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86· 天皇道悟禅師悟道因緣

  86.天皇道悟禅師悟道因緣

  荊州天皇道悟禅師,石頭遷禅師之法嗣,俗姓張,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華)東陽人。道悟禅師自幼就生得神儀超俗,迥異常兒,不好世樂,有出世志。十四歲時,道悟禅師就想出家,但是沒有得到父母的允許。不得已,他只好減損飲食,以至于一天一食,結果餓得形體羸弱憔悴。這樣,父母不得不從其所願。于是,道悟禅師便依明州(治所在今浙江甯波)大德落發,二十五歲時又赴杭州竹林寺受具足戒。

  道悟禅師道心猛利,修持精進,梵行清淨。經常于風雨晦暝之夜,獨自前往荒僻的丘冢間,打坐習禅,曆境練心。經過這種近似頭陀式的苦行,道悟禅師終于得以身心安靜,離諸怖畏。後來,他離開了竹林寺,開始四方遊學、遍參禅德。

  開始,道悟禅師投余杭徑山道欽國一禅師座下,學習禅法五年。在此期間,他經過國一禅師的點化,言下密契宗要,“識衣中珠,身心豁然,真妄皆遣,斷諸疑滯,無畏自在。”大曆十一年(776),道悟禅師潛入余姚大梅山隱修,岩棲木食,日與猿猱虎豹爲伍。這樣過了叁、四年的時間,後被樵夫發現,複出山行腳。

  建中初年(780,道悟禅師來到鍾陵(原名豫章,今江西南昌)參禮馬祖。馬祖亦重新印可了他的解悟。道悟禅師始知法無異說,遂依止馬祖座下近兩年。第二年秋天,道悟禅師又辭別馬祖,前往湖南南嶽,參訪石頭希遷禅師。

  初禮石頭,道悟禅師便問:“離卻定慧,以何法示人?”

  石頭和尚道:“我這裏無奴婢,離個甚麼?”

  [石頭和尚的意思是說,我這裏隨處作主,立處皆真,本無一法可得,遑論定慧這些閑家具。你要我離,離個什麼呢?]

  道悟禅師又問:“如何明得?”

  [既然連定慧都沒有,那麼,又通過何種途徑來證得自性呢?]

  石頭和尚道:“汝還撮得虛空麼?”

  [自性如虛空,無形無相,如何把捉?]

  道悟禅師一聽,覺得因緣不契,便道:“恁麼則不從,今日去也!”

  [你若這樣講,我即不肯。我現在就離開這裏!]

  石頭和尚于是問道:“未審汝早晚從那邊來?”

  道悟禅師道:“道悟不是那邊人。”

  石頭和尚道:“我早知汝來處也。”

  道悟禅師道:“師何以贓誣于人?”

  石頭和尚道:“汝身見在。”

  道悟禅師問:“雖然如是,畢竟如何示于後人?”

  石頭和尚反問道:“汝道誰是後人?”

  道悟禅師一聽,言下大徹,從前在國一、馬祖二大師門下所獲心得,頓時掃蕩無余。蓋其平生所悟,可用《宋高僧傳》中的一句話來概括:“垢淨共住,水波同體。觸境迷著,浩然忘歸。叁世平等,本來清淨。一念不起,即見佛心”。

  道悟禅師大事了畢之後,即前往荊州當陽紫陵山,住山開法,一時四方學徒、都城士女,聞風而至。後被請入荊州城中,住天皇寺。道悟禅師接衆,一向平等,客無貴賤,皆坐而揖之,無論多大高官,一概不迎不送。當時裴休任江陵右仆射,常來殷勤問法,對道悟禅師恭敬有加。由于得到地方長官的支持,石頭禅法經過道悟禅師的弘揚,一時大盛。

  道悟禅師圓寂于元和二年丁亥(807),春秋六十,戒臘叁十五。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