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99· 參政李邴居士悟道因緣

  299.參政李邴居士悟道因緣

  參政李邴居士,大慧宗杲禅師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漢老,濟州任城縣(今山東濟甯)人,北宋徽宗崇甯五年(1106)中進士,先後任起居舍人、給事中、翰林學士等職。高宗即位後,先後又拜兵部侍郎、尚書左丞、參知政事等職。後歸老泉州,閑居十七余年,醉心祖道,專修默照禅。

  李邴居士後來聽說大慧宗杲禅師將默照禅斥爲邪禅,既感到疑惑,同時又感到憤怒。當時宗杲禅師住在泉南長樂庵接衆。于是他便前往參禮。

  一日,宗杲禅師升座示衆(爲大衆開示法要),先舉趙州和尚庭前柏樹子公案,然後提唱道:“庭前柏樹子,今日重新舉。打破趙州關,特地尋言語。敢問大衆:既是打破趙州關,爲甚麼卻特地尋言語?”良久,宗杲禅師便自下轉語道:“當初只道茆長短,燒了方知地不平。”

  李邴居士聽了,當下便契悟,于是禮謝宗杲禅師,說道:“無老師後語,幾蹉過!”

  李邴居士悟道後,還經常寫信,向宗杲禅師求咨決,如有書雲:

  “某近扣籌室(丈室),承擊發蒙滯,忽有省入。顧惟根識暗鈍,平生學解盡落情見,一取一舍,如衣壞絮,行草棘中,適自纏繞。今一笑頓釋所疑,欣幸可量!非大宗匠,委曲垂慈,何以致此?自到城中,著衣吃飯,抱子弄孫,色色仍舊。既無拘執之情,亦不作奇特之想。其余夙習舊障,亦稍輕微。臨行叮咛之語,不敢忘也。重念始得入門,而大法未明,應機接物,觸事未能無礙,更望有以提誨,使卒有所至,庶無玷于法席矣!”

  又書曰:“某比蒙誨答,備悉深旨。某自驗者叁:一、事無逆順,隨緣即應,不留胸中。二、宿習濃厚,不加排遺,自爾輕微。叁、古人公案,舊所茫然,時複瞥地(暫見,刹那有省)。此非自昧者。前書大法未明之語,蓋恐得少爲足,當廣而充之,豈別求勝解耶?淨勝現流,理則不無,敢不銘佩!”

  爲了表達對宗杲禅師的感念,李邴居士曾經請人畫了一幅宗杲禅師的肖像,終身供奉。李邴居士後卒于泉州,春秋六十二歲。有《草堂集》一百卷行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