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當下和實相
當下可以定義成:
1)身心的實相顯現而不與我們貪欲相應的一段時間。
2)以叁心(明覺):精進、正念、正知觀照身心。
如果你想要體會「當下」的話,a)叁心的所緣必須是實相(非男、非女、無我)也就是以身心爲所緣。b)必須以四組念處爲所緣。不同的所緣(基礎)不可混在一起修,例如,觀照坐的色身時,如果色身開始疼痛,不要變成觀照心知疼痛,只要坐的色身疼痛。「修身念處的時候,就只觀照色身」。c)要以叁心觀照所緣(精進、正念、正知)。d)只有保持在當下時,才能見到身心;而且也只有在心不與貪欲相應時,身心才會顯現。因此我們不要去創造當下,創造當下的情形,例如:爲了更容易觀照而走得很慢,或爲了要見到身心生滅的現象而慢慢地移動手臂觀察,這些都不是當下。e)真正當下的例子,如覺照(正念、正知)坐的色身,但心中可能還帶有一些煩惱,或許是隱藏著要見到坐的色身的貪欲,那時突然一聲雷聲,注意力從觀照坐的色身轉移到聽雷聲,很自然的馬上知道心在聽,這就是真正的當下(修慧當下)因爲在那一剎那,心不與煩惱相應。
有兩種當下:思慧當下和修慧當下。思慧當下是一般修得好的情況,以思慧當下爲前導才能引發修慧當下(實相般若),這就好像以兩根幹柴互相摩擦而生火一樣。
如果修行正確地保持在當下,就可以去除對五蘊的貪與瞋(喜歡與不喜歡),然後就會生起實相般若。
修慧當下是非常難以捉摸的,就像要在泥沼中用手捉泥鳅一樣。修慧當下是體驗到正在坐的是坐的色身而非「你」。也不是你知道是坐的色身——而是叁心(「yoki」)(注1),而事實上連坐的色身都沒有,唯有實相。
(注1:請參閱巴利文索引「yogavacara」這個字。)
實相是我們所指的坐的色身,坐的色身是無知無覺的,而心知所緣(坐的色身),心也是實相。世間只有兩種實相:一種是無知無覺的,而一種是靈靈覺覺的。
修慧當下之所以難以捉摸,是因爲我們還有煩惱存在,這必須不斷地練習(保持在當下),要掌握得住修慧當下就像要閱讀之前要先學字母,直到你認識字母之後,才能認得單字。
即使是從坐姿變換到立姿都要保持在當下,否則煩惱就會趁機而入,能夠持續不斷保持在當下,就可遠離煩惱而引發修慧並破除無明。
問:修行者如何知道他保持在當下?
答:他要一直保持正念、正知,如果具足正念正知就是保持在當下,反過來說也成立:如果保持在當下必具足正念正知,修行者要持續保持在當下,如此就可以見到真相,這個真相就是苦及身心。
(正念正知事實上是一起配合在當下觀照身心的,這樣就可以斷除對「世間」五蘊的的貪和瞋)。
這種修法引導修行者見到實相——自然的真實狀態——因此而破除妄執身心爲「我」的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