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60· 疏山匡仁禅師悟道因緣

  160.疏山匡仁禅師悟道因緣

  撫州(今江西境內)疏山匡仁禅師,又作光仁禅師,洞山良價禅師之法嗣,吉州新淦(gan,今江西清江縣)人。少年時投本州元證禅師落發出家。匡仁禅師雖然生得矮小醜陋,但是精于言辯,衆莫能及。後辭師往東都聽習經論,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覺得沈入義理、數他人寶,與他出家的本懷相去甚遠,他說:“尋行數墨,語不如默。舍已求人,假不如真。”于是便放棄所學,投洞山良價禅師座下,隨衆參請。其悟道過程,頗多周折。

  初到洞山,匡仁禅師恰好碰上洞山禅師早參。

  匡仁禅師于是從大衆中走出來,問道:“未有之言,請師示誨。”

  [未有之言,即是萬法未生之前,乃指自性或真如實相邊事]

  洞山禅師道:“不諾無人肯(你若不應答,別人也就無法印可你)。”

  匡仁禅師道:“還可功(功用、人爲造作)也無?”

  洞山禅師道:“你即今還功得麼?”

  匡仁禅師道:“功不得即無諱(回避)處。”

  後來又有一天,洞山禅師上堂雲:“欲知此事,直須如枯木生花,方與他合。”

  匡仁禅師問:“一切處不乖時如何?”

  洞山禅師道:“阇黎,此是功勳邊事。幸有無功之功,子何不問?”

  匡仁禅師道:“無功之功,豈不是那邊人?”

  洞山禅師道:“大有人笑子(你)恁麼問。”

  匡仁禅師道:“恁麼則迢然去(相去遙遠)也。”

  洞山禅師道:“迢然非迢然,非不迢然。”

  匡仁禅師問:“如何是迢然?”

  洞山禅師道:“喚作那邊人,即不得。”

  匡仁禅師又問:“如何是非迢然?”

  洞山禅師道:“無辨處。”

  接著,洞山禅師便問匡仁禅師:“空劫無人家,是甚麼人住處?”

  匡仁禅師道:“不識。”

  洞山禅師道:“人還有意旨也無?”

  匡仁禅師道:“和尚何不問他?”

  洞山禅師道:“現問次。”

  匡仁禅師道:“是何意旨?”

  洞山禅師道卻不回答。

  洞山禅師圓寂後,匡仁禅師無由請益,遂投潭州大沩禅師(靈祐)座下,當時他正好趕上沩山禅師示衆道:“行腳高士,直須向聲色裏睡眠、聲色裏坐臥始得。”

  匡仁禅師一聽,便從大衆中走出,問道:“如何是不落聲色句?”

  沩山禅師沒有答話,卻豎起拂子。

  匡仁禅師道:“此是落聲色句。”

  沩山禅師于是便放下拂子,回方丈寮去了。

  匡仁禅師不契其旨,便辭別香嚴和尚(智閑),准備前往他方參學。香嚴和尚當時亦在沩山座下。

  香嚴和尚問:“何不且住?”

  匡仁禅師道:“某甲與和尚無緣。”

  香嚴和尚便問:“有何因緣,試舉看。”

  匡仁禅師于是便把自己參沩山禅師之過程告訴了香嚴和尚。

  香嚴和尚道:“某甲有個話。”

  匡仁禅師問:“道甚麼?”

  香嚴和尚道:“言發非聲,色前不物。”

  匡仁禅師道:“元來此中有人。”說完便囑咐香嚴和尚說:“向後有住處,某甲卻來相見。”

  匡仁禅師離開沩山後,沩山禅師問香嚴和尚:“問聲色話底矮阇黎在麼?”

  香嚴和尚道:“已去也。”

  沩山禅師問:“曾舉向子(你)麼?”

  香嚴和尚道:“某甲亦曾對(應答)他來。”

  沩山禅師道:“試舉看。”

  香嚴和尚于是把他跟匡仁禅師說的話告訴了沩山禅師。

  沩山禅師問:“他道甚麼?”

