”
祖先禅師道:“用捉他作甚麼?如風吹水,自然成紋。”
師範禅師當時侍立在旁,一聞此語,豁然大悟。
師範禅師悟道後,繼續留在祖先禅師身邊,朝夕執侍請益,窮盡宗門奧旨。
祖先禅師圓寂後,師範禅師先後住持過四明之梨洲、明州之清涼、嵩山之少林以及雪窦、徑山、育王等道場。在徑山,師範禅師居住了二十年,一時海衆雲騰,信施豐積。其寺雖兩度遭火,但是在師範禅師的感召下,旋複旋興,爲東南法席之首。師範禅師爲人風神閑雅,襟度寬廣,生活素樸,深爲叢林禅德一致推重。
師範禅師平生接人,特別強調大休大歇。他說,學道“須得一到大休大歇大安樂地,方爲究竟。”又雲:“學道無過兩種病,若不滯在澄澄湛湛中,便在紛紛擾擾處。猛烈漢痛與擺撥,騰身一擲,透過那邊,非但彼我、聲色、能聽俱亡,求生死朕兆了不可得,方謂之大林、大歇、大安樂、絕學無爲閑道人也。”
南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師範禅師于徑山明月池上築室自居,名曰“退耕。”同年叁月初一,師範禅師升堂示衆雲:“山僧既老且病,無力得與諸人東語西話,今日勉強出來,將從前所說不到底,盡情向諸人面前抖擻去也。”說完便起身抖動著衣服,問道:“是多少?”然後歸方丈。
叁月十五日,師範禅師將示寂,言笑自若如平時,後應弟子之請,執筆書辭世偈雲:
“來時空索索,去也赤條條。
更要問端的,天臺有石橋。”
寫完,便擲筆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