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喜一切善
如果我們能夠圓滿一些真正的善行,那便可以産生一股特別的力量來利己及利他,正因如此,我們便應當對善行之效益懷報信心,特別是當我們一切都很順利之時,千萬別忘了多費些心力去幫助他人、利益他人,所有的事物均是具有相互依存而生的本質,無一事物是不依此理而來的,是故,助人利他是十分重要的,而在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關連性後,我們應更明白該如何去助人利他,進而時時去觀照,這是好的!
依照佛教義理所示,快樂必來自有其“因”,此“因”即是善好之行,而此“因”之産生也是要靠許多不同之條件及情況,爲了要能使這些促成善行的情況條件聚合,重要的是要先去了解善行之各個層面,其因其果以及如何去圓滿完成之。
圓滿善行結果的關健爲何?就是“隨喜”,“隨喜”就是當我們見到或聽到關于任何善行時,心中自然産生快樂與歡喜,甚而有時僅僅看到正面行爲之景象時,也感到高興,這便是“隨喜”。
二種“隨喜”之方:
1、于“因”上隨喜;
2、于“果”上隨喜。
如何才能得獲達到證悟的“因”呢?就是棄舍十惡行,力行十善行,我們若依此修爲時,我們便會感到快樂。而當我們見到他人也如此修爲,吾等也因此感覺真歡喜,這就是所謂之──于“因”上隨喜。所謂于“果”上隨喜,表示善行已有了成果,此善果是大樂或是證悟,此時,我們的歡喜即是──于“果”上隨喜。
隨喜可以透過身、語或意來表達,在許多不同的方式中,我們的身可以反射出心的喜悅,如:流淚或甚至顫抖等,至于語,可以用來贊美,如:“您所做的一切真是美好啊!”等等,意的部份,對于任何己作或他作的善行,心中皆自然升起喜悅即是。由此可知,“隨喜”是對治“嫉妒”的一帖良方。
而表達出這種滿心歡愉的利益是爲何?他人行善及其所得之善果可能帶給彼等得獲解脫,而倘若我們能真心地隨喜他人之成就,我們所得到之利益會甚于那位實際行善之人,除此,如果我們對自己之善行及結果也能隨喜的話,那麼成果將會是無盡的!
上述關于“隨喜”的開示是依照大乘教法義理而來,一般來說,當我們做一善行時,我們會得獲到正面的“果”,但此“成果”卻是有限的,而倘若我們能隨喜他人之善行,那麼我們所獲的除了自己善行之善果外,也會得到他人行善之好結果,所以“隨喜”具有特別殊勝之力量。在七根本修持之中,由其一衍生編撰了“七支供養文”(注),此祈禱文幾乎含藏于一切修持之中。上述乃是就“隨喜”之類別、修持、利益及本質的簡短解說,我希望大家能圓滿許多之善行,並迅速得獲喜悅之果,不僅如此,也希望經由此喜悅,大家能夠利益更多之有情衆生。
(注) 七支供養:
1、禮敬諸佛
2、廣修供養
3、忏悔惡業
4、隨喜功德
5、請轉*輪
6、請佛住世
7、回向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