  香嚴和尚道:“深肯某甲。”

  沩山禅師一聽,便啞然失笑,說道:“我將謂這矮子有長處,元(原)來只在這裏。此子向去,若有個住處,近山無柴燒,近水無水吃。”

  匡仁禅師聽說福州大沩安和尚曾示衆雲“有句無句,如藤倚樹”,于是便特地入嶺,投大沩安和尚座下。剛去的時候,正好趕上大沩安和尚在泥牆壁。

  匡仁禅師便走上前問道:“承聞和尚道,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是否?”

  大沩安和尚道:“是。”

  匡仁禅師道:“忽遇樹倒藤枯,句歸何處?”

  大沩安和尚便放下手中的泥盤,呵呵大笑,回方丈寮去了。

  匡仁禅師跟在後面,說道:“某甲叁千裏賣卻布單,特爲此事而來,和尚何得相弄?”

  大沩安和尚一聽,便喚侍者取二百錢給匡仁禅師,讓他離開,並且囑咐道:“向後有獨眼龍爲子點破在。”

  第二天,大沩安和尚上堂,匡仁禅師便從大衆中走出,問道:“法身之理,理絕玄微,不奪是非之境,猶是法身邊事。如何是法身向上事?”

  大沩安和尚沒有吭聲,卻舉起拂子。

  匡仁禅師道:“此猶是法身邊事。”

  大沩安和尚反問道:“如何是法身向上事?”

  匡仁禅師便從大沩安和尚手中一把奪過佛子,折斷扔在地上,然後回到大衆中。

  大沩安和尚歎息道:“龍蛇易辨,衲子難瞞。”

  離開大沩安和尚之後,匡仁禅師又聽說婺州明招謙和尚正出世接衆。而且謙和尚是一只眼,于是,匡仁禅師便徑往禮拜。

  謙和尚問:“甚處來?”

  匡仁禅師道:“閩中來。”

  謙和尚道:“曾到大沩否?”

  匡仁禅師道:“到。”  

  謙和尚問:“有何言句?”

  匡仁禅師便把自己參大沩安和尚的經過告訴了謙和尚。

  謙和尚一聽,便道:“沩山可謂頭正尾正,只是不遇知音。”

  匡仁禅師仍然沒有省悟。反過來卻問謙和尚:“忽遇樹倒藤枯,句歸何處?”

  謙和尚道:“卻使沩山笑轉新。”

  匡仁禅師終于言下大悟,遂感歎道:“沩山元(原)來笑裏有刀!”說完便向大沩安和尚所在方向,遙望禮拜,悔過忏謝。

  匡仁禅師悟道後,聽說香嚴和尚正出世傳法,于是記起先前分手所說過的話。爲了不爽前約,匡仁禅師便前往造訪。

  香嚴和尚上堂,有僧問:“不求諸聖、不重已靈時如何?”香嚴和尚道:“萬機休罷,千聖不攜。”

  匡仁禅師在衆中便作嘔吐聲,說道:“是何言欤?”

  香嚴和尚一聽此語,便下座,問匡仁禅師道:“適對此僧語必有不是,致招師叔如是,未審過在甚麼處?”

  匡仁禅師道:“萬機休罷,猶有物在。千聖不攜,亦從人得。如何無過?”

  香嚴和尚道:“卻請師叔道。”

  匡仁禅師道:“若教某甲道,須還師資禮始得。”

  香嚴和尚于是便具禮禮拜,接著又開始剛才的對話。

  匡仁禅師道:“何不道肯諾不得全?”

  香嚴和尚道:“肯又肯個甚麼?諾又諾于阿誰?”

  匡仁禅師道:“肯即肯他千聖,諾即諾于已靈。”

  香嚴和尚一聽,便道:“師叔恁麼道,向去倒屙叁十年在。”

  匡仁禅師後又來到夾山善會和尚處。

  趁夾山和尚上堂時,匡仁禅師便問:“承師有言,目前無法,意在目前。如何是非目前法?”

  夾山和尚道:“夜月流輝,澄潭無影。”

  匡仁禅師一聽,便作掀禅床的姿勢。

  夾山和尚道:“阇黎作麼生?”

  匡仁禅師道:“目前無法,了不可得。”

  夾山和尚于是便贊歎道:“大衆看取,這一員戰將。”

  匡仁禅師一度回故裏,出住藍田道場。後又遷疏山。匡仁禅師臨遷化時,有偈示衆雲:

  “我路碧空外,白雲無處閑。

  世有無根樹,黃葉風送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