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無爲宗泰禅師悟道因緣
漢州(今四川廣漢縣)無爲宗泰禅師,五祖法演禅師之法嗣,涪(fu )城(今四川涪陵)人。宗泰禅師出家後不久,即孤身出遊方,遍參叢席。後投五祖法演禅師座下。
一天,五祖告香日(大衆燃香,禮請師家說法開示),法演禅師升座說法,舉“趙州洗缽盂”之公案,讓大衆參究。該公案的具體內容是——
有僧問趙州和尚:“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趙州和尚道:“吃粥了也未?”那僧回答道:“吃粥了也。”趙州和尚道:“洗缽盂去。”那僧忽然省悟。
宗泰禅師被法演禅師許可入室參請之後,一日,法演禅師重舉此公案問宗泰禅師:“你道趙州向伊道甚麼,這僧便悟去?”
宗泰禅師道:“洗缽盂去聻(ni,呢)!”
法演禅師道:“你只知路上事,不知路上滋味。”
宗泰禅師非常驚訝,便問:“既知路上事,路上有甚滋味?”
法演禅師道:“你不知邪?”
過了一會兒,法演禅師又問:“你曾遊浙否?”
宗泰禅師道:“未也。”
法演禅師道:“你未悟在。”
宗泰禅師聽了,心裏一片茫然。
就這樣,宗泰禅師在法演禅師座下參學了五年,可是仍然未能契旨。
後來有一天,法演禅師升堂說法,環顧大衆,說道:“八十翁翁輥(gun,滾動)繡毬。”說完,便下座。
宗泰禅師一聽,便欣然從大衆中走出,說道:“和尚試輥一輥看。”
法演禅師于是以手作打鼓勢,並操著四川腔,唱起綿州巴歌雲:
“豆子山,打瓦鼓。楊平山,撒白雨。
白雨下,取龍女。織得絹,二丈五。
一半屬羅江,一半屬玄武。”
宗泰禅師一聽,豁然大悟,于是連忙掩住法演禅師的嘴說:“只消唱到這裏。”
法演禅師便哈哈大笑,回方丈寮去了。
宗泰禅師悟道後,即還西蜀,應四衆邀請,于無爲開法接衆,後又移住正法。
宗泰禅師曾上堂雲:“此一大事因緣,自從世尊拈華,迦葉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诃大迦葉。以後燈燈相續,祖祖相傳,迄至于今,綿綿不墜,直得遍地生華,故號涅槃妙心,亦曰本心,亦曰本性,亦曰本來面目,亦曰第一義谛,亦曰爍迦羅眼,亦曰摩诃大般若。在男曰男,在女曰女。汝等諸人,但自悟去,這般盡是閑言語。”說完便拈起拂子道:“會了喚作禅,未悟果然難。難!難!目前隔個須彌山。悟了易。易!易!信口道來無不是。”
這段法語,把禅宗最基本的精神傳達出來了,關鍵是看吾人能否承擔。可是,畢竟承擔個什麼?承擔亦不得,不承擔亦不失。雖然如是,境界卻是兩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