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培養愛心 溯源而上

  溯源而上

     她去河內後兩個月,我收到一封信。信中說:她完全遵循了我的建議,盡管不太容易,但事情總算有了頭緒。我寫了回信,進一步表達了我的愛與鼓勵。分開後的那段日子對我們兩個來說都是不好過的,所幸我們分處異地産生了很多良好的效果。借助時空,我們得以成長,看事物不同了,我們的愛也變得更加成熟了:執著的成份減少了,慈悲之花綻放了。分離沒有破壞我們的愛,反而使它更堅定了。

  我希望你們明白這一點:對我來說,《蛇經》、《金剛經》和這個愛情故事之間沒有什麼區別。聽這個愛情故事可以幫助你們理解佛法,聽佛法可以幫助你們理解這個愛情故事。你們也許會問:"後來怎樣了?"後來怎樣了取決于你們。如果你們問:"她叫什麼名字?她現在在哪兒?"你們也許還會問:"誰是法師,他怎麼了?"這個故事此刻就發生在你我身上。以一顆開放的心靈,通過深入地練習觀照,我們將有機會體驗到實相。這是《金剛經》教給我們的方法。

  "初戀"這種表達方式容易産生誤導,所以我溯源而上,告訴你其它故事 看到雜志封面上的佛像,在清泉中飲水,我的哥哥成爲出家人,等等。如果沒有那幅佛像,沒有那眼清泉,哥哥不曾成爲出家人,我怎麼會看到她呢?她是由"非她"的因素構成的,這些因素源自我的生命之流,乃至源自我出生之前。我的前世已經遇到過她了。我的"初戀"本來一直就在那裏。它沒有起點。當我領悟到這一點的時候,它漸漸變成了某種更強大的東西。摯愛的種子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

  喝了隱居者山上的水,我生命之河的清流滋長壯大了。看到佛像也是彙入我生命之河的支流的一部分。同樣地,我的母親和哥哥也是我生命之河的支流。事實上,這些支流仍在不斷地注入我的生命之河。我純是由"非我"的因素 隱居者、佛、我的母親、哥哥、還有她 構成的。如果你問:"後來怎樣了?"你就是忘了我是由非我的因素構成的。因爲你在那裏,所以我在這裏。後來怎樣取決于你。

  1954年,日內瓦協議簽訂了,將越南分成南北兩個部分,她離開河內回到順化她原來的佛學院。我很高興,因爲她和我將在祖國的同一邊,北緯十七度以南,我們還會有機會再見面。我給她寫了信,一如既往地給予全力支持。很多難民 佛教徒和天主教徒從北方遷居到南方。那是國內一段極度混亂的時期。我寫了幾本關于入世佛教的暢銷書。1954年,一家日報並邀請我寫一系列關于佛教的文章,以幫助人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些文章被以大幅標題登在報紙的頭版,諸如"佛教和上帝的問題","佛教和民主的問題",顯示了佛教是非常令人振奮的和適應時代的宗教。

  那一段時期,佛教機構也不穩定。我受安全佛學院(the An Quan Buddhist Institute)的邀請去開設一門新課。安全佛學院是越南最有聲望的佛學院之一。我們年輕的比丘和比丘尼想實踐一種佛教,這種佛教應該是生機勃勃的,能夠表達出我們心最深處的需要,能夠幫助實現和平、和解以及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受佛學院委員會之托,開設一門新課,對我來說是實現我們夢想的大好時機。于是我召集了幾百位年輕的比丘、比丘尼以及其他人,召開了一系列會議,我們創造了一種充滿希望、信任和慈悲的氛圍。佛教寺廟聯合會的負責人曾參加過一次我們的會議,並傾聽了我們年輕出家人對祖國佛教的深切希望。

  當我談到把佛教帶入社會的方法以及我認爲我們所需要的修行方式時,很多人哭了。我們頭一次開始看到了希望。

  我們建議安全佛學院的課程不僅應該包括基礎佛教教義部分,還應該包括西方哲學、語言、科學和其它有助于我們理解我們的社會和當今世界的學科 。沈浸在我已經夢想了那麼長時間的情景中是令人振奮的。當然啦,我們也遭到了保守的佛教高層人士和不願接受變革的居士們的反對,但是我們卻贏得了年輕的出家二衆和年輕居士的支持,最終,我們的建議被采納了。我們開始出版一本雜志,它的名字叫做《時代之蓮》(The First Lotus of theSeason),寓示著年輕的比丘和比丘尼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新蓮。在那本雜志裏,我們以自然、現代的方式表達了我們自己。我之所以支持這些年輕的出家人,是因爲我了解他們遇到的困難和痛苦。現在他們中的很多人在越南和西方任教。但是她當時不在那兒,她在順化,我給她寫過很多信,告訴她這裏發生的一切事情,鼓勵她,並表達了我的愛,但是我沒有收到回音。1956年,我飛往順化。那時我在國內已經以一個關心下一代的佛教導師和作家的身份而著名了。首先,我去拜訪了我的第一位老師,我已經很長時間沒見到他了。在我的家廟裏,我與他共度了兩個星期的快樂時光。然後我去看望了家裏人,此後又在我最初上學和修行的佛學院過了幾個星期。我處處受到歡迎。

  我曾寫信給她,說我要來了,我以爲她會請求允許在某位師姊妹的陪伴下到我的寺廟裏來看望我。那樣做是很自然的。相反如果我徑直去她所在的佛學院並要求看望她則是很不合適、很唐突的。然而她根本沒有來看我,我無法理解爲什麼。後來我才聽說她從來沒收到過我的信,也根本不知道我在順化。

  我對她的愛情沒有減少,但是它不再局限于某個特定的人身上。我領導著數百位出家二衆,從那時候起,我們漸漸發展成幾千人。然而那份愛仍在那裏,並且變得更強大。1956年的越南,幾乎還沒有出家人從事社會服務工作。而今天,許多出家人同時又是醫生、護士、老師、計日服務等等,他們每天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著慈悲。在梅村,我們的生活也是這種修行的一部分。入世佛教已經廣泛地擴展開來了,甚至傳到了西方。但是當初它還是新生事物,我不得不致力于著書修行以推動佛教的現實化。

  如果你想知道後來怎麼樣了,請深入地反觀自身。"後來怎麼樣了?"這個問題今天仍在繼續。如果你很甯靜 微笑,專注地呼吸 我知道你必定能夠理解。但是如果你執著于我、人、衆生、壽者這些概念,你將不能理解我的真愛的本質 崇敬、信任和信仰。

  維持我們之間的愛的最好的方式是成爲真正的自己、好好地成長、建立起深沈的自尊。如果你對自己很滿意,你就是鼓勵了我們大家,包括她和我。至今她依然以某種方式存在于我的生命裏。請沈浸到你自己的生命之河中去,看看那些已注入其中、滋養和支持著你的支流。如果你修學《金剛經》,並領悟了我、人、衆生、壽者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我、人、衆生、壽者,那麼你將會看到,你就是我,你就是她。請回憶一下你自己的初戀,你會認識到,你的初戀無始無終,永遠處于變化之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