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知衆生種種異 悉是想行所分別
于此觀察悉明了 而不壞于諸法性
衆生是起惑造業受報,種什麼因,便結什麼果,這是自然的道理。如種佛因,便結佛的果;如種菩薩因,便結菩薩的果;如種緣覺因,便結緣覺的果;如種聲聞因,便結聲聞的果。這是四聖道。尚有六凡道,就是叁善道——天、人、修羅,叁惡道——畜生、餓鬼、地獄。總之,種叁善道因,便結叁善道的果;種叁惡道因,便結叁惡道的果。這個道理,絲毫不爽,千真萬確,絕無迷信色彩。
愚癡的人,不知因果的厲害,隨便錯因果,甚至不相信因果,撥無因果。有智慧的人,知道因果報應的厲害,就怕錯因果。無論做什麼事情,叁思而後行。出世聖人,修行爲了因果。一般凡夫,就要造因果。沒有罪過要造罪過,造出罪過,自己還不承認是罪過,認爲理所當然,沒有慚愧之心,這是罪上加罪,不可饒恕。
衆生有種種的異別,包括善惡的種子,各有不同。各造各的業,各受各的報,都在色受想行識五蘊法中,所分別而成就的。若能在種種業果報應之中,觀察明白,便了知一切法性而又不破壞它。
智者了知諸佛法 以如是行而回向
哀愍一切諸衆生 令于實法正思惟
有智慧的人,明白了解諸佛所說的法,修菩薩行,把所聚集的善根,爲衆生回向。爲什麼爲衆生回向?因爲哀愍一切衆生。菩薩看衆生太愚癡,所做的事,顛顛倒倒,無論如何教化,也不明白。教他舍己爲人,舍末求本,擁護正法,令正法住世,他不相信。所以衆生是可憐者。勸他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對于真實法,應該往對的來做。怎樣是不對?應該反省一下,仔細想一想,不但想一次,而且時時要想,自己是不是錯了因果?自己是不是對佛教沒有盡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反而造出種種罪過呢?因之,時時刻刻回光返照,反省又反省,檢討又檢討,這樣,才算是個真正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