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69· 樞密徐俯居士悟道因緣

  269.樞密徐俯居士悟道因緣

  樞密徐俯居士,圓悟克勤禅師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師川,號東湖居士,洪州分甯人。其父徐禧,字德川,博遊周覽,知古今事變,後授鎮安軍節度使推官、給事中、龍圖閣直學士等職。

  徐俯居士少時懷才負氣,七歲能詩,頗爲其舅父黃山谷所重。在隨侍父親龍圖徐禧外出就任期間,徐俯居士得以有機會經常禮谒法昌倚遇和靈源惟清二位禅師。叁人常常語論終日。那時,徐俯居士尚未入佛門,故聽了兩位禅師的言論,茫然無知。後因目睹法昌倚遇禅師臨終時,預知時至,在笑談之間自在遷化,徐俯居士深感詫異,原來生死是可以自主的,從此以後,他便開始笃信佛教。

  徐俯居士成年後,適逢西夏人入侵,父親徐禧不幸戰死沙場。因爲其父是爲國捐軀的,故朝中爲體恤其後,特授徐俯居士通直郎之職,後又薦爲右谏議大夫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等職。父親之死,給徐俯居士的打擊很大。爲報罔極之恩,徐俯居士特地邀請靈源惟清禅師來到他守孝的地方說法。

  那天,靈源禅師登座說法完畢,最後問道:“諸仁者,只如龍圖(徐禧)平日讀萬卷書,如水傳器,涓滴不遺。且道尋常著在甚麼處?而今舍識之後,這著萬卷書底,又卻向甚麼處著?”

  徐俯居士一聽,言下大悟,說道:“吾無憾矣!”

  靈源禅師便下座,問道:“學士適來見個甚麼,便恁麼道?”

  徐俯居士道:“若有所見,則鈍置和尚去也(如果我回答說有所見,則埋沒了和尚,顯得和尚魯鈍無智)。”

  靈源禅師便道:“恁麼則老僧不如。”

  徐俯居士道:“和尚是何心行?”

  靈源和尚便哈哈大笑。

  靖康初年(1126),徐俯居士被遷爲尚書外郎。此間他經常與朝士同志(同朝爲官、愛好禅修的朋友)寄宿于天甯寺擇木堂,力參圓悟克勤禅師。圓悟禅師亦喜其見地超邁。

  一日,徐俯居士至書記寮,指著圓悟克勤禅師的頂相(此指肖像),說道:“這老漢腳跟猶未點地在。”

  圓悟禅師傾斜著頭,說道:“甕裏何曾走卻鼈!”

  徐俯居士說道:“且喜老漢腳跟點地。”

  圓悟禅師道:“莫謗他好!”

  徐俯居士于是禮拜而去。

  徐俯居士卒于紹興十年(1140),有詩集六卷行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