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312· 待製潘良貴居士悟道因緣

  312.待製潘良貴居士悟道因緣

  待製潘良貴居士,何山佛燈守珣禅師之在家得法弟子,字義榮,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北宋徽宗靖康元年,因直言上谏,被同僚指爲“狂率”,而遭貶。南宋高宗在位時,被召爲左司谏,複以龍圖閣身份知嚴州,後又爲中書舍人、徽猷閣待製。末後因李光坐罪,受牽連而被降職。

  潘居士四十歲才開始棲心祖道,每至叢林,必隨衆參扣。

  後投佛燈守珣禅師座下請益。潘居士雖用功較久,卻未能契旨,心裏非常著急。

  一日,潘居士向佛燈禅師訴苦道:“某只欲死去時如何?”

  佛燈禅師道:“好個封皮(佛教把人的肉體比作封皮或臭皮囊),且留著使用,而今不了不當,後去忽被他換卻封皮,卒無整理處。”

  [佛燈禅師的意國是說,人的身體雖然是個封皮,卻要好好留著,把它當作修道的工具來使用。一旦失去了人身,輪回到其它的道上,再想修行解脫,那就難了。]

  潘居士于是舉南泉斬貓之公案,向佛燈禅師請益:“某看此甚久,終未透徹。告和尚慈悲。”

  [該公案的內容是:一日,南泉普願禅師看見東西兩堂僧人爲爭奪一只貓兒,吵吵嚷嚷的,南泉禅師便走上前,告訴大衆道:“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衆無對,南泉禅師于是將貓兒斬了。晚上,趙州和尚從外面回來,南泉禅師便把白天斬貓之事告訴了趙州和尚,並請他下一轉語。趙州和尚于是脫掉鞋子,把它安放在頭上,走出丈室。南泉禅師道:“子若在,即救得貓兒也。”]

  佛燈禅師道:“你只管理會別人家貓兒,不知走卻自家狗子!”

  潘居士言下如醉方醒。

  佛燈禅師于是又叮囑他道:“不易,公進此一步,更須知有向上事始得。如今士大夫說禅說道,只依著義理,便快活。大率似將錢買油餈,吃了便不饑。其余便道是瞞地,亦可笑也。”

  潘居士遂連連稱是,後用功益發精勤。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