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淨慈師一禅師悟道因緣
臨安府淨慈水庵師一禅師,雪峰慧昭禅師之法嗣,俗姓馬,婺(wu)州(治所在今浙江金華)人。師一禅師十六歲出家,受具足戒後,一度行腳,遍曆禅席。後投雪峰慧照禅師座下參學。
一日,慧照禅師舉“藏身無迹”之話頭诘問師一禅師。
[藏身無迹的話頭出自船子和尚度化夾山禅師之因緣。船子和尚付法給夾山禅師之後,咐囑夾山禅師道:“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迹,沒蹤迹處莫藏身。于叁十年在藥山,只明斯事。汝今既得,他後莫往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裏,钁頭邊,覓取一個半接續,無令斷絕。”]
師一禅師一時無言以對,只好回到寮房用功參究。一連參了數日,終于豁然大悟,遂作偈呈慧照禅師,偈雲:
“藏身無迹更無藏,脫體無依便厮當。
古鏡不勞還正照,淡煙和露濕秋光。”
慧照禅師見其悟道偈後,便勘驗他道:“畢竟那裏是藏身無迹處?”
師一禅師道:“嘎(a,表反诘、驚訝)!”
慧照禅師又問:“無蹤迹處因甚麼莫藏身?”
師一禅師道:“石虎吞卻木羊兒。”
慧照禅師一聽,便對他大加肯定。
師一禅師悟道後,便往臨安府淨慈寺開法接衆。曾有上堂法語雲:“圓悟師翁道:參禅參到無參處,參到無參始徹頭。水庵則不然,參禅參到無參處,參到無參未徹頭。若也欲窮千裏目,直須更上一層樓。”
[按,《五燈會元》記淨慈師一禅師爲育王端裕禅師之法嗣,而同書育王端裕禅師章中,又記端裕禅師曾師事淨慈一禅師。按古人的習慣,把“淨慈師一禅師”簡稱“淨慈一禅師”是經常的事。若如此,則錯亂一至如此!從師一禅師的上堂法語看,他是圓悟克勤禅師的法孫應是沒有問題的。這樣一來,說端裕禅師曾師事淨慈一禅師必是誤記。那麼,此處的雪峰慧照是誰?按古人喜歡用地名指代人名的習慣,莫非就是育王端裕禅師?端裕禅師一生住持道場很多,但他的傳記中卻未見雪峰慧照之記載。故不能定論,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