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79· 木平善道禅師悟道因緣

  79 .木平善道禅師悟道因緣

  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木平山善道禅師,蟠龍可文禅師之法嗣。初谒洛浦元安禅師,善道禅師問:“一漚未發已前,如何辨其水脈?”

  [意思是諸法未生之前,如何辨識其體。善道禅師此問,已將體與相、用打成兩截、欲離于相、用而覓其體,顯然已落二邊。]

  洛浦禅師道:“移舟谙水脈,舉棹別波瀾。”

  可惜,善道禅師當時並不知洛浦禅師答話之落處,因而未能契悟其旨。

  于是,他不得不離開洛浦山,前往參禮蟠龍可文禅師。  

  初禮蟠龍禅師,善道禅師即提出相同的問題:“一漚未發已前,如何辨其水脈?”

  蟠龍禅師道:“移舟不別水,舉棹即迷源。”

  善道禅師一聽,言下大悟。原來佛法無多子,洛浦的亦是蟠龍的,無有二致。

  善道禅師悟道後,即前往袁州木平山,住山接衆,其接人方式非常奇特:凡是前來參學的,先不許進丈室參禮,而是令他們運土叁擔,並示偈曰:

  “南山路仄東山低,新到莫辭叁轉泥。

  嗟汝在途經日久,明明不曉卻成迷。”

  善道禅師生而有奇相,肉髻螺紋。金陵李氏非常仰慕他的道譽,經常迎請供養,待以師禮。李氏曾問善道禅師:“如何是木平?”

  善道禅師道:“不勞斤斧。”

  李氏道:“爲甚麼不勞斤斧?”

  善道禅師道:“木平。”

  [顯然,這裏的木平是指人人本具的自性佛,本自天成,不假雕琢,無修無得。]

  後來法眼禅師聽說了他的這則接人語錄,作偈相贈曰:

  “木平山裏人,貌古言複少。

  相看陌路同,論心秋月皎。

  壞衲線非蠶,助歌聲有鳥。

  城阙今日來,一漚曾已曉。”

  善道禅師入寂後,谥真寂禅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