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32· 二靈知和庵主悟道因緣

  232.二靈知和庵主悟道因緣

  慶元府(治所在今浙江龍泉)二靈知和庵主,泐潭應乾禅師之法嗣,俗姓張,蘇臺玉峰人。知和禅師兒時曾在堂屋檐下打坐,突然堂屋倒榻了,父母以爲他死定了,沒有想到他居然還坐在那兒,瞑目自若。父母感到非常驚詫,于是便讓他出家,年滿得度。後投泐潭應乾禅師座下參學。

  初禮泐潭,泐潭和尚便問:“作甚麼?”

  知和禅師正要開口回答,泐潭和尚拿拄杖便打,並喝問:“你喚甚麼作禅?”

  就在這一打一喝的逼拶之下,知和禅師蓦然領旨,遂欣然作答曰:“禅,無後無先,波澄大海,月印青天。”

  泐潭和尚又問:“如何是道?”

  知和禅師回答說:“道,紅塵浩浩,不用安排,本無欠少。”

  泐潭和尚一聽,知道他已悟,遂點頭印可。

  知和禅師後辭泐潭和尚,前往南嶽衡嶽寺,禮谒道辯禅師。二人相談甚契,道辯禅師對他尤爲器重。

  北宋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知和禅師入住雪窦中峰、棲雲二庵,時間長達二十余年。在住庵期間,有志于道者,多前來參禮請益。知和禅師曾有一偈,描述了他住庵這段時間的自在閑雅的生活——

  “竹笕(jiang,引山泉之水用的長竹管)二叁升野水,

  松窗七五片閑雲。

  道人活計只如此,

  留與人間作見聞。”

  知和禅師與天童普交禅師曾經是好朋友,二人經常結伴遊方問道。他們曾相約盟誓:“他日吾二人,宜踞孤峰絕頂,目視宵漢,爲世外之人,不可作今時籍名官府、屈節下氣于人者。”

  後來普交禅師因爲被郡僚以天童寺住持席缺爲由,苦苦逼請,不得已,便入住天童寺。這在知和禅師看來,是違約的行爲。後來普交禅師前來看望他,知和禅師果然不接見。

  知和禅師後來自己也被正言(官名,掌規谏)陳公,用計引誘出山弘法,入住二靈。在住持二靈的叁十年間,知和禅師的生活極爲清貧,居無長物,唯有二虎陪侍左右。有一天,這兩只老虎威脅遊人,知和禅師便作偈將它們打發走了。

  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四月十二日,知和禅師示寂,趺坐而逝。知和禅師圓寂後,正言陳公特地爲他撰寫了行狀(相當于傳記),並詳細地記錄了他在示疾期間的種種異迹。後來還爲他塑了像,旁邊有二虎陪伴。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