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叁十七頌》教授連載叁
前幾天早上的課程本來想跟各位說早安,但是忘了。因此今天補上,各位早安、早安、早安。還有昨天《四不共加行》的口傳也忘了。所以今早會給口傳。我無法每種語言的口傳都給,因此主要念藏文。口傳的內容並不是文字符號,而是文字中的含意。因此用藏文念誦口傳,和用中文、英文與韓文念誦是一樣的。事實上,昨天我是忘了口傳,但是,請求口傳的各位,看到我要站起來走的時候,你們應該暗示一下,拿起書本揮一揮讓我知道,但你們都沒這麼做,所以呢,我們兩方都有錯。(衆笑)
各位這次長途跋涉,克服困難,不辭辛勞,花費很多的來此聽課的目的爲何,相信都很清楚。昨天我觀察在座的各位,爲了這次的課程,盡心盡力。例如寺院的尼衆們,一大清早就來到寺院。有一天早上,我還沒起床,只聽到樓下很多聲音,我還以爲是作夢,結果醒來發現,是阿尼們在說話。我看看時間,才叁四點。可以說阿尼們真的是每天早出晚歸,很是辛苦。因此,我們知道,此次課程能夠順利圓滿,不是湊巧僥幸,背後是有著重重的愛心與付出。
就我個人來說,來到這裏,要給予各位的是什麼?各位想要求得的又是什麼?有些我們知道,有些不知道,就知道的部分,我將盡力給予各位,而各位也接受的話,我們來此的目的也就達成。我要給予各位的,應該是傳承的一種加持,身爲噶舉傳承的追隨者,不僅是文字的傳遞,還應該帶著傳承的加持,但是我也很清楚,自己並沒有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與其什麼都不作,倒不如口上說說也好。因此,我會盡力將一切所想所說透過翻譯,給予各位。各位靈敏又具備信心,相信應該能夠得到受用。
修持佛法,不是像填飽肚子、蓋棟房子一樣馬上看到效益。佛法是養成習慣,在心上養成習慣。透過佛法的修持,能使心轉變,讓生活變得更好,自利利他。另一方面來說,現代科學發達,各種機械、物質進步,人的壽命也增長。根本上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佛法當中似乎也將物質列爲無記之法,因此,無記之法能成善也能爲惡。爲惡爲善,不僅在于物質機器本身,更取決于發明者、使用者的動機與使用。善惡取決于人,然無分老幼貴賤,只要帶有利他之心,一切作爲皆成爲善。過去曆史上,維護世界和平,守護人權的民族英雄人士,他們是和平的象征。但到了網絡發達的現代,每個人都能成爲英雄,成爲和平的代表。因爲,只要帶有一念善心,透過網絡,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傳播和平、快樂,這樣我們不就成爲了英雄嗎?因此在一些報章雜志說誰是英雄?答案就是YOU!
世界在進步,這是必然的,並不需要去阻止。刻意去阻止,也可能是一種錯誤。但是,我們需要的是有責任感的進步,能夠去面對與承擔由于進步而産生的種種困難。要不然,無止盡的進步與逃避責任問題,只會帶來世界的毀滅,那是非常危險的。因此,這不是少數人的責任,我們身爲有心智能力的人類,無分老幼貴*,若是帶有一念善心和智慧,和平喜樂的願望,自然能夠達成。雖然我們現在身處的地方,是在一個偏僻的村落裏,但是,我們的心卻是關懷著全世界。因此,首先要向冶煉黃金一般,去蕪存菁,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也有著對個人、對世界有利有弊的部分,需要我們去冶煉。取得有利的黃金,去除有害的汙垢。冶煉出心中的無垢純金,才能真正利益到我們的世界。
今天,我們透過佛法來升華、清淨我們的心,將此珍寶貢獻給世界,貢獻給一切生命,這即是我們此次課程的目的。平時經典時常提醒聽法要帶有正確的發心和行爲,解釋起來可以很複雜,但是扼要來說即是:一切所想爲了衆生,一切所做爲了衆生。
我想我應該趕快進入正題。昨天已經有人擔心,只剩兩天的時間了,怎麼講得完?所以我需要講的快一點。
南無洛給秀惹亞
雖見諸法無來去,唯一勤行利衆生,勝上師及觀自在,恒以叁門恭敬禮。
這在昨天已經講解過,今天再說一次。第一句闡明智慧的意思。了解何謂智慧之前,要先了解「心識」。心識有能知之意,具有能夠認識外境的力量,這種本自具足的力量。但是,因爲覆障之緣的作用,我們無法遍知一切。此覆障之緣並不是自心本質的一部份,因此可以被消除。如果覆障是自心本質的一部份,就以爲只要心存在,覆障就無法舍棄,例如老虎與老虎身上的斑紋一般不可分,然而並非如此。
