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110· 清涼文益禅師悟道因緣

  110.清涼文益禅師悟道因緣

  金陵清涼院文益禅師,羅漢桂琛禅師之法嗣,俗姓魯,余杭(今浙江杭州)人。七歲時從新定智通院全偉禅師落發出家,二十歲于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開元寺受具足戒。當時,希覺律師正在明州鄮(mao)山育王寺大弘律學。文益禅師慕其名,亦前往聽習,並深得其微旨。在此期間,文益禅師還旁涉儒家典籍,並學習寫作詩文。希覺律師對他很器重,稱他爲“我們之遊、夏(孔子的弟子子遊、子夏)也。”

  文益禅師後被禅宗頓悟法門所吸引,決定放棄舊學,南下遊方參學。他先到福州,參長慶慧稜禅師,因緣不具足,無由契悟。後與紹修、法進二禅師結伴,准備同往嶺南參學。途經地藏院的時候,天下大雪,不能前行,于是叁人便暫住休憩。

  一日,叁人正在烤火,地藏和尚(桂琛)問:“此行何之?”

  文益禅師道:“行腳去。”

  地藏和尚又問:“作麼生是行腳事?”

  文益禅師道:“不知。”

  地藏和尚道:“不知最親切。”

  接著,地藏和尚又同叁人談起《肇論》來,談到“天地與我同根”的時候,地藏和尚突然問:“山河大地,與上座自己是同是別?”

  文益禅師道:“別。”

  地藏和尚于是豎起兩指。

  文益禅師一見,便道:“同。”

  地藏和尚又豎起兩指,並起身而去。

  不久雪止天晴,叁人便向地藏和尚辭行。

  地藏和尚把他們送到山門口,並問文益禅師:“上座尋常說叁界唯心,萬法唯識。”說到這裏,地藏和尚便指著庭外的一塊大石頭,問道:“且道此石在心內?在心外?”

  文益禅師道:“在心內。”

  地藏和尚反問道:“行腳人著甚麼來由,安片石在心頭?”

  文益禅師被窘得無言以對,叁人當即又返回地藏院,放下行旋包,依地藏和尚法席下,求地藏和尚爲他們抉擇法義。

  這樣過了將近一個月,文益禅師每天向地藏和尚雖呈述自己的見解,講說道理,可是地藏和尚卻對他說:“佛法不恁麼。”

  文益禅師非常絕望,說道:“某甲詞窮理絕也。”

  地藏和尚道:“若論佛法,一切見(現)成。”

  文益禅師一聽,言下大悟,並決定長期留在地藏和尚身邊。

  與此同時,文益禅師的兩位同行,紹修和法進二禅師,在地藏和尚的點化下,亦皆契悟佛心。

  文益禅師後離開地藏和尚,四處參學。在江西撫州,文益禅師曾應州牧之邀請,一度住崇壽院。後來,南唐國主李景聽說了文益禅師的道名,又邀請他到金陵,住持報恩禅院,署號淨慧禅師,後來又請他入住清涼道場,一直到他圓寂。

  文益禅師德高道隆,門庭興盛,座下人才濟濟,被尊爲法眼宗的開山祖師。他平生有許多精彩的開示,試舉數則如次:

  1.問:“十二時中如何行履,即得與道相應?”師(文益禅師)曰:“取舍之心成巧僞。”

  2.問:“十二時中如何行履?”師曰:“步步蹋(踏)著。”

  3.師指竹問僧:“還見麼?”曰:“見。”師曰:“竹來眼裏?眼到竹邊?”曰:“不恁麼。”

  4.因開井被沙塞卻泉眼。師曰:“泉眼不通被沙礙,道眼不通被甚麼礙?”僧無對。師代曰:“被眼礙。”

  文益禅師與南唐國主李景關系甚密。一日,文益禅師陪李景觀賞牡丹花。李王請文益禅師作偈,文益禅師當即賦雲:

  “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

  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

  豔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

  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

  [毳,音cui,僧衣的一種。]

  李王一聽,頓悟其意。

  文益禅師曾就“叁界唯心”作頌雲:

  “叁界唯心,萬法唯識。

  唯識唯心,眼聲耳色。

  色不到耳,聲何觸眼。

  眼色耳聲,萬法成辦。

  萬法匪緣,豈觀如幻。

  山河大地,誰堅誰變?”

  又就“華嚴六相義”作頌雲:

  “華嚴六相義,同中還有異。

  異若異于同,全非諸佛意。

  諸佛意總別,何曾有同異?

  男子身中入定時,女子身中不留意。

  不留意,絕名字,萬象明明無理事。”

  文益禅師圓寂于後周顯德五年(958)七月。春秋七十四歲。谥大法眼禅師。有《宗門十規論》傳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