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二篇 實修 2· 1· 3 中道

  2.1.3中道

  中道袪除或止息了喜歡或不喜歡,執取或厭惡。中道對于此修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具足正念正知地活在當下,喜歡或不喜歡就無法生起了。

  這也是爲什麼我們:

  1)每當苦産生的時候,就要改變姿勢來治苦,因爲苦迫使色身變換姿勢。你必須保持「如理作意」以防止煩惱介入。所以變換姿勢的時候必須保持良好的如理作意和覺察力,才能使你注意到修行是否與煩惱相應。例如,坐的時候,我們感到有點痛,我們不喜歡這個姿勢(起厭惡心)因而起貪欲想變換到一個新的姿勢。唯獨苦逼迫我們的時候,我們才可以改變姿勢。

  我們不要坐到疼痛完全消失,因爲這樣會産生煩惱——以爲我可以控製疼痛的邪見(事實上,身心皆無法控製,它們是無我的)。然而有些修行者爲了見到苦設法坐更久或者坐到疼痛完全消失,但是這種苦並不真實,因爲這種苦是人爲因素刻意造成的。有些修行者想坐更久是爲了能加深禅定,因爲他們認爲這樣能夠引發智慧,但是這樣做只是徒增煩惱而已。記住,四念處只是修心而非修身;如果心錯了,身也會跟著做錯的。例如,心裏認爲雙跏趺坐比較容易見實相——心會令身結雙跏趺坐。

  2)不要想從任何姿勢得到舒適或快樂。也不要覺得那一種姿勢比另一種姿勢好,因爲每一種姿勢都是不實的:無常、苦、無我的。

  3)不要想從修行中得定,禅定會使我們以爲有一個可以控製的自我,而且會使我們覺得甯靜和快樂,但事實上是沒有樂的,只是暫時離苦罷了,如果沒有苦我們是不能體會到苦的,苦谛是佛所教的真理,但是並沒有「樂谛」-沒有快樂的聖谛。因爲樂是無常的,是會變苦的。

  4)修行不要存著想成就、開悟、看破的心理。只要按照四念處正確的修法去修。甚至也不要想證得涅槃或得阿羅漢果,修行者要滅除這些貪念,不然的話是無法達到涅槃的。

  5)修行不要存著你要成爲一個老師的念頭,這個念頭會造成貪欲而障礙發慧。修行唯一的目標就是要滅苦。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