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84· 天竺證悟法師悟道因緣

  84.天竺證悟法師悟道因緣

  臨安府(今杭州市)上竺圓智證悟法師,俗姓林,臺州人,本習天臺,依臺蓮仙法師修行。

  有一天,證悟法師向白蓮法師問起具變(理具事變,體同用異。具是就體而言,變是就相、用而言)之道。白蓮法師指著行燈(行夜路時所用之燈)道:“如此燈者,離性絕非,本自空寂,理則具矣。六凡四聖,所見不同,變則在焉(就好比這行燈,無有自性,遠離是非二邊,體自空寂,是爲理具。雖是同一對象,然六凡四聖所見,各不相同,是爲變在其中。理同而變異,個中關鍵取決于個人的業力)”。

  可是,證悟法師聽了,迷迷糊糊,並不能體悟其中的妙旨。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證悟法師一邊掃地一邊誦《法華經》,當他誦到“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一語時,始悟其旨。

  于是他便把自己的所悟告訴了白蓮法師。白蓮法師當即印可了他。

  證悟法師悟道後,即前往臨安上竺,住山示衆。自從領衆以來,他深感天臺學者“囿于名相,膠于筆錄”,以至天臺這一重實修之法門,逐漣演變成爲文字之學,遭到禅宗行人的鄙視。于是他便前往臺州禮谒護國此庵景元禅師。

  夜間深談的時候,證悟法師提到蘇東坡居士宿東林寺時所作的一首偈子--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說道:“也不易到此田地。”

  此庵禅師道:“尚未見路徑,何言到耶?”

  證悟法師道:“只如他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這個消息?”

  此庵禅師道:“是門外漢耳。”

  證悟法師聽了非常納悶,便道:“和尚不吝,可爲說破?”

  此庵禅師道:“卻只從這裏猛著精彩,觑捕看。若觑捕得他破,則亦知本命元辰落著處。”

  聽了此庵禅師的教導,證悟法師當即便用功參究,整個晚上都不睡覺,天快亮的時候,寺院的晨鍾突然響起,他一驚,心中的疑團頓時消散,于是便步東坡居士之韻,另作一偈,雲:

  “東坡居士太饒舌,聲色關中欲透身。

  溪若是聲山是色,無山無水好愁人。”

  天亮以後,證悟法師特地把此偈呈給此庵禅師看。

  此庵禅師看了,故意說道:“向汝道是門外漢。”

  證悟法師一聽,便起身禮謝。

  不久,有僧爲建馬祖殿前來化瓦,並求取法語,以便發揚宗風。證悟法師遂書偈語一首,道:

  “寄語江西老古錐,從教日炙與風吹。

  兒孫不是無料理,要見冰消瓦解時。”

  此庵禅師見了,知道他已經徹悟,笑道:“須是這阇黎始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