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22· 清涼慧洪禅師悟道因緣

  222.清涼慧洪禅師悟道因緣

  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縣)清涼慧洪覺範禅師,寶峰克文禅師之法嗣,俗姓喻(亦作彭),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縣)人。慧洪禅師十四歲時,父母雙亡,于是依叁峰靘(qing)禅師爲童子。慧洪禅師少時極聰慧,博覽群書,日記數千言,所以靘禅師非常器重他。十九歲時,慧洪禅師于東京天王寺參加試經,得度。後重點學習成實、唯識二論,同時博通子史。慧洪禅師文才縱橫,以詩名聞于京城士夫之間。四年後,他突然覺得這些文字作略畢竟不能解決個人生死大事,于是便放棄過去所業,前往廬山歸宗寺禮谒真淨克文禅師。真淨禅師後遷石門,慧洪禅師亦隨而前往。

  博學多聞,對于世間人而言,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對修道者而言,卻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處理不當,反而會變成阻塞悟門的大障礙。真淨禅師每每擔心慧洪禅師的,就是這個,怕他落于文字知解之中,而耽誤了對心性的體究。所以他經常舉“玄沙未徹”之語,來激發慧洪禅師的疑情。慧洪禅師凡有語言道理酬對,真淨禅師皆斥道:“你又說道理邪?”

  [“玄沙未徹”之公案的具體內容是--福州靈雲志勤禅師,初在沩山靈祐禅師座下,因見桃華而悟道,遂作偈曰:“叁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華後,直至如今更不疑。”沩山禅師覽偈後,遂勘驗他所悟。志勤禅師所答,皆一一符契宗旨。沩山禅師于是給予印可,並囑咐道:“從緣悟達,永無退失。善自護持。”後有一位僧人將此事告訴了玄沙師備禅師,玄沙禅師道:“谛當甚谛當,敢保老兄未徹在。”衆人皆疑此語。因爲沩山禅師是一代宗師,他是不隨便印可人的。他既印可志勤禅師,志勤禅師必定是開悟無疑。但是玄沙禅師卻不肯。從此以後,玄沙禅師的這句話,便成爲宗門大德用來勘驗學人的一個重要話頭。]

  在真淨禅師的逼拶下,一日慧洪禅師疑情頓脫,豁然大悟,于是述偈曰:

  “靈雲一見不再見,紅白枝枝不著華。

  叵耐釣魚船上客,卻來平地摝(lu,撈)魚蝦。”

  真淨禅師閱偈後,非常高興,遂爲他印可,並命他充當書記。不久,慧洪禅師便辭別真淨禅師,遊方參學,所到之處,皆蒙賞識。從此,慧洪禅師便聲振叢林。

  北宋徽宗崇甯年間(1102-1106),慧洪禅師應朱世英(彥)之邀請,開法于撫州(今江西撫州)北禅寺。兩年後,慧洪禅師離開北禅,遊金陵,又應漕運使吳仲正之邀請,住清涼寺,入寺未及半年,被誣入獄。在獄中,慧洪禅師有不少詩作,反映了他的逆境中修行的思想:

  其一:

  “人間皆熱惱,我自不隨情。

  一室閑趺坐,天魔魂震驚。

  百千大火聚,中有片玉清。

  大哉慈忍力,妙湛合無生。”

  其二:

  “業熟會冤憎,遂爾遭橫逆。

  願行報冤行,遇此真知識。

  用智滅無明,以事觀色力。

  當登萬煅爐,乃驗真金色。”

  後多虧丞相張商英、太尉郭天信居士之保奏,慧洪禅師才得以出獄並重新得度。可是,好景不長,政和元年(1111),由于張商英遭到同黨的排擠被罷相,慧洪禅師亦遭牽連治罪,被剝奪僧籍,發配崖州(海南島的最南端)。此間,慧洪禅師亦有不少詩偈,其一雲:

  “道人何故,淫房酒肆。

  我自調心,非幹汝事。

  折腳铛子,隨處安置。

  食無精粗,但欲接氣。

  心欲持散,但當攝來。

  大火聚中,青蓮花開。”

  政和叁年,慧洪禅師遇赦,回到筠州,寄居荷塘寺。兩年後,又移居雲岩。不久被狂道士誣爲張懷素之同黨,于南昌下獄百余日。

  經過幾番磨難,此時慧洪禅師已萬念俱灰,居寂音堂隱修,自號寂音尊者。時年五十叁歲。曾有題壁詩雲:

  “霜須瘴面老垂垂,瘦搭詩肩古佛衣。

  滅絕尚嫌身是黑,此生永與世相違。

  殘經倦讀閑憑幾,幽鳥獨聞常掩扉。

  寢處法華安樂行,蕩除五十二年非。”

  慧洪禅師晚年主要從事文字著述,以發揮過去賢聖之妙旨。當時正值金兵南下,國難重重。其間,慧洪禅師曾到刑部,要求平反,恢複其僧籍,沒有結果。無望之余,慧洪禅師便退遊廬山,後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示寂于同安,春秋五十八歲。

  慧洪禅師生前與張無盡商英居士相友善。張公曾經自謂已得龍安從悅禅師之末後句,叢林尊宿都不敢跟他對機。

  一天晚上,慧洪禅師與張公談及此事。

  張公道:“可惜雲庵(真淨禅師)不知此事。”

  慧洪禅師非常驚訝,便問所以。

  張公道:“商英頃自金陵酒官移知豫章,過歸宗見之,欲爲點破。方敘悅(從悅禅師)末後句未卒,此老大怒,罵曰:“此吐血禿丁、脫空妄語,不得信。”既見其盛怒,更不欲敘之。”

  慧洪禅師一聽,便大笑道:“相公但識龍安(從悅禅師)口傳末後句,而真藥現前不能辨也。”

  張公大驚失色,連忙站起來,握著慧洪禅師的手說:“老師真有此意邪?”

  慧洪禅師道:“疑則別參。”

  張公于是取來家藏的雲庵頂相,展開禮拜,並書頌贊之,然後把它贈給慧洪禅師,其詞曰:

  “雲庵綱宗,能用能照。

  天鼓希聲,不落凡調。

  冷面嚴眸,神光獨耀。

  孰傳其真,觌面爲肖。

  前悅後洪,如融如肇。” 

  慧洪禅師生前著作等身,有《林間錄》二卷、《林間後錄》一卷、《臨濟宗旨》一卷、《僧寶傳》叁十卷、《高僧傳》十二卷、《冷齋夜話》十卷、《石門文字禅》叁十卷等等。這些著作,對了解宋朝後期佛教的發展態勢,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學價值。後人把他看作是文字禅的肇始者。

  慧洪禅師才高八鬥,喜與士大夫交遊,言談無忌,圖泉湧河決不快。這也是他屢遭罪獄的因緣之一。然其氣骨清奇,決非阿谀之輩。有詠竹詩雲:

  高節長身老不枯,平生風骨自清癯。

  愛君修竹爲尊者,卻笑寒松作大夫。

  不見同行木上座,空余聽法石于菟。

  戲將秋色供齋缽,抹月披雲得飽無?

  詩中所說的竹尊者正是他的自我寫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