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語錄
◎對于任何自己或他人所作的善行,心中皆自然升起喜悅即是“意”的隨喜。
◎“隨喜”是對治“嫉妒”的一貼良方。
◎能隨喜自他一切之善行,那麼我們除了獲得自己善行之果外,也會得到他人行善之好結果。
◎一份深切至誠的信心是令我們能親見本尊的主要因素。
◎應了知“心”之各層面,及其本性爲“空”。
◎“空性”就是佛性、光明、和無生的基本。
◎輪回的本質即是痛苦。
◎只是發願並不夠,這像是用空碟盛著無形的菜肴來宴客一樣。
◎只是悲憫而不布施,不能幫助到貧困的人。
◎今日的世界裏,充斥著許許多多的煩擾及困難。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于驕傲、嫉妒及欲望。
◎以甚深的慈悲心來對待一切衆生,于此禅修,而無需有任何的焦點。
◎佛教之修行旨在以馴心爲主。
◎一旦我們能修到一心不亂,我們的心即能與法教結合。
◎如果我們僅依自身的感受行事,將會使得我們的行爲過份。
◎痛苦的感受會從心中生起,而我們所應做的則是調整心態使之平衡。
◎輪回和涅磐的本性就是空性,所以都不能肯定爲存在或不存在。
◎人們的決定常隨著感覺而定,但感覺卻是無常易變的。
◎人們常依感覺行事,而感覺卻又瞬息萬變。
◎我們所追尋的是一條清淨、甚深之道,如此才能夠給我們真正的利益。
◎勿執著快樂,亦勿因痛苦而沮喪。
◎無論發生什麼樣的困難,我們都應回首看看我們已取得的成就,並下定決心繼續向我們希望的目的地前進。
◎假如我們能在快樂喜悅的修行道上前進,它將比世上所有的財富還要珍貴。
◎我們現在的人身是珍貴的,應當智慧的善加利用。
◎佛法之殊勝處不在于向外馳求,而是于內心中淨除過患。
◎離垢的自性就是解脫。
◎“隨喜”就是當我們見到或聽到關于任何善行時,心中自然産生快樂與歡喜。
◎爲何我們不知道自身所本具的解脫功德呢?因爲客塵無明的覆障。
◎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任何人能令我們成就解脫。
◎業與煩惱是迷惑的根本。
◎煩惱業力只會傷害自己,因此我們千萬不能不珍重愛惜自己。
◎我們只要努力,都能夠見到本自具足的解脫功德。
◎若是不具備慈心、悲心與菩提心,也就沒有佛法的根本。
◎具備了菩提心的善法,將如同如意寶樹一般,不論生長多少果實,都不會因此而幹枯,甚至果實會更豐碩。
◎只有空性或只有悲心都是不夠的,要將空性、悲心雙運受持才正確。
◎圓滿善行結果的關鍵爲何?就是“隨喜”。