由于覆障能被舍棄、被斷除,因此就需要有能斷的對治法。當對治法愈強,所斷的覆障就愈弱。當覆障完全淨除時,遍知的智慧即能明白照見一切萬法。
遍知智慧覺知的對境,不同情況下可分爲有漏法、無漏法,有爲法、無爲法或輪回與涅槃等。第一句談到的「法」,即指「盡所有」與「如所有」的法。「盡所有」指一切現象,「如所有」指一切現象的一如本質。此句所闡述的能夠照見一切「盡所有」與「如所有」、法與法性的遍知智慧,即是我們要證知的。于聖者的智慧觀境當中,或者于聖義谛來說,輪涅萬法,皆爲一味,無有差別。如同中觀根本論頌雲:「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雖然在還未對不生、不滅的萬法作觀察之前,萬法如世間凡夫所認知的一般運作,但是在極細微的觀察中或者定中,萬法無有真實存在。
然而,佛菩薩因觀知沒有證悟此點的衆生,于輪回當中,不間斷地造作惡業,感至無量惡果,因此唯一勤行利益衆生。唯一的意思是,除了利益衆生之外,別無他事。雖然佛菩薩斷證一味,但身形的化現無量。爲利冥頑、嗔恨、貪欲的衆生,而有不同身形的化現。例如觀音菩薩,即是慈悲的化現。第一句梵文意爲禮敬世間自在,偈文中則爲禮敬觀自在。
附帶提到一則故事。第一世噶m巴杜song虔巴,由于過去于迦葉佛時,取笑一名長得像猴子的比丘,由此惡業,五百世投生爲猴子,之後轉生爲杜song虔巴時,長的也像猴子,並不好看。據說他年輕還未出家前,有一個女朋友,但也因爲他長的太醜而抛棄了他。他非常難過,生起了出離心,成爲他入佛門的因緣。之後他發願,未來要投生長的好看一點,要不然很難度化衆生。
有的冥頑衆生,無論你怎麼規勸他都不聽,也無法用心傳遞加持而感化他,這時只能用相好功德而作調伏,使之解脫。因此,外相的莊嚴也是很重要的。
圓滿覺佛利樂源 從修正法而出生
修法須依明行要 故當宣說佛子行
這是著作立誓。爲什麼圓滿覺佛是利樂的泉源呢?因爲利樂是善行的果實。善行的積聚能導致善的果實,如此因果道理由佛陀所闡述,如果我們依止而行,我們將能得到圓滿的善果。要不然,有的人會誤解此句,以爲上師、佛菩薩具有主宰苦樂的權力,因此盡力供養討好他們,自己不作修持,胡作非爲,遇到痛苦又臨時抱佛腳,這樣的祈請是錯誤的。
苦樂並非取決于佛菩薩,主要在于自己的心態與行爲是善是惡而決定。因此,不要放逸,隨時保有覺照力是很重要的。
圓滿覺佛是由實際修持而出生的,並非天然生成的,不是像水果自然成熟一般,以爲佛的頂髻本來小小的,慢慢成熟,愈長愈大,並非如此。佛果的證得,需要努力與付出,正確的因緣具足才能成就;無因無緣,或者逆緣惡緣是無法成就的。正確的因即是慈悲、菩提心,加上六度的行持而得成就。佛陀依此道而得證悟,追隨者如菩薩們,也需依此而行,因此宣說佛子之行。
(之後法王給予《四不共加行》口傳。)
我之前說過,雖然得到了這個口傳,並不代表就一定被允許修持此法。首先對于修持加行的藏族來說,僅是得到口傳,也不能隨意修持此法。因爲這是我特別彙編的一部簡短儀軌,藏人又喜歡簡單,慢慢長軌就不再有人去修,傳統就會喪失。因此,藏人需要先問過我才能修。再者,對于外國弟子來說,得到口傳與講解教授之後即能修持此法。因爲外國工作繁忙,很多人想修加行卻苦于沒有時間,這也是我撰寫簡短加行的原因。
由于已經得到口傳,因此修持此法時,念藏文亦可,念其它語言亦可。他的意義是一樣的。但是,這是針對這部加行儀軌而說,並不一定適用于所有其它典籍。因此,如果有人修持其它法本,因爲念藏文不順,認爲可以用各自語言念誦,那可不是我的責任了。
近來外國學習藏傳文化、佛法、語言的風氣日盛,其實主要原因在于許多法教只在藏文裏有。因此,如果說可以念各自語言就好的話,學藏文的人可能愈來愈少,很難再聽到有人說:劄西德勒了!這就很可惜了。
有關《四不共加行》的講解與教授,去年我在菩提迦耶教導過。除了上師相應法之外,其它叁個加行有製作成光盤,各位觀看學習,即可修持此法(注:指當下得到口傳的人)。至于上師相應法部分,沒有錄音錄像,也沒有文字紀錄,因此,或許各位可以跟隨一位具德上師求得此法,或者我要再找時間教導各位。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