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皈依與發心

  法王首次對外公開開示:皈依與發心

  如虛空無量之衆生得證無上正覺,必了達及恪守皈依之律義。

  皈依可分爲叁個層次:

  *皈依的根基

  *皈依的本義

  *皈依的承諾

  皈依的根基是虔誠和慈悲:完全信任和依賴佛、法、僧,和以慈悲心去解救一切衆生的苦難。了悟叁寶是你唯一和究竟的庇蔭,從而誠心地信任和依賴佛、法、僧就是虔誠。發願度盡衆生在輪回苦海中所面對的苦難就是慈悲。

  皈依的本義是什麼?皈依的本義就是:

  除了佛之外,再沒有其他和究竟的領導。在這一個世界來說,佛就是指賢劫第四位佛,也就是爲我們開示了成佛之道的釋迦牟尼佛。

  除了法之外,再沒有其他的正道;而憑著聞、思、修,一定得到無上正覺,不會誤入岐途。

  在成佛道上,除了僧伽之外,再沒有其他良師法侶。僧伽可以分爲兩類:一般的僧伽是指比丘和比丘尼;聖賢僧伽是指例如己登十地的菩薩。但是這裏所說的僧伽是指任何在成佛道上協助你的人。

  所以各位應該在心中牢記著這些清楚和不變的承諾:除了佛之外,再沒有其他究竟的皈依;除了法之外,再沒有其他正道;除了僧伽之外,再沒有其他的良師法侶。

  有關遵守和實踐皈依律義的教法有很多,大致上可分爲廣泛和特別兩類。以廣泛的教法來說:

  第一、應不惜舍棄生命,也要遵守律義,更不爲利欲所動而放棄昄依的承諾;如果有人把大量的財富放在你面前,或要脅你的生命安全,你應該不爲所動而持守皈依。

  第二、遇到任何困難和痛苦,叁寶依然是你唯一可以依賴的庇蔭。

  第叁、你應該恒常供奉叁寶,包括象征著佛身、語、意的任何法物。

  第四、除了自己皈依之外,也應盡力引領別人皈依。個人實踐皈依律義並不足夠,應引領他人趨入正道。如果有人誤入岐途,你更須導引他們重回正軌。

  第五、你應該禮拜十方諸佛,尤其是你成就佛部的部主。這就是說你早、午、晚叁時也要敬禮諸佛。

  此外還有昄依叁寶的特別戒律:

  第一、皈依了叁寶,就不再托庇于世俗的神明,以他們爲究竟庇蔭。世俗的神明仍然身在輪回,如何有能力助你脫離?正如《菩薩叁十七道品》所說:我們不應以世俗的神明作爲皈依。

  第二、皈依了佛法,就不應該傷害衆生有情。有情不單是指有四足和毛發的動物,還包括了任何有感覺和意識的衆生。除了不殺生,不偷盜外,各位更應開始以一個和善的態度來處世。

  第叁、皈依了僧,就不應和損友來往,因爲與他們相處只會有害無益。

  關于禮敬叁寶的戒律亦有叁個:

  第一、皈依了佛,就應該對佛和他們的象征心懷尊敬。這包括了在清淨的地方供奉佛像,誠心禮拜,供養等等。

  第二、皈依了法,就要尊敬佛法。這不單止是指整套佛經或法本,甚至是一字或一句的佛經,我們也要尊敬。

  第叁、皈依了僧伽,就要尊重僧伽和他們的象征,包括了身穿僧服的修行人,甚至地上一塊類似僧袍的紅布,你也要當它是僧伽的象征而不可以藐視。

  皈依叁寶有叁個依循:

  第一、皈依了佛,你們的心就要依循佛法。如果我們自稱皈依佛,但我們的心卻與佛法背道而馳、這就是不恰當。讓你的心與佛心融彙,從而在心中升起平靜和安穩。 

  第二、皈依了法,我們的言語就要依循佛法。既然我們自稱皈依法,就不應讓言語有違佛法。所以我們要戒除謊言,毀謗和傷害他人的言詞,在日常生活裏,讓我們的言語與佛法融彙。

  第叁、皈依了僧伽,我們的行爲就要依循佛法。讓我們的生命依隨著佛法來生活,戒除一切惡業如邪淫等等。

  行持皈依律義會有什麼得益?如沒有得益,我們當然不需要皈依。

  第一、皈依開始了我們佛法的修持。

  第二、我們爲行持其他戒律建造了一個良好的根基。

  第叁、人和非人再不能傷害我們;一切的困難和阻擾都會平息。

  第四、佛、法、僧的加持盡來生也不會舍離我們。

  第五、一切惡業的果報都會減輕。

  皈依的得益其實是數之不盡。

  我開示皈依的緣因是希望你們不會枉廢這擁有十圓滿八無暇的寶貴生命。修行淵博的大德當然很多,我只是盡我所知來爲你們開示。像我這樣愚昧的人懂得很少,但能緊記我的開示,肯定會爲你們帶來一些得益。

  我希望香港的信衆和弟子能夠依隨著這個開示、盡心盡力去實踐皈依律義,對叁寶常懷堅固的信心和常作供奉。最爲重要是不生退轉之心,以誠心和信心維護噶瑪甘生寶貴的傳承。作爲噶瑪甘生傳承的虔誠弟子,必定要奉行傳承的正見和教法。改信邪見是摧毀了一個莊嚴和神聖的承諾,而不是打破了一件普通物件。最後,我再次懇請你們必要緊記這些開示,思維他們的意義,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我祝願各位今生和盡來世都能擁有健康,快樂和幸福,無量衆生皆爲我慈母,願我叁時(即過往、現在、未來)善行的功德能利樂衆生,尤其是你們各位。我請求你們戒除一切傷害衆生的行爲,與他們和諧共處。我祈願地球各處風調雨順,五谷豐收,百業繁榮,一切衆生快樂無憂。

  因爲我年紀尚輕,未能爲佛法和我的寺院作出很多的貢獻,但我肯定我現時爲佛法和傳承所作的一切都不會令傳承蒙羞。

✿ 继续阅读 ▪ 